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桃源乡
但是表面上,她没有显露出来。
不管沈安安的目的如何,她不进行阻拦是最好不过了。
“那我在此先谢过太子了,但是这些宅子,我真的不能白要,要不这样,我按照以前的市场价格付你钱,再告诉那些难民们是受了太子殿下的恩惠,不能让你白白奉献。”刘锦寒看着许离认真的说道。
“你是想给那些难民?”
许离看着刘锦寒,心中却有了另外的思量。
“寒儿,如果是你想要我那几处的宅子,我二话不说就可以送你,可是那些如果是让那难民来住的话,那一处并不适合。”
许离的话音刚落,刘锦寒就连忙追问道:“太子所言何意?”
“那几处宅子当初我买下的缘由是为了避暑,于地下埋了大量的冰砖,所以无论春夏秋冬,里面都是一贯的清凉,如果现在难民住到那宅子里,怕是挺不过几晚。”
许离盯着她的眼睛:“不如这样,我还有一处更好的地方,宽阔,又适宜难民们居住。”
刘锦寒原本稍稍失望,听了他的这话后又大喜。
“在何处?”
“距离我现在的宅子不远,向右再深五里处,那一处是我们在一次打猎中发现的好地方,可以遮风挡雨,虽说环境差了些,但是可以容纳的人更多,那处也是我的产业,不收你钱。”
“多谢太子告知,否则我真是不知道要害了多少人。”
刘锦寒听后,马上就懂了许离话中的意思,“我马上前去看看那处地方,太子放心,我绝对不会白拿你的!”
说完,她便带着萱儿就要离开,但是却被许离突然拉住了手。
“寒儿,那地方比较难找,你需要耐心寻寻,尽管我能为你提供地方,可是难听的话我还是要放在前头,现在的情况,难民只会越来越多,仅凭借你一人之力是帮不过来的!”
刘锦寒连忙将她的手抽了出来,作势整理她被风吹乱的头发。
“太子殿下,您说的我都清楚,可是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去救,否则我寝食难安。”
“现在陛下为了大局着想,不允许难民进城,我们身为属下,都理解陛下的决定,可是他们就在门外,你让我视而不见,是万万不能的。”
刘锦寒上了马车。
在刚要前行时,她又掀起了马车的帘子,看向了许离:“太子殿下,你的这份情,我呈了,如果那处房产合适,明日我就将银两送到府上。”
说到这,她又看了一眼在许离身边一直再没发出过声音的沈安安,想了想,最后也没开口,放下了帘子走了。
看着刘锦寒的马车越走越远,沈安安的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身边的许离同样也望着马车。
不过他很快就收回了视线,将目光转向了沈安安,可能是刚刚误会了她,她今日的表现又让他感到满意,所以就连语气都分外的温柔。
“安安,你身体有恙,在外待久了吹风没什么好处,随我进府吧!”
许离将自己的马交给了早已经等候在一旁的下人,就要牵着沈安安的手一起进入太子府。
却未曾想沈安安突然咳嗽了两声,她顺势躲开了许离伸过来的手,从怀中掏出了手帕,轻轻的捂住她的嘴角,头也侧到了一旁,不与许离直视。
“咳咳,殿下,我还有事需要出府一趟,我自知身体如何,不妨事。”
说完,她又低着头轻咳了两声。
许离见状,当然更加担心了:“有什么事情不能交给下人去办吗?”
“我看中了一副头面,需得亲自去置办,下人们笨手笨脚的,我不放心。”
沈安安望着刘锦寒马车消失的街角,嗓子中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叹息,“殿下放心,我去去就回。”
看到了她如此坚持,许离自然也不会再多说些什么,无奈之下,只能多派了几人跟在了她的身后。
随后,沈安安也坐上了许离安排好的马车,消失在视野中。
不知为何。
此时太子殿下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感觉,他感觉刚刚坐上马车从这里离开的两个女人,都会为他带来不少麻烦。
这个念头刚涌起,就被许离否定了。
他摇了摇头,想到了善良的刘锦寒,又想到了温柔的沈安安,自嘲的笑了笑:肯定是自己的错觉。
之后,他迈着大步就走进了太子府,安静的等待着明日寒王妃的到来。
此时的刘锦寒也早已经带着萱儿找到了太子口中所说的地方。
距离她相中的那处庄子右方五里处,并没有像许离说的那样难找,很容易的,他们就发现了一处十分宽阔的,没有人烟的村庄。
刘锦寒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听说是太子他们在打猎期间发现的,下意识的就想象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建设在森林中的木屋。
却没有想到,这一处,竟然是一个半封闭式的村庄,茂密的树木成了这个村庄最好的保护色。
虽说这个地方确实与太子庄园没法比,可是这地方,明显更适合难民们生活。
刘锦寒连忙跳下了车,走进了看起来带着点凄凉的村庄中。
村庄的门口处,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经过风吹日晒,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颜色,隐隐约约能看到石碑上刻着几个字。
刘锦寒掏出怀中的手帕,擦掉了上面的浮灰,勉勉强强辨认出了石碑上的三个字:桃源乡。
“桃源乡?”她下意识的读了出来,“如此有诗意的一个村庄,又为何会落魄成这幅模样?”
这时,陪在她身边的萱儿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已经浑身发起抖来:“此处……此处竟然就是那桃源乡吗?它不是已经被一把大火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