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黎明曙光 - 穿越东晋独霸天下 - 黄山秋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3章黎明曙光

司马睿被押解回领地时,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他们曾经深受司马睿残暴统治之苦,如今看到这个罪魁祸首沦为阶下囚,心中充满了愤懑和解恨。叫骂声、唾弃声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将手中的烂菜叶、臭鸡蛋砸向司马睿,以此发泄心中的怒火。

麴义没有阻止百姓们的泄愤行为,他知道,这是民心所向,也是对司马睿最好的惩罚。回到府邸后,麴义立刻下令,对司马睿进行公开审判。在铁证如山的罪证面前,司马睿无力狡辩,最终被判处死刑,其党羽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消息传出,整个领地都沸腾了。百姓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庆祝他们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麴义站在高台上,望着欢欣鼓舞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乡亲们,从今天起,我们将翻开崭新的一页!”麴义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我们将继续推进改革,发展经济,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他们坚信,在麴义的带领下,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平定叛乱后,麴义继续推行他的改革政策。他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发展商业,使得领地经济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起来。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曾经满目疮痍的领地,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报——”

一日,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麴义的书房,“北魏使者拓跋宏求见!”

麴义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闪过一丝深思,“让他进来吧。”

“见过麴将军。”拓跋宏走进书房,微微躬身行礼,神态不卑不亢。

“拓跋公子远道而来,辛苦了。”麴义起身相迎,示意拓跋宏落座,“不知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拓跋宏开门见山道:“家父久闻将军贤名,此次特命在下前来,与将军商议两地和平共处之事。”

麴义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司马睿的覆灭,意味着北魏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而麴义治下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让拓跋珪看到了合作的可能。

“拓跋公子所言,正合我意。”麴义说道,“我等皆渴望和平,不愿再起战火。”

经过一番真诚而务实的商讨,双方最终达成共识,签订了新的友好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以现有的边界为界,互不侵犯,并承诺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消息传出,领地内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去,和平的曙光照耀着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战后的重建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杨丽华作为麴义的贤内助,积极参与其中,她组织妇女们为伤兵缝制衣物,为无家可归的百姓搭建房屋,并亲自前往各地慰问受灾群众,鼓励他们重建家园。

在麴义和杨丽华的共同努力下,领地内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田野里,农民们辛勤耕作,播种着希望的种子;城镇中,商贩们沿街叫卖,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预示着未来的希望。

“夫君,你看,孩子们又开始快乐地学习了。”一日,杨丽华陪同麴义巡视城池,看到孩子们在新建的学堂里认真读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麴义看着眼前这派祥和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离不开无数人的牺牲和奉献,更离不开像陈霸先这样忠勇之士的浴血奋战。

“霸先……”麴义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抹追思,“我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要让这天下,再无战火……”

“来人,”麴义突然提高了声音,“传令下去,明日我要……”

“来人,”麴义突然提高了声音,“传令下去,明日我要在城外举行祭奠仪式,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的目光深沉而坚定,“另外,我要建立一所军事学院,以陈霸先将军的名字命名,就叫‘霸先武学院’!”

杨丽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柔声说道:“夫君心怀天下,仁义无双,霸先将军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次日,城外祭坛上,庄严肃穆,麴义身着素衣,亲自主持了祭奠仪式。他向英灵们承诺,定会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再不让百姓遭受战火的摧残。

霸先武学院的建立,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麴义亲自制定教学方针,传授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战术,并邀请各地名师前来授课。他希望能培养出一批批忠君爱国、智勇双全的将领,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的拓跋珪,也密切关注着麴义的一举一动。他深知麴义的才能,更明白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借鉴麴义的治国经验,拓跋珪在国内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商业、重视教育,北魏的实力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增强。

“麴义,你我之间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了……”拓跋珪望着南方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但愿,你我之间,永远都是朋友……”

他放下手中的情报,目光转向案几上的一封书信,那是麴义派人送来的,信中言辞恳切,邀请他来年春天,到边境一同狩猎。拓跋珪的嘴角微微上扬,提笔开始写回信,然而,落笔的一瞬间,他的笑容却突然凝固,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

落日余晖洒落在麴义的书房,他手握毛笔,正专注地批阅着公文。窗外,孩童嬉戏的声音夹杂着阵阵鸟鸣,一派祥和景象。

“夫君,在想什么呢?”杨丽华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轻盈地走到他身边,柔声问道。

“我在想,和平来之不易啊。”麴义放下毛笔,接过参汤,轻轻呷了一口,“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北魏的稳定。”

“是啊,”杨丽华轻轻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拓跋珪雄才大略,又有宏儿辅佐,北魏定会更加强盛。”她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说起来,宏儿也该到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夫君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宏儿品行端正,又胸怀大志,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麴义沉吟片刻,“只是,婚姻大事不可儿戏,需得慎重考虑才是。”

“妾身倒是有个想法,”杨丽华眼波流转,“不知夫君意下如何……”

与此同时,远在北魏都城的拓跋珪,正与太子拓跋宏密谈。

“父皇,麴义的来信,您怎么看?”拓跋宏将一封书信呈上,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拓跋珪接过书信,展开细细品读,眉头渐渐锁紧。信中,麴义再次邀请他一同狩猎,并提出互市、通婚等建议,旨在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麴义的提议,不可谓不诱人。”拓跋珪放下书信,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但如今,我已非当年落魄的部落首领,而他是雄踞一方的霸主,他真的甘心与我平起平坐吗?”

“父皇的意思是……”拓跋宏心中一凛,他听出了拓跋珪语气中的疑虑和不安。

拓跋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着南方,目光深邃而幽远,“你说,这天下,究竟该归谁呢?”

拓跋宏沉默了,他知道,父皇心中那团雄心壮志的火焰,从未熄灭。而此时此刻,他手中的那封来自南方的书信,仿佛一缕东风,正轻轻地吹拂着那团火焰,让它燃烧得更加旺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