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指点
怡贵妃生得小家碧玉,丹凤眼尖尖地向上翘起,脸蛋瘦瘦的,身材平平。
“臣弟,你也别护着这孩子,不打不成才。”她抿了口茶叹道。
方教育一番,又转头对刘锦寒道,“想必这位就是寒王的未婚妻,刘姑娘吧?”
“正是民女,民女参见娘娘。”刘锦寒起身作揖,别扭得紧。
“快坐快坐,可教刘姑娘看笑话了”怡贵妃的瓜子脸紧致,连忙招手唤道。
“没有的事,我小时也顽劣,幸得父亲不离不弃,这才平安长大,娘娘大可不必动怒。”刘锦寒忙解释道。
怡贵妃悠悠地拧眉,“刘姑娘有所不知。”
她瞪了一眼畏畏缩缩的二皇子,“今日是八皇子的周岁宴,皇上说不定要抽验皇子们的课业,我教他背点文章,好歹也不至于胸中毫无点墨!”
刘锦寒心中感叹,这当娘的,也着实不容易。
处在这深宫之中,还得为孩子前途考虑,这不就活脱脱的丧偶式育儿吗?
“一味打骂也不是个办法,锦成,本王来教你如何?”许若轩看着二皇子问道。
怡贵妃登时笑靥如花,“甚好甚好,臣弟才华横溢,说不定这孩子也能临时抱抱佛脚。”
刘锦寒这才知,原来这二皇子叫锦成。
只是恍惚觉着,天资聪颖之人太少,伸手不见血的皇宫内,多少人想出头,苦了这二皇子,分明比太子小了十来岁,也逃不过命运。
“锦成对哪一篇较为熟悉?”许若轩拉着二皇子坐在一旁,随手摊开四书,指着目录问。二皇子不敢看母妃的目光,低垂着脑袋指了指孔子《论语》中的一节。
“不妥。”许若轩摇头,“此书较为简单,皇兄若是考你,断然不会考这个,不如看看《大学》。”
“你瞧,这第二章,讲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说得简单些,即讲了一种德,人无德而不立,君子定要遵守徳,民族才能前进,若是众人莫衷一是,对徳各执己见,民族即将乱了套。”
他的声音宛若珠玉,清脆悦耳,又是极为耐心,竟一点点将二皇子代入了情境之中。
刘锦寒听得呆愣愣的,托着下巴欣赏许若轩好看的侧颜。
原来,这个闲散王爷,也有如此文质彬彬的一面,让她刮目相看。
或许,只是许若轩最会藏拙,本事不曾轻易外露,不过,也比那些吹牛之人,好上了千倍万倍。
一番解释之后,许若轩又道:“锦成要是不能做到出口成章,将这个行文套路背下来也是不错,至少,可以蒙混皇兄。”
“愣着干什么?还不谢谢寒皇叔!”怡贵妃揪着二皇子的耳朵。
“多谢寒皇叔!”二皇子痛得小脸都皱了起来。
“无碍,举手之劳罢了,本王也就平日读读闲书的时间多。”许若轩轻轻一笑。
别过怡贵妃和二皇子,刘锦寒笑眯眯的,眼睛里仿佛有点点星光。
“寒儿这么看着本王作何?”许若轩举起扇子就往她头上敲打过去。
刘锦寒快速闪躲,早有预料地坏笑道,“寒王只会这一招儿,我都知道您的套路了。”
“哦,寒儿都这么了解本王了吗?”许若轩挑了挑眉。
“可不是。”
刘锦寒努了努嘴,冲着刚刚离去的怡贵妃的方向道:寒王既然可以用套路帮着二皇子蒙混过关,寒儿也可以摸清寒王的套路,然后反套路之。”
“本王倒要看看,寒儿怎么反套路我?”许若轩的眼睛亮亮的,神色坦然。
正当时,小太监抹着汗急急而来,行了个礼,“寒王,寒王妃。”
“起来回话。”许若轩道。
“这是给寒王妃的软底鞋,还请寒王过目。”
“不错。”许若轩点点头。
他随手掀开布袋子的结,是一双玫红色嵌桃瓣软平底小粉鞋,小巧精致,除了花色太艳,品相倒也不错。
“寒儿,你觉着如何?”
刘锦寒接过试了试,大小正好,兴高采烈地踩了好几步,满意道,“很好!很好!”
她竖起了大拇指,许若轩淡笑着塞给小太监一锭银子,“有劳了。”
刘锦寒忍不住在亭子外的彩石路上踩来踩去,这落地的感觉让她觉得安心。
“寒儿,到时辰了。”
天色渐渐地暗下去,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此刻有些许灰白。
周岁宴就设在御花园的正中央,地方宽大,可容纳上百人。
还未走近,就听得热闹喧哗之声,不绝于耳。
“喂,你说,我这算不算见家长?”刘锦寒有些紧张地扯了扯许若轩的衣袖。
“怎么?寒儿怕了?”许若轩勾了勾唇。
“怎么可能!”刘锦寒梗着脖子硬气道,“我刘锦寒端的是天不怕地不怕。”
许若轩但笑不语,也不拆穿,只挽着她的手缓缓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