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介 - 决金 - 剑指芬芳 - 游戏竞技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游戏竞技 > 决金 >

第1章引介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那一匹孩子,如今已为人之父,他人之母,甚至在比较落后的地方,有的人可能连孩子都已成婚。

而那个年代出生的人,绝大多数称不上富贵几代人。大多都是工农阶层的子弟,过着丰富且不堪的岁月。

我也同样出生在那个年代,八零后生人。要说家庭虽不富裕,但相比之下过得还算安生。

小时候父母就是打工人,我也被送去离家较近的子弟学校去念书学习。

不过那个时候的家庭,父母对教育这方面还处于潜意识期,上学只要不讨厌,不惹事,就算是完成了一天当中父母给下达的任务。

至于学习好坏,全在天赋上体现。若不是学习的材料,父母也没有办法去教育,更没地方补课。

不像现在的孩子累死累活的起早贪黑,好不容易混到周六周日休息,还要去各个文化学校走南闯北的补,一补就是一天。

而那个年代,谋生机会较多,只要肯吃苦出力就有营生,绝对不会饿死。

相比现在,如若不好好学习,后悔已然晚已。谁也不会想到,如今的祖国发展会快到如此惊人,令无数有志青年竞折腰。

不爱学习,又懒得去学校,就导致了旷课频率的增加,而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电脑网吧,能去的地方无非就两个场所。

一个是游戏厅,另一个就是台球厅。

六七十年代到现在的生人,几乎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存在。因为那个时候最普及的买卖可能就属台球厅和游戏厅了。

不过近年来国家打击涉黑势力的力度较大,游戏厅已经被管控的非常严格。

那个时候,打台球,玩街机成了当时不好好学习的混子们最常在的地方。尤其是十四五岁,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嘴里叼着根烟,口中吐着芬芳,披头乱发,衣衫不整的模样,成了当时社会混子们的典型代表。

我当时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保持着中游,时而高低,所以并不是一点不学的混子,又被老师照顾的比较严厉,所以也不敢旷课去玩,谁叫班主任就住在我家前楼呢!

虽然那时的我很想去台球厅感受一下那群混子在外不学习的快乐生活,但无奈囊中羞涩,没钱去玩耍。

直到上了初中三年级,我才有机会碰触台球。

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很早的台球厅五毛钱一杆,没有像现在的电子管控系统按小时收费那么方便。

一杆就是一局,台桌上的球全部打完,或者一方优先打完自己的球就算一局结束。

打的好的一局几分钟就能再打下一局,那样的话,台球厅老板就会在墙面上悬挂的小黑板上画一个正字。

正字因为是比划五步,所以那个时候的台球厅,基本都是用正字来计算最后所应该支付的费用。

一横五毛,一个正字就是两块五,两个正字就是五块。

遇到打的慢的,或者不会玩的人,台球厅老板就要哭了,一局打上一个小时的也大有人在。

因此,遇见这种情况,台球厅老板一般都会用暴力的方式驱赶或者给予点好处,说点好话让对方先让给别人先打。

八九十年代国家法律没有现在那么严格,打架斗狠时常会发生,尤其是港台电影里面血腥暴力的熏陶,导致国内大多数青年混子都争锋相向,英勇过人。

尤其是台球厅游戏厅这种鱼龙混杂的行业,没有点雷霆手段,还真不敢开门做生意。

但如果按照五毛钱计算,那个时候的台球厅一张球桌一天就能创造出三十元左右的收入。如若你家有十张球桌的话,那绝对属于投资成本低,收入非常高的买卖,在当时可谓是相当有钱的大老板了。

但是那个时候的台球厅规模都很是一般,最多的也就摆放十张台球桌,还要雇佣摆球的专员,最小的也就两三张台球桌。

上了初中,父母就每天开始给我两块钱零花钱了,除了中午买饭买水的钱,还剩下五毛。

而这五毛我经常都不会花掉,很多时候都是积攒一个星期,然后周日放假老早的跑去台球厅里玩几杆。

我家属于东北省会城市里较为不起眼的偏僻小地方,虽是城市户口,但周边绝大多数土地都是被农户用来耕农的大地,台球厅也小的可怜,一共就两张球桌。

我为什么会专门挑周日中午或者早上去呢,是因为那个时间段的人非常少,我可以十分放肆的玩,哪怕一个小时打不完一杆都没事,根本不用担心台球厅老板撵我或者揍我,因为空着也是空着,有一分进账都是盈利。

开始我是和同学一起去,他们接触的早,比我会玩。后来又嫌我玩的差,久而久之就不乐意跟我玩了。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就自己练。也没人教,更没人管。只要不把人家台布杵陋,绝对不会有人打扰你。

到了后来,可能球厅的老板看我比较勤奋刻苦,时常会陪我打几局,不过输赢的钱都算我身上。

台球厅老板又叫台主,顾名思义。他们通常自己多少都会玩一些台球,但是很少与别人切磋,毕竟输了不挣钱,赢了又不光彩。

可能是看我小的缘故,台主故意让着我,甚至还教我一些技巧,久而久之我就把台主当成了师父。

那几年我痴迷台球,疯狂的练习,人家都会踢个足球,打个篮球什么的,而我却只会打个台球。

到了九十年代末,台球几乎在大街小巷上都能看见。有条件的开一家会所,租个几十百平米的地方开一家室内球厅。没条件的,恨不得在露天放一张球桌挣点零花。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我市,台球已经泛滥到一条街三四家的程度。

临近中考那一年,父母对我的管控就开始严了起来,每天忙于中考,忙于学习,几乎没有时间再去球厅里打球。

台球这项运动就像大脑,你不用不动就会生疏。本来打的就不好的我,一年没玩不练,几乎很难再捡起来。

于是为了中考,我也就把打台球这项运动放在了脑后。

中考结束过后,本打算每天无事就泡在球厅里,没成想中考考的一塌糊涂。

父母百忙之中给我找了一位老师规划今后的道路。

记得那位老师问过我喜欢做什么。我当时十分想说打台球,但怕我爸雷霆暴怒,就只好乖乖的说喜欢美术。

因此父母在那位老师的开导劝说下,给我报了一所美术艺术专业学校。

高中三年的生活是改变我未来的三年,在那三年之中,我又重新的捡回了非常热爱的台球。

不过走出去以后,我才发现,相比之下,这天下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一个世界。

邵龙就是我在高中学生生活中认识的一名同学,而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以他为主人公撰写的台球传奇故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