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转正风波,心起涟漪 - 岁月流过 - 光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岁月流过 >

第10章转正风波,心起涟漪

伴随着人们对非典恐慌的心情,时间慢慢地流逝了,转眼间到了2003年的下半年。

立秋刚过,天气就大不一样起来,天空格外得蓝,格外得高。身上也不再有湿漉漉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干燥了些,虽然中午太阳依然毒辣,但早晨和傍晚却凉爽了很多。柳树的第一批落叶在夜里偷偷地降临,按说在这样的环境里,浮躁的心也会沉静下来。

两年前,范兵他们进入技校时,学校即为他们办理了户口农转非手续。约定的培训期为两年,包括在校时间和到工厂实习的时间,两年期满就可以转为正式职工。

两年来,他们仅仅是户口性质的转变,还算不上真正的工人。有一个非农业户口的身份不假,那仅仅是理论上的工人,即便有实体工作单位,没有参保就体现不出工人阶级的优越感。不转正除了工资和正式职工有一大截差距外,更多的是面对工人这个称呼时的尴尬和不安,盼望转正他们已经焦灼不安。

在他们人生中很不平凡的两年,他们见证了两个新厂区的建设,亲历了非典这个令全世界谈之色变的恶魔。新厂的建设让他们对金润化工公司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的因素居多。非典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渺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微不足道。

两年来两个厂区建设,已经掏空了金润这几年的积蓄。如果不停产公司除了垫付越开越多的采购费用,还要积压着大量的产成品,产成品卖不出去就无法回笼资金。眼睁睁的看着崭新的厂房和设备,谁也无能为力。

在这个圈里金润向来以发工资及时而赢得口碑,时至今日也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两个月没有全额发放工资了。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别有用心之人已经开始坐立不安,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鼓动大伙闹运动。

金润今天确实陷入了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全厂基本停产,人员严重过剩,公司还要支付每月的基本工资。范兵他们这一届技校生又赶上了转正这个档口,如果没有销售失败和非典这两档子事,他们也许就顺顺利利的成为了金润公司的正式一员,得到一个正式职工所享有的一切。

这段时间,已经有人放出风来,说这一批技校生转正会分批次进行。无风不起浪,这样困难的情形之下,公司对待这次转正有想法似在情理之中,那个毕业即转正的约定只是学校的口头承诺,毕竟没有落实到纸面。

他们渴望“正式工”这个名号,太久了。他已经跨越了农民这道梁壑,迈步前进在工人阶级的大道上。想想父母还在头顶烈日,面朝黄土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赶上不好的年景一年的操劳付之东流。而他们只要每天工作八小时,月底就会有固定的收入,相比之下,应该感到知足。

转正的事很快就有了下文。

八月底公司下达了,对2001级新员工转正文件。内容大致是:

‘为了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公司内部形成比拼赶超的学习氛围,结合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公司当前所倡导的竞争机制,经公司研究决定对2001级符合转正条件的员工按照日常表现实行分批转正。

具体为,百分之七十的相对优秀员工按计划十月份办理转证手续,对另外百分之三十的员工视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的表现,给予三个月至六个月不等的见习期,见习期满,考核合格后给予办理转证手续,不合格的延长见习期。’

文件刚下达,下面一下子就炸了窝,百分之七十的转正名额,明显违背了当初毕业即转正的承诺。有些人找到了学校,学校也给不出个所以然,那个毕业即转正的约定,只是当初通过部分老师的口头传达,和学生之间的以讹传讹,并没有形成文字性的东西。反映到公司,主管人员将此事归咎于董事会的决议,也就没了下文。

近在咫尺的机会可能就这么错过了,每个人都心有不甘。表面上风平浪静,但私下里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好事者,愤懑者,观望者,附和者还有唯恐天下不乱者,各怀心机,蠢蠢欲动。

夜晚,杨鹏宿舍。

“得想个办法,同学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工资也不发,也不给咱转正,厂子是不是要倒闭啊。”说这话的是杨鹏,现是二厂sx车间干燥工序操作工。李素梅上班去了,不然他也不敢“嚣张”地组织集会。

“对,不能就这么算了,凭什么不给我们转正。”

“我看八成是要倒闭。”

“倒闭也得给个说法,先把工资发下来再说。”

“发不发工资是次要的,我们白干了两年,不转正怎么办,这不还没就业就失业了吗。以后靠什么吃饭。”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吃屎去吧你。”

……

宿舍里七八个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着。范兵靠在床头没说话,他已经连续抽了四五根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争论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怎么办?兵哥!给个意见。”还是杨鹏打断了他的思绪。在杨鹏心里一直把范兵当做偶像,敢说敢干,而且文笔也不错,说话能噎死人,也能琢磨煞人。

“诶,问他干啥,人家范兵可是重点培养对象,转正那是铁定的。”庄大强不怀好意地说。

庄大强说的没错,不为别的,单凭范兵此时副班长的身份就有十足的转正把握。副班长这个身份仿佛让范兵远离了他们,脱离了这个群体,不再是处在同一战线上的亲密战友了。同时拥有这种身份的还有耿小强和李军祥,这俩家伙也不知躲哪儿去了。

范兵自己也清楚,如果此时自己置身事外完全能够得到一个转正指标。这样一来有些人对自己的芥蒂就更深了,他当副班长的时候就开始有人对他说三道四了,他心底还在纠结。

“耿小强和李军祥呢。”

在坐的唯一一个女性杨文娟,一个晚上没发言,这句算是给范兵解了围。

不知道是在合适的时候说了句不合适的话,还是在不合适的时候说了句合适的话

范兵看了看一直望着自己的杨鹏,还有周围各式的眼神和表情,慢慢地说道:“咱们写联名信吧。”

不等其他人迟疑。

“我写。”他又强调道。

“行不行啊,这一招,可别把事闹大了。”张建村有些底气不足。

“你有没有把握?领导会不会找咱麻烦,开除咱们啊?”庄大强又补充一句,这话的水准和他身形严重不符。

“兵哥,你写吧,我支持你,我第一个签名。”杨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范兵。

“好,我也签。”

“我也签。”

还有几个胆大的附和着,庄大强看到杨文娟剜了他一眼就没敢再吱声。范兵把他这一切尽收眼底。

范兵联名信的事一提,先前踊跃“出谋划策”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像是从悬崖边上稳稳落回了地面。

大家怀着不同的心情走出了宿舍。

夜风从窗外吹进来,范兵不自觉的打了个冷战,他感觉到自己将自己逼上了梁山。虽然文字早已成竹在胸,但是在提笔的那一刻范兵还是有些犹豫。当前的范兵棱角明显,眼里容不下沙子。范兵主动写联名信倒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他觉得这是正义之举,他有义务帮助大家完成这件事。

以目前自己副班长的身份进入百分之七十不成问题,没必要写什么联名信。只要写了,明摆着站在了公司的对立面,勿管文采再好,字写的再漂亮,都不能摘掉造反派这顶帽子。何况自己主动请缨要写的联名信,上面领导真要是追查下来,首先倒霉的一定是自己,这些随声附和的人,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会坚持住立场,即便是坚持住了,又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仔细想想这件事情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何况公司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备而来的。三七分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这样即能够获得大部分人的支持,又能够使小部分人掀不起大风浪,而且还会激发相互之间的竞争热情,这种工作上的竞争对公司又是有利的。

公司这是侵犯了人权,这是在转嫁矛盾,故意制造对立,范兵冥思之后得出的结论。站在弱者的角度,他有必要拯救他们,也是拯救他自己。

“去他妈的!锤子!”凝望着黑漆漆的夜空,范兵学着张连波狠狠地骂了一句。黑夜赐给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后果怎样这联名信他都得写。他甚至有点小小的高兴,感谢生活给了他一次真切的反抗机会。

事不宜迟,开弓没有回头箭,联名信当天晚上就完成了。最后的落款“2001届全体技校生诉求”,另起一行签名“范兵”两个字一气呵成,没有停顿和犹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