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西安(一)
第二天一大早,安和敲开了房门。
“远哥、祁姐,我们不要待在这里了,出发吧!”
“可我们还没找到信物。”
安和忙不迭拿出地图,指着“洪南社”三个字,“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什么?”二人一脸懵。
“你们看,洪字有水、社字有土,中间是南,也就是说,我们留得越久事情就越难。”
祁佳丽愣着神,“哪跟哪呀,你这逻辑不通啊。”
郝远却说:“昨天下了雨,我们溅了一身泥,水也有了土了有了,这就可以做信物,安和,是不是这个意思?”
安和忙一拍手,“我嘴笨,还是远哥解释的好!”
祁佳丽刚要说话却被郝远挡住了,“赶紧出发!”
三人各自收拾东西,上车之后安和便开始睡觉,仿佛昨晚一宿没睡一样。
祁佳丽问:“这又是怎么回事?”
郝远却不说话。
下一站,西安。
汾阳到西安500公里,大概走了一半,车在较高的地方被迫停下,放眼一望,一条漆黑长龙延伸到视线尽头,堵车不知多少公里,“老天爷!不要这么玩啊!还饿着呢!”
“等等就好了,我们车有油。”安和安慰说。
祁佳丽耷拉着肩膀歪着头,猛地一声叹,“你记不记得,我出发那天原本是要出差。”
“怎么了?”
“那趟差很重要,我们要去竞标上海的一个大项目,我本来是要讲标的,最后只好临时换人,一路上这么不顺,你说这会不会是报应?”
“要你这么说,我疼爱的together只活了一天,是不是得更大的报应?”
“还疼爱,亏你说的出口!”
安和忽然伸来脑袋:“我们正好三个人,要不斗地主吧!”
“你和哈喇子抽王八吧。”
三人车里没有存货,本打算到西安猛吃一顿的,人算不如天算,现在最幸福的就是哈拉了,祁佳丽备了一皮箱狗粮。
堵了两个多小时,车仍纹丝不动。
祁佳丽沉着脸,“真受不了这路上的日子!”
车里放着“大杂烩”,一会儿欧美乡村、一会儿民谣、一会儿电音、一会儿摇滚,竟然还有歌剧戏曲。
前面一辆轿车走下来一个人,敲了敲机舱盖,郝远打开车窗,“有事吗?”
这人四五十岁,带着一副墨镜,长着三层脖子,浑身泛着油渍,一看就是个胃口极好的人,“有吃的吗?”
郝远笑了笑,“我们仨还饿着呢。”
“有就拿出来,我买。”墨镜男不相信郝远的话。
“真没有,我们都快吃狗粮了。”
“有狗粮?”
“有,就是不知道和你的狗品种是否搭配。”
“那你看我适合吃什么,给搭配一份呗。”墨镜男摘下眼镜。
郝远三人都是一怔,“大哥肠胃发达,百无禁忌。”
墨镜男接过狗粮,扫了几眼没有过期,“有荤点的吗?”
祁佳丽点头,“不过都在后备箱里,你还是凑合吃吧,这个不要你钱了。”
墨镜男不乐意,“吃怎么能凑合,这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打开打开!”
打开皮箱,各种味道的狗粮都有,墨镜男像逛超市一样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最后拿了五包,当下就像吃干脆面一样吃了起来。
“不怪有人说这东西吃起来像咖喱味的妙脆角,还真是啊!”
“大哥真放得开啊。”郝远感叹。
墨镜男哼了一声,甩给了郝远二百块钱,“赶上一顿自助大餐了,气人!”
闹了这么一出,三个人更饿了,安和拿起哈拉吃剩下的半袋狗粮,“狗吃的东西,人真的能吃?”
郝远把座椅放到最平,枕着胳膊,“想吃就吃吧,营养丰富着呢。”
“我不吃。”安和露出一脸嫌弃。
车流仍然不见疏通,马上就黑夜了,不少人都下了车,前面十几米的几个旅游大巴走下来很多人。
郝远把几个箱子里的狗粮都翻了出来,拿到车厢里,“远哥,你这是干嘛?后备箱不是更安全吗?”
郝远看向祁佳丽,“你这些狗粮都大概多少钱?”
“荤素价格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