第83章范兵结婚生子
终于,经过“大风大浪”的朱云龙败在了张玉静的手里。一整天,朱云龙都靠在张玉静的宿舍里,他的甜言蜜语对张玉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刘静这边他根本没有顾得上去。
在承诺娶张玉静后,他又向她申请了一天时间,去和刘静摊牌。
朱云龙这一次把刘静想得太简单了,他没有想到栽在张玉静手里,他同样没想到刘静会以死相距他的分手。
“好好好!我不碍你们的好事,你结婚吧,你哪一天结婚我就哪一天死给你看。”
当刘静知道张玉静怀了朱云龙的孩子的时候,她的反应过度得强烈。她对朱云龙的忍耐也达到了极限,即使朱云龙不提出分手,她也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
不过刘静不会轻易地放过朱云龙,她还是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然这两年,他们之间算什么?她以后怎么出去见人,她还怎么在厂里呆下去。要分也是她刘静先跟朱云龙分。
“静,我的静!你可别吓唬我。”
“谁是你的静?把嘴巴放干净,我不是你的静,你的静是那只骚狐狸张玉静。”
刘静和张玉静交往不多,一个在化验室,一个在生产车间,有关张玉静和杨鹏的故事她也听过很多。一个巴掌拍不响,在刘静眼里这一次朱云龙是有错,她张玉静也脱不了干系。有一必有二,张玉静既然能和杨鹏搅在一块儿,为什么就不能和朱云龙搅一块儿。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静这时候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和朱云龙结婚了。
有时候,用心疼的代价早一点看透一个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范兵和吴端还是没有买到想要的戒指。在不了了之的情况下,他们迎来了婚期。
之前有过杨鹏和金峰结婚细节的描写,在此不再赘述。范兵的结婚虽然当中有些曲折,但也水到渠成,在轰轰烈烈的忙碌中过去了。快得使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成为了有家室的人。
祝福的话不多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
转眼就到了2005年。
金润在化工园区又征了五百亩地皮,开始了三厂轰轰烈烈的建设。这一年,金润的组织架构,没有大的调整,但是有的职务称呼发生了改变。例如原来的分厂厂长叫做部长,现在又改回了厂长这个称呼。
二厂,李立人调离,成为三厂厂长。孙德民当仁不让成为了二厂一把手。李建设调离,到三厂主要负责建一个氯化物车间。他在二厂的那个车间主任职位由副主任丁立林接管,金峰提拔为副主任。范兵跟随李建设去了三厂氯化物车间,他的职务也上调了一级,成为了工段长。
这一年,范兵和吴端搬离了单身宿舍,他们在清河盐场生活区买了一套二手房,一楼带院。花钱不多,三万多一点,这已经是他们结婚后积攒的全部资金。
中秋节刚过,范兵和吴端的女儿出生了,顺生六斤多一点。
范兵女儿出生的时候,范兵又赶上了大忙。吴端的整个月子期,范兵几乎没有机会回家。他和李建设靠在项目工地上,两头不见太阳。
这也让吴端欣喜之余有了一些不满。女儿出生,范兵提干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吴端过月子范兵极少回家就说不过去了。
本来吴端生了一个女孩,伺候月子的婆婆就别别扭扭,范兵再不回家,吴端更是有苦难言。
清河盐场还是延续老一辈的传统,按点上下班,小事当天干,大事慢慢干,一天干不完两天,两天干不完三天,总之在清河盐场上班就是一个字,熬!
金润公司工作作风不同于清河盐场。金润崇尚的是认真快坚守承诺的工作作风,特别是生产一线的管理者们,项目建设期间有几个能按时上下班,有几个能捞着天天回家。根本就没有,关键时期,加班到深夜再正常不过。
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要散架的感觉,只想赶快躺在床上睡去。金润公司生活区还是和清河盐场在一块,占据着清河盐场的一小部分地皮。那里离二厂和三厂至少二十里路,今年接送三班倒的班车刚刚开通。范兵他们每天加班到很晚,当然也就坐不上班车。
一天下来,范兵再骑摩托车回家。又冷又累不说,回到家还要面对吴端的冷脸,孩子没完没了的哭喊。他无力应付这种场面,索性不回家。
三厂在建的氯化物车间只是一个配套车间,真正的大项目还是热电厂和金属钠这两个。生产金属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断电超过两小时。如果断电超出了两个小时,那么所有的电解槽都将报废,这形同整个项目都要玩完。所以生产金属钠都要配套的热电厂,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两套用电方案,日常热电厂并网发电输送到电网,万一电网出现停电情况,自己的热电厂将启动备用方案保证金属钠的正常生产。
李立人从去年以来很不顺利,没想到今年会接手金润历史上投资最大,工艺最陌生的一个项目。作为金润十六大元老的他,从年前开始离开金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感到自己越来越不受赵树人的认可,与其半死不活的拖着,还不如干干净净地离开。
当赵树人把新厂交给李立人的时候,他的内心如何激动不得而知。但是,继续为金润抛头颅洒热血的精气神却上来了,这是他的强项。
李立人的这个厂长和他的付出,奠定了他今后十年在金润公司不可动摇的地位。
李建设的车间主任一职当然也是赵树人钦点的,范兵又是李建设钦点的。
范兵对李建设的知遇之恩是铭记在心,受到了提拔,他对李建设曾经的误解也就烟消云散了。
热电厂,金属钠,两个全新的领域摆在李立人的面前。作为一个老化工人,李立人对这两个领域一无所知,可想而知现在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开弓没有回头箭,李立人是个从来不服输的人,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两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底,这两个项目建成投产的时候。回过头来想想,李立人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自己都要佩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