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烽火晏城
第172章烽火晏城
冬日的寒风中,大梁的旗帜飒飒作响,夕阳的余晖下,晏城迎来了最后的宁静。守城的将军向以往一样巡视着四周,再往前走就是黎国把守的重关,一道对大梁极其险要的关卡。
这个关卡十分特别,是一道狭长的山谷,山谷四周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他们守着这一头,对面的大周军队守着那一头,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不过让大梁比较安心的是,山谷并非是一线天似的布局,在山谷内部,有着一处缓坡平地,从那里上山可以直接绕开山谷,然后绕到山谷的背侧。
只是,这山谷很大,里面树林丛生,还有山间飘来的迷雾,谁都不敢轻易入内。
但凡事都有个例外,山谷并非谁都过不去的,黎国位于山谷西侧,正好是那处缓坡平地所在的一侧,大梁在山谷南侧,大周则在北侧,至于山谷东侧,则是纯粹的崇山峻岭,倒时常有艺高人胆大的采药人上山,但寻常人没那个本事,自然不可能翻得过去。
看起来万无一失的守城,却因为黎国的存在多了一分不确定,谁都不知道对方会不会从黎国境入,然后从山谷西侧穿出,最后通过山谷,直接踏上己方的土地。
不过大梁比大周多了一分放心,因为大梁抢先与黎国谈拢,结成了盟约国,对比大周来说要轻松多了。
但是就在不久前,黎国死咬顾子衿之死,硬是要大梁一个交代,人死不能复生,黎国要的交代大梁注定给不了。所以原本还算轻松的晏城,顿时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作为守将,他更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扶着冰冷的城墙,望着眼前青山,又看向西方残阳落下的地方,那是黎国的方向,心中的不安很浓,虽然直到现在那边都没什么动作,派出去探查的人也说一切如常。
但是,这么多年的镇守,他总归是有了非同一般的敏感性。这么安静,绝对不正常。
“派出去的人都回来了吗?”他问身边的副将。
“回将军,并无异状。”副将沉声答道,语气也十分凝重,显然也知道这很奇怪,很不寻常。
就算是一般时候,黎国对大梁总还是有几分防备,时不时派些探子来查消息也是有的,大梁这边也会派人去黎国查看情况,但最近一段时间,黎国的人根本没有来过大梁,一个可疑的人都没有。
守将叹了口气,只好道:“让军士们都回去歇着吧,明日再派另一队去探。”
已经整整五日了,都是这样。他每日都会派一些人去黎国,有时是数十人,有时又只有三四人。
“是……”副将领命下去了,他却仍站在城楼上,心绪惆怅,他守这晏城已经近十年了,这里虽没有风沙,甚至还可说是山明水秀,但面对崇山的压力也是不小,还要时刻防备着黎国,早已身心俱疲。
梁帝早几年就说要调他回去,可他却回绝了,他的夫人已经不在了,儿子就在他带的队伍里,难道要扔下儿子自己回去吗?还是说带儿子一起回去?
他一人走,放心不下儿子,带儿子走,又怕耽误他建功立业。罢了,自己注定就是要守着这儿的。
“将军,入夜了,您还是快回去吧。”手底下守夜兵上前,想劝他们这位已经年迈的将军回去。
守将转过头,看了他一眼,道:“冬日值夜可冷得很呐,可要多穿些皮甲。”
士兵连连点头,又劝道:“将军,您回去吧。”
守将没再站着了,他拍了拍斑驳的城墙,又叮嘱了几句,随后迈着迟缓的步子离开。夜幕终于降临,城墙上燃起通明的灯火,以便于第一时间能够发现城墙外的动静。
晏城里,家家户户也燃起了火烛,一派祥和安宁。
只是,原本寂静的街道上,也忽然燃起了通明的火把,到处都是红光,站在城楼顶上根本看不到底下站着的人。
守夜的队伍第一时间发现了城内的不对劲,连忙命人去守将府上送信,而后又点燃了城墙上的烽火台。晏城终于在夜幕中被惊醒,守将提了长刀就骑上了马,直奔城楼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