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宁静的港湾 - 穿越东晋独霸天下 - 黄山秋梦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91章宁静的港湾

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在军营中,为昨日激昂的号角声增添了一丝静谧。麴义站在沙盘前,凝视着代表王导势力的城池模型,眼中却没有剑拔弩张的杀气,反而透着一丝沉静。

“主公,您在担心王导的反扑吗?”张宾走上前,轻声问道。

麴义摇摇头,将手中的木棍放回原处,“不,我是在想,这场仗我们不一定会打。”

张宾眉头微皱,不解地看着麴义。

“先生可还记得我曾说过的‘以战止战’?”麴义转身看向张宾,“王导老谋深算,我们硬攻,只会陷入苦战。与其如此,不如先稳固自身,发展壮大,待时机成熟,不战而屈人之兵。”

张宾恍然大悟,抚掌赞叹道:“主公高瞻远瞩,在下佩服!”

麴义随即下令全军休整,并传令各郡县,减轻农民赋税,鼓励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一时间,原本因战乱而荒芜的田野重新焕发了生机,百姓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陈霸先奉命整顿军纪,加强训练。他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很快便将原本纪律松散的军队训练成了一支令行禁止的精锐之师。每日清晨,震耳欲聋的操练声响彻山谷,显示着这支军队蓬勃的朝气和强大的战斗力。

一日,麴义巡视军营,看到士兵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心中十分欣慰。他走到陈霸先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道:“霸先,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陈霸先抱拳道:“为主公分忧,是末将的职责。”

麴义点点头,目光扫过眼前这支斗志昂扬的军队,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属于他的时代!

而此时,远在北方的慕容冲也收到了麴义的来信,他看着信上的内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而远在北方的慕容冲,自接到麴义的亲笔信后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他深知麴义的雄心壮志,更明白自己与麴义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稳定周边局势,为麴义争取发展时间,便是他此刻的首要任务。

慕容冲凭借着多年来在草原上积累的威望,以及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成功说服了周边几个实力强劲的部落首领。他们或签订盟约,或互派使节,原本剑拔弩张的草原局势,竟在短短数月间趋于缓和。

在南方局势渐渐稳定之时,张宾向麴义呈上了一份详细的政治改革方案。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官僚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并建议麴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律法,统一税收。

“治国如同治水,”张宾指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对麴义说道,“唯有疏浚河道,才能防止水患。如今我军控制区域日益扩大,若不及时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恐怕会尾大不掉,后患无穷啊!”

麴义看着地图上代表着自己势力的颜色不断扩大,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张宾说得对,长远来看,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如何才能将阻力降到最低,是他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麴义深知,要巩固现有的成果,单凭武力是远远不够的。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民心。“治国经邦,人才为先。”麴义指着地图上代表着学校的地方,对张宾说道,“一座学校,便是一座人才的熔炉。我们要让更多百姓的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将来为我所用,为百姓造福。”

张宾抚须点头,深以为然。“主公高见。如今我军治下百废待兴,正需要大量精通律法、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人才。”

麴义随即下令,在各郡县兴办学校,广招学生。他亲自制定教材,内容不仅包含儒家经典,还涵盖了算术、天文、地理等实用知识。麴义深知,在这个时代,想要发展,就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用知识武装头脑。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麴义设立了丰厚的奖学金制度,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学业优秀,皆可获得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百姓学习的热情。一时间,各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朗朗读书声回荡在城镇乡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麴义治下的变化日益显著。道路两旁,商旅络绎不绝,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农田里,百姓们使用着新式农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夜晚,城镇中灯火通明,人们在茶馆酒肆中谈天说地,一片繁荣景象。

麴义的领地,如同乱世中的一片乐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奔。他们或是厌倦了战乱,或是渴望学习新的知识,都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希望。

然而,这种安稳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新的挑战即将到来。来自东晋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王导不会坐视麴义坐大,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第九十一章宁静港湾

初春的阳光洒在麴义的书房,为案几上的地图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麴义凝视着地图,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难题。

“主公,这是今年春耕的统计数据,各地粮食产量预计将比去年增加两成。”陈霸先快步走进书房,将一份竹简递给麴义,脸上带着喜悦。

“好,这都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成果。”麴义接过竹简,仔细阅读着,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段时间以来,麴义的领地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港湾,远离了战火的侵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各地兴建的学校也开始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求学问道,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报!慕容冲首领求见!”一名士兵走进书房,抱拳禀告道。

“快请!”麴义放下竹简,脸上带着一丝期待。慕容冲是鲜卑部族的首领,也是麴义重要的盟友之一。

片刻之后,慕容冲大步流星地走进书房,爽朗地笑道:“麴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慕容兄,快请坐!”麴义起身相迎,两人寒暄一番后,便在案几旁坐下。

“麴兄,我这次来,是有一事相求。”慕容冲的神色变得有些凝重,“我部族南迁的路上,屡遭其他部族骚扰,损失惨重。希望麴兄能够伸出援手,助我等渡过难关。”

麴义听罢,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慕容冲所言非虚。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征战从未停歇,弱肉强食是永恒的法则。

“慕容兄放心,我与你情同手足,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麴义沉吟片刻后,看向一旁的张宾,“军师,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张宾一直沉默不语,此时听到麴义询问,才缓缓开口道:“主公,慕容首领的请求,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但如今东晋朝廷对我们虎视眈眈,不宜轻启战端。”

张宾的话让麴义心中一凛。他明白,张宾说得没错。如今他们的势力虽然发展迅速,但根基还不稳,若是贸然出兵,很有可能引火烧身。

“那依军师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麴义问道。

张宾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我们可以……”

张宾的声音压低了几分,向麴义和慕容冲献上一计。麴义听完后,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而慕容冲则是喜出望外,连连称赞张宾足智多谋。

然而,就在麴义等人商议对策之时,远在建康城中的东晋丞相王导,也正收到了一封来自北方的密信。王导看完信后,脸色变得阴沉无比,手中的信纸也被他捏成了一团。

“麴义,你果然留不得!”王导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