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心魔 - 我依然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 - 楚南一客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心魔

第四十七章心魔

这是一个盛夏的季节,山头上的野樱花也早已谢了,可是,却没有给附近的村民们留下半颗野樱花的果实,村民们依然会将野樱花周边的杂草荆棘砍掉,甚至还会请县城里的园林工将野樱花树修剪修剪,只是期待着第二年的时候,野樱花树会开得更加的绚丽更加的茁壮更加的漂亮。只有蝉在树林里火热地鸣叫,万物都在疯狂地生长。当然,疯狂也包括了姜子牧和叶颐的爱情。学校附近的那条小河,清澈地流淌着,一群群的小鱼小虾也在河水里欢快地游动着。附近周边的小孩子们趁着暑假,都会聚在这里光着屁股,从河岸边欢快地往水里跳,疯狂地戏水,痴迷地捉着河里的小鱼小虾。

姜子牧只要没有回老家,便会和叶颐一起来到学校附近的河边,看着河里生长着的青苔和河床里洁净的石头,偶尔还会看着那群光屁股的孩子。有时候姜子牧也会一个猛子地跳入河水中,来几招狗刨式的游泳。站在河岸上的叶颐也会在岸边捡拾起几粒小石子,抛入河中,溅起串串水花。

炎热的夏天便也会在姜子牧和叶颐疯狂着的热恋中愉快地结束。当姜子牧和叶颐相拥着看着天上的云朵,看着河水中的倒影的时候,姜子牧便经常会发呆。当姜子牧有时看着叶颐,有时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姜子牧的大脑便也会灵光闪现,便也会随手写一些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诗。

水是云的爱,

云是水的魂;

你是我的影子,

我是你的眉眼。

恰逢其时的相遇,

让我拥有着你。

叶颐喜欢欣赏着姜子牧那种偶尔呆呆地神态,她觉得姜子牧就是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叶颐常常会和姜子牧说起她父母对姜子牧的评价,她说,她的父母暗中对姜子牧进行过了解,知道姜子牧是个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并且积极向上,她自己也早就爱慕着姜子牧,她的父母也非常相信迷信的。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从很远的县城来到地质公园上班,冥冥之中应该有一段很好地姻缘的,她说看到了姜子牧,就感觉是老天安排好的一样。

“你也相信命运?”

“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相信吧。就比如说我,我现在的生活就好像是被安排好的一样,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在外地读书,后来大学毕业,原本可以到老家当教师的,可是,偏偏又考到了这里的地质公园,做起了解说员。”叶颐柔顺地看着了姜子牧。

“我也相信。比如我开始也希望能考上公务员的,但是,又是阴差阳错地做起了老师。也背井离乡地来到了这个小县城,并且遇上了你。”姜子牧说道。

“这大概就是一种缘分吧。我经常听你的讲座,感觉你的睿智和风趣,觉得你挺有内涵的,我就感觉我们能聊得来。”叶颐微笑着说道。

叶颐是越说越兴奋的,姜子牧也回应着叶颐,有时还很夸张地笑着,偶尔还会附和着说说。他看着叶颐的嘴一张一合,心里却突然想起了别的事情,但是,沉浸在爱意中的叶颐是丝毫都没有发觉着的。

姜子牧其实骨子里也是个极守规矩的人,也是个随性的人,只是在学校待惯了,身上竟然有些学生气儿。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我在单位里也是个特别规矩的人。我们单位吧,你也知道,做行政的人很多,但是,在一线做讲解和解说的员工很少,就七八个吧,都是年轻的女孩子,据说,有两个有点关系的都要调到县里的博物馆去当讲解员了。”也许是叶颐发觉了姜子牧脸上的表情,感觉着姜子牧的心不在焉。

整整的一个暑假,姜子牧回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哪怕是姜子牧父母在双枪时期,姜子牧也只是在农活快做完的时候,独自一个人回去了几天。倒是学校周边的那些小吃店或者县城的那些西餐厅,姜子牧是没少去光顾的。姜子牧和叶颐享受着暑假带给他们的浪漫而又幸福的时光,也少了学生带给他的烦恼。

姜子牧刚刚上车的时候,就开始下雨,雨下得很大,透过玻璃看到车轮驶过路面溅起的积水,就知道车外的闷热已经被雨慢慢消解掉了。姜子牧就远远地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叶颐,她里面穿着一条粉色的吊带长裙,外面是一件半透明的长,她瘦高的个儿,一头飘逸的长发,穿着打扮都很文艺范,在人群中很是耀眼。

“嗨,我到了。”

叶颐转过头,笑容自然舒展,眉眼温婉有韵味,让人挪不开眼睛。

姜子牧和叶颐经常去县城的西餐厅享受着美味的披萨,品茗着咖啡,叶颐修长的手指端着咖啡杯的时候,姜子牧感觉是美极了的。

我们去吃点什么?你近来都看了些什么书呢?还在写诗吗?你什么时候可以带我回你家呢?在一起的时候,叶颐会抛出很多的问题,让姜子牧来回答。

“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做,很快就要开学了,学校也有一大堆的事情。”姜子牧是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姜子牧很喜欢叶颐这样的性格,说话做事都是干脆利落,从来也就不拖泥带水。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目标明确。

“好吧,下周末我们一起回家?”其实姜子牧内心还是极其希望叶颐跟他一起回去的。

姜子牧很多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哪怕是在教书的时候,还是在和叶颐谈着恋爱的时候。

可以说,姜子牧母亲受的苦是女人中最苦的。母亲自打十九岁的时候嫁给了姜子牧的父亲,在家里就已经承担起了一个大男人才能承担的体力劳动。打从姜子牧稍稍懂事的时候起,母亲是家庭的支柱。那时农村实行了生产承包制,全家七八亩地的耕作全部落到父亲和母亲的肩上。白天,母亲是风里来雨里去滚在田地里,晚上,还要为喂养的几头猪准备饲料,还要为姜子牧几兄妹缝补衣服、纳鞋底。

庄稼活中,抢收早稻抢插晚稻,也就是农民们说的“双抢”,大概是乡下最累的活了,头顶着的是火辣辣的太阳,双脚又是在被阳光炙烤着,已经是滚烫的泥泞水田中,也就是大暑到立秋的那半个月,就必须完成早稻的收割、脱粒、晾晒、入仓和将晚稻秧苗插入水田中。母亲干起这些活儿,手脚麻利,比一般的男人都厉害都能干。特别是男人做的犁田耙田等农活,母亲竟然也做的得心应手的。村里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壮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母亲都是啧啧不已,称母亲是心灵手巧,一个人男人女人的事都能做。能讨上这样的老婆,真的是男人修来的福分。

当然,这样的福分属于了父亲。有时候,姜子牧在心里想,可是就是这样想的时候,却还是被细心的叶颐看到了。

姜子牧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读书的事情。

那时村子小,人口也少,读书的孩子更少,那时村里的小学,只有四个年级,到了读五年级的时候,就必须到镇上的中心学校去读书。几个村的孩子都集中到镇上的中心学校。那时,学校离家有四五里路了。

姜子牧记得,自己读五年级的时候,也算不小的学生了,母亲给姜子牧做了一双新布鞋,也算让姜子牧在同学面前长了脸面的。中午,很多的同学打开自带的饭盒,那是学生离家里远了,中午不能赶回家吃饭,就带饭在学校吃,或者跟着学校的老师在学校的食堂搭伙蒸饭,那是再正常不够的事情,可是,很多的时候,姜子牧都不会带饭去学校的,更不会去学校的食堂搭伙蒸饭了。姜子牧现在想起来,他知道,母亲是一个很优秀的母亲,可母亲也不是完美的母亲,母亲再能干,活儿干得再巧,也终究只是一个女人,在生产队里出工的时候,比男劳动力是要少记三分工的,即或是后来搞起了单干,虽然母亲的坚强和能干是出了名的,但是,也只能勉强地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虽然那时候的姜子牧年纪小,但是,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带饭去学校,必须是带干饭,关键是还要带一点过得去的菜。要是带个稀饭或者米粥、玉米之类的去学校,同学们看到了,也会笑话自己的。还有,要是带稀饭去学校,放在书包里的时候,稀饭倒了出来,会弄脏书本,那时姜子牧说什么也不愿意的事情啊。

姜子牧记得,虽然读书的时候,没少挨饿,但是,成绩倒是出奇的好,特别是数学,当数学老师刚刚在黑板上将题目板书完,姜子牧就已经将计算过程写在了作业本上,等老师要同学们做题目的时候,姜子牧已经将双手板在了后背,端端正正地坐好了的,老师以为姜子牧是那样的呆呆的不会做,等到走近一看,姜子牧已经将题目演算在作业本上了。

从小学到初中乃至到高中,学习上姜子牧一直是自负和拔尖的。到了高中的时候,姜子牧才知道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是那样的艰辛,知识不再是做几道物理、数学题,背几篇课文那样的简单。姜子牧也方才知道,班级里高手如云,都是乡镇学校的尖子生聚集在一起。

然后,就是老师心目中成绩很好的姜子牧,在第一次的高考中,竟然是名落孙山了。当拿着高考成绩单的时候,姜子牧是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平时最好的数学科,高考的成绩单上竟然只有78分,这对于120分的总分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属于很差的了,而对于平时成绩就很好,特别是数学科又是姜子牧的强项的时候,对姜子牧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就连没有给姜子牧任教的其他老师,都为姜子牧鸣不平,更何况那些姜子牧的任课老师都是懵了的。

这怎么可能呢?但是,成绩单已经摆在了姜子牧的眼前,那时候,高考有个强制性的规定,不允许查阅试卷。姜子牧一下子被抛到了命运的谷底。

那个下午,姜子牧破例没有及时回去的,他一个人去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店里,买了一瓶啤酒,走到了去学校每天都必须经过的一个小山包中,找到了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地方,竟然嚎啕大哭起来。他想起开瓶盖,姜子牧试了几次,还是打不开瓶盖的时候,又准备将啤酒打烂的时候。姜子牧突然想到了佝偻着背在艰辛劳作的父亲,于是,姜子牧趁着夜色渐浓的时候,拿着一瓶啤酒赶到了家中。

沮丧地回到家,姜子牧真的觉得无颜见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自打自己都高中以来,几个弟弟妹妹又相继上学读初中和小学。家里的经济负担是陡然增加了的,特别是对金钱的渴望,让姜子牧的父亲和母亲是伤透了脑筋的。姜子牧看到父母亲的时候,父亲已经明显地老了,稀松的几根白头发显得更加的醒目,母亲也是明显的老了,特别是母亲没有去劳作的时候,是愈发地显得苍老了很多,头发也极其地凌乱,背也驼了。姜子牧想到了父母亲的每一滴汗,都化成了赚钱的力量,又把所有的收入都供养着他们四兄妹上学了。望着含辛茹苦供养自己的父母亲,那时的姜子牧是连死的心都有了的,感觉自己每花一分钱,都是在吸食着父母亲的骨髓。

那个暑假,姜子牧是一个字都没有写,一本书都没有看,他一咬牙,索性就喝村里很多的年轻人一起,南下广东打工,不再读书了。

只是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姜子牧的母亲不知道找了多少人通过了多少的渠道联系上姜子牧的时候,母子两人在电话里整整哭泣了十多分钟,还是在邮局的人的催促下,姜子牧的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说,孩子,快开学了,回来读书吧。便也挂断了电话。

当姜子牧回家的时候,母亲摩挲着姜子牧的头,抚着儿子的肩膀,又一次毅然地把姜子牧送到了学校。一个暑假的短期打工,也许让姜子牧深深地懂得了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可贵。姜子牧卸下了所有的包袱,也不再去怨恨,而是一门心思地读书考大学。当时的他不相信,难道考大学会比范进中举还难。

“到家了。”姜子牧充满着爱意地对着身边的叶颐说道。只是对于姜子牧来说,每一次的回家,就会勾起姜子牧很多的回忆。也许已经成了姜子牧内心深处的一道魔诅,姜子牧就会想起辛苦勤劳的父亲和母亲,就会想起自己读书时的情景,也会想起还在读书的弟弟和妹妹。(未完待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