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九月十九日夜:不需要恋爱的年轻(上)
有人说,有时候喜欢什么是不需要理由的。可现在的我渐渐发现,无论喜欢什么,东西也好,动物也好,人也好,都需要一点理由的。
想说出来也好,不想说出来也好,都是自己的自由,难得的自由。是想不想却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在回避着许多问题,渴望人们以自己喜欢或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现一些什么,发现自己心里的脆弱或某种渴望。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平常的动作都会让人从心里感激得流泪。
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常坐公交车上学、回家,最大的爱好是给陌生人指路或者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那时,真是义薄云天,像极了金庸笔下的人物,走起路来都觉得正气十足。
那时,天天惦记着的就是为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人们写点东西,可时间久了,没等我落笔,真正帮助过我的人都已经不在我身边了。我想不明白很多问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迷惘,我的头发长了会迷惘,短了也依然在通往迷惘的路上,每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增加,可直到现在,竟然没有一个问题拥有完整的答案。
好在我足够幸运地遇见了对我重要的人,那些想不通的会暂时遗忘,那个阶段会过得快乐一些,也总想找点理由,写点东西,记住一些快乐的感觉,可等真正拿起了笔,一次次只能沉浸于甜蜜之中,或许,快乐不是我写东西的理由。
我感觉自己是在坐高速列车,那些旅伴在中途不同的站点下了车,又有新的旅伴上了车。我和他们不太相同,因为我的票是到终点的,可是车票上面却只写着始发站。我一年也看不见几次海,要不我真的感觉自己在过“海上钢琴师”的日子,于是我在心里把自己称作“1900”。
我记忆最深的是高中,市内坐不了火车,我常常通过一种名为“306路”的公交车来返于学校和家之间。那时候,脑子里会把这两个地方想得出乎意料地重要,而且与日俱增。在脑子里的排行是,中国,学校,家。明明知道世界很大,但却不知道该把它放在一个什么位置。
那时的我不喜欢到学校四周的饭店去吃饭,总感觉不安全,所以,虽然知道那的饭菜要比我妈妈做的好吃得多,还是坚持每天带饭盒。由于是文科班,班里男生本来就少,中午带饭的男生就只有我一个,没办法,自己一个人抱着铁制的饭盒筐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看着筐里可爱的饭盒们叮叮当当、摇摇晃晃。好在班里的女生都很善解人意,每人每天都要多带一些好吃的分给我。我当然高兴,可也隐隐感觉到自己的任务在不断地增加难度,走路都会拖着大肚子喘着粗气。
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和小星做同桌的。
原先的那位仁兄由于上课时玩打火机被转了学,后来才知道,我们的化学老师从被他烧焦的桌子残骸中提炼出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据说此种元素对污染的扩大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忘了是一点点还是一刹那,化学老师消失了,连同我的同桌一起,当然,还有他的打火机。
那时的小星,个子不高,不爱说话。这是我对她全部的第一印象。接触的时间长了,发现她是属于那种耐看型的女孩,很可爱,很善良,最让我奇怪的是,在她面前,我能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展现出来,心情特别舒畅。虽然天天见面,但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再枯燥的课也不会觉得没意思。我们天天做着不一样的游戏,就连传纸条这么老掉牙的游戏也乐在其中。以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只有和自己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可是相比较之下,我感觉我的存在竟然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我发现学校是个有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是学生,出了校门,我们才是自己。我只和小星在学校里说过话,谈过心事,在校外,我却一次也没碰到过她。
我喜欢在学校呆着,我觉得安全,甚至比在家还安全,而且,我不会因为整天对这一张同样的脸而感到疲倦。
其实有时连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小星和我这么一个男生要好。我身上没有一点可以吸引所谓的“现代女性”的优势。我问过她,而她用手挡住太阳赐来的强光,算是对我的回答。
到了高三,大家都拼命地恶补。我当然也不例外,静下心来,进入全方位的备战状态。自从上了高三,小星的状态就不是很好,常一个人发呆,有时看到我在看她,眼眶都会湿润。记得有本书上说,遇到这样的情况,聪明的男生都会保持沉默。
“给……”
可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