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无偿捐赠 -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 南棠听风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零四章无偿捐赠

‘嘟嘟嘟,祥云合作社请你品尝不一样的人间美味,我们专业制作饭后甜点,煲剧健康小零食,承包你的……’

“你好!这里是祥云合作社,请问你找谁?”接电话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

李村长说道:“你好!我是田坡村的李村长,我想商量一下和你们食品加工厂的合作。”

对方沉默了一下,惊喜的问道:“是栽种着万亩梨田的田坡村村长吗?”

“嗯,是的。我听说你们合作社是专门做食品加工,之前你们也有意和我们合作。”

男人正坐在办公桌前签文件,听到田坡村合作的事情,他放下手中的笔:“是的。请问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我们合作社?”

李村长道:“我们村里的村民,他舅舅在你们厂里上班。”

“哦,原来是这样。你们的梨子质量不错,我们想向你们购买原材料。不如具体的情况,我们见面聊。”

“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我们村里梨花节不能按时举办,旅游业受挫。我们村已经封村,先在电话里面聊一聊,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再见面细谈。”

对方很是理解:“李村长,你看是这样的。冰糖炖雪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你们村的梨每年能有不少收成,我想做成一款梨膏。你晓得猫哆哩吗?就是酸角糕。”

“这个我在超市里面有听过。”

“对。梨的话做不了这种一颗一颗的糖糕,只能做成像润肺止咳露那样的膏状物。”

“你说的这个,有搞头?”

祥云合作社负责人说道:“我们做出梨膏完全没问题。现在合作社有在生产雪梨膏,并不做药用,但可以做化痰润肺的保健食品。”

“那价格呢?”

“我们加工厂需求量大,你们的梨收购价格肯定是低于零售价,不过也不会太低,保证让你们满意的价格。我们合作社也是精准扶贫的项目,跟你们水泡梨合作社一样。”男人说道:“你们之前种的梨加上后来种的,大概有一万多亩梨田,我给你们算过,以你们现在的规模,每年梨的产量大概在1.8万吨左右。你们的水泡梨合作社发展的很好,可水泡梨用的是深山里的涩梨。你们种的鲁沙梨味美汁多,要是只靠你们零售的话,恐怕也卖不完那么多。”

李村长沉默不语,电话那头的男人每说的一句话都是事实,相当了解田坡村的情况,想来早就做好了“功课”。

“不知道你怎么称呼?”李村长问道。

“我是祥云合作社的理事长,我姓江。”

“江总。”

“不敢当,不敢当。你应该比我年纪大,叫我小江就可以。”

李村长说道:“小江,你说的这些情况,的确是实情。我们村去年丰收的鲁沙梨还积压在仓库里,要是能够卖给你们,的确能缓解我们的压力。”

“是的。现在疫情这么紧张,出售仓库里的鲁沙梨的确是好办法。李村长,我们合作社作为政府扶持的对象,本身也有保障。既然是第一次合作,如果你愿意把你们仓库里的鲁沙梨出售给我们,我们愿意以今年的市场价收购。”

李村长一个人不好做决定,他心里晓得仓库里的鲁沙梨一天不出售,每天的保鲜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方刚刚说以今年的市场价收购,那价格肯定只是去年的一半。毕竟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到各个行业,经济受到很大的打击。

见李村长不说话,对方又道:“李村长,你的顾虑我都晓得。但说实在的,我们合作社也因为疫情受到不小的冲击。我们合作社一般出售的都是土特产,像是昭通的苹果酱;文山的三七粉……之前我们合作社加工的商品可以远销海外,但今年由于疫情,已经发生订单退货。我们的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市场这么大,需求就这么多。我们只有让产品多样化,才能在逆境中寻求发展。”

“嗯,你说的这个也对。我虽然是村长,但是一个人决定不了这么大的事情。”

“这个不急,我知道你们的流程。如果你们有意向的话,你们把地址告诉我,我把我们厂现在正在加工的雪梨膏寄给你们看看。等你们看到成品以后,再来商量也不迟。”

李村长说道:“好。对了,还没有问过你们的合作社是在哪里?”

“广西。我们村的发展背景和你们也有些相似。当然,我们村子不像你们之前有过矿产资源。我们村是从一穷二白,在政府的帮助下发展到今天。”

“好,谢谢小江。我会接着召开一个会议,看看大家商议结果怎么样,然后我再给你回电话。”

“哎。”

李村长挂掉电话之后,召集起几个村里的工作人员,又去请了种植鲁沙梨的村民来商议此事。

“做成雪梨膏,那是啥东西?”

“恐怕不会有啥。”

“要不试试?”

“能够化痰润肺,功效和我们的水泡梨好像,一旦这个雪梨膏大卖,咱们的水泡梨会不会受到影响?”

“既然他们可以食品加工,为啥咱们不能?”

……

这一场会议下来,村民们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和想法。

李村长说道:“在咱们村办一个食品加工厂,我之前也有想过。只是现在疫情期间,咱们村里今年的收入不比往年,仅梨花节就比去年少了七位数利润。想要开一个厂,需要资金的投入,另外就是技术人员。”

“那有啥难的?咱们之前水泡梨不是也没做过嘛!就请来几个家里会泡水泡梨的老师,包括口感的改良,以及食品的存放,那不都是我们村里自己研究出来的?”

“水泡梨是手艺,食品加工和传统手艺不一样,食品加工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技术。咱们村里的村民没有接受过培训,就说一台简单的机器,操作起来都是问题。”

黄佳艾提议道:“不如我们跟他们商量,三年内我们给他们提供原材料,原材料的价格我们可以优惠。三年以后,我们在田坡村办个分厂,培训和技术工由他们指导,每年分给他们分红,原材料恢复市场价出售给他们。”

“你这个主意倒是好,就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同意。”

黄佳艾将优势娓娓道来:“首先,祥云合作社现在也面临着困境,他们急需发展新产品,这是迫在眉睫的突破口。其次,我们村的鲁沙梨质量比市场上一般的梨子要好,因为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优势。再次,他们合作社是扶贫项目,我们村也是被扶贫的对象。两个地方一起携起手,才能在现在的逆境中寻求发展。最后,开设分厂对于他们来有百利而无一害,资金由我们来出,他们只需要给我们技术和培训,从此就能占一定的份额,这对他们来说可不亏。”

发言过后,李村长又问其他村民的意思,他们也纷纷赞同黄佳艾的话。

“我们没啥文化,黄佳艾是咱们村的大学生,她提出来的几个项目,让咱们挣了大钱。她怎么说,我们都听她的。”

“咱们仓库里的梨放久了也不好,要是能卖就卖了吧!”

黄佳艾反驳道:“梨存放在仓库,我倒是不担心。现在疫情严重着呢,城里面除了靠货车运输,几乎没有人会种。我们想要把仓库里的梨卖出去,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