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大展宏图 - 我傍上了武则天 - 曲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8章大展宏图

第178章大展宏图

第二天一早辞别了沧州刺史李伯仑后,我们大军又上路了,走的时候我为李伯仑留下了招募新兵所需的装备和10万两银子的军饷,虽然李伯仑极力地推辞不收,但我还是硬给他留下了,李伯仑带着手下一直给我们送出城很远,才在我的催促依依不舍地回去了。

沧州距离泊州很近,只有不到50里的距离,中午时分我们就赶到了泊州,泊州的刺史早已经把交接的一切事项安排妥当,因为皇上已经把他安排到南方比较富裕的州任职了,他也想早点离开这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好去南方享轻福,所以并没有多余的寒暄,与魏成交接得十分顺利。

交接完了之后,这个泊州的刺史为了对我这个燕王尽一下礼数,特意安排了宴席招待了我们,而宴席结束的当晚,他便带领着心腹的手下连夜上路了,可见这个任职了8年地方他一刻也不想多留了。

因为想发展经济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想让这里立即富裕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走的时候我也对魏成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给魏成留下了“强训部队,严格治吏”的八字方针,让魏成招募完新兵之后,便开始对部队进行强化训练,迅速地让部队形成战斗力,这是第一位的任务,同时,对部队的武官和地方上行政文官要严加管束,严格治理,只在管好当官的,才能带动起广大的民众。

这样连续几天我都是在送魏子怀等人接收刺史的奔波中度过的,我送给他们每个的都是那个八字方针,因为发展经济的事我得经过调研后才能确定发展的思路,所以也不急于这一时,到达幽州的时候,我陪刘平与原幽州刺史正式交接后,便把照儿、蓉蓉和如月等人安顿在临时为我准备的燕王府里,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北上,送魏纪、郭一夫和魏天笑三人上任。

魏纪任刺史的营州,郭一夫任刺史的平州也是我的老家,魏天笑任刺史的海州,是呈倒三角形分布的,营州和平州在两侧靠突前的位置,海州的位置靠后,这三个州分别与鲜辽国、高句丽和夏真国接壤,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防护屏障,但是由于这几年这里的防御力量太薄弱,才屡屡受到这三个国家的骚扰和跨边界的掠夺,而这三个国家又是铁杆的联盟,主要以十分强盛的高句丽为主,所以他们更加有恃无恐,跨边界的挑衅行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高句丽、鲜辽国和夏真国三个国家的现有实力,公然和大唐收板是远远不够的,但是他们还是有能力慢慢蚕食大唐的土地的,而一旦激怒了大唐派出军队征讨他们的时候,以他们的实力自保还是没有大的问题的,以前大唐也几次发兵征讨他们,但都是无功而返,所以他们才会经常的对大唐边界进行挑衅,试探着大唐的耐心,一旦有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侵占大唐的土地的,这也是皇上封我为燕王来这里的主要原因。

送完魏纪、郭一夫和魏天笑接任刺史后,我便嘱咐他们要抓紧招募和训练新兵,如果在这个期间三国进行我方边界挑衅一定要忍,因为一旦发现大规范的冲突,以我方现有的兵力是无法与他们抗衡的,等我方的兵力补充完毕和形成战斗力之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然后我就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幽州,这里还有许多的事务需要处理呢。

回到临时的燕王府后,我便投入到了紧张而繁忙的事务之中,新建燕王府的选址工作我就交给公输良父女去做,但是我知道这时的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位置,所把选址的地点大概选在现在的故宫位置,让公输良根据风水自己确定具体的地点。

由于这八个州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的税赋,为了吸引大量流失的农民回乡种地,经过与大家的几番商议,我忍痛将农业的税赋减免了一半,这消息一公布果然吸引了大批离家的难民返乡,准备一到春天就大干一番。

因为开春就要开始建设燕王府,而且我这燕王府的工程十分浩大,这样一来能够解决不少剩余的劳动力,还能带动起相关的行业发展,今年的经济状况是不用发愁的。但是燕王府的建设只是短期的,并没有后续的发展能力,建完之后这一切都会消失的,我不得不考虑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

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我发现,这里的铁矿石和铜矿石十分丰富,而且含量还是十分的高,在唐朝,铜和铁都是稀有金属,年产量非常的低,都由国家控制着,我所管辖的这8个州每个州都有提炼铜和铁的作坊,但是由于提炼的工艺十分落后,再加上燃烧值要求非常高的煤炭十分稀有,所以尽管有丰富的含量极高的铜和铁矿石,每年的产量也是十分的低,而有的作坊因为搞不到符合要求的煤炭,已经处于了停工的状态。

如果把提炼铜和铁的冶炼业搞起来,不出一年就能扭动现在贫穷落后的状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出五年这里就有可能变成大唐最为富裕的地方。可是去哪里搞那燃烧值高的煤炭呢?在唐朝的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探矿技术,即便是我来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也不掌握这勘探技术的,而唐朝这个时期的煤炭获得,全是露出地表面的一些现在称之为露天的煤矿,据我所知,在唐朝这样的露天煤矿不超过三个,煤炭的燃烧值只有一个能达到冶炼的标准,而且价格昂贵距离这里又远隔千里,再加上运输的成本,炼制出的铜和铁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了,甚至还要赔钱。

我也考虑到去另外两个露天煤矿购买一些虽然燃烧值达不到标准,价格相对来说又较低的煤炭,运回来后再把这些煤炭炼制成焦炭,这样焦炭就可以达到炼制铜和铁的要求了,但是我又仔细算了一下帐,这样除去成本外还是赚不到钱,一时间我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煤炭的问题呢?

苦思苦想了几天之后,我也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一天我带着手下的几个护卫来到了幽州城郊的铁矿厂,一是想查看一下铁矿厂的情况,二是出来散散心。我们一行来到铁矿厂后,我看到的是一片冷清的景象,若大的一个铁矿厂已经没有矿工在这里采矿了,只有几个留守的矿工在这里看守着大堆大堆已经采挖出来的矿石。

我向几个留守的矿工了解了一下情况才知道,因为附近8个州的冶炼作坊都已经处在停产和半停产的状态,他们采挖出来的矿石根本就没人买,只好让矿工们都放假回家了。而内地的冶炼作坊因为运输费用的问题,也不来这里购买矿石的,虽然这里的矿石含量高,但人家也是要计算利润的。

我随即到矿厂看了一下,唐朝的各个矿厂都是露天的,这个矿厂很大,周围都用栅栏围了起来,一面山坡已经挖下去有一丈左右深的大坑,看起来这个矿厂的储量是非常大的,以现在的生产水平,五十年都用不完。

我呆呆地看着这个矿坑,心里诅咒着这该死的煤炭,如果这是在现代的话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可是这是唐朝啊,想开采煤炭是何其的难啊,而且还需要的是暴露在地表的露天煤矿,这露天的煤矿让我去哪里找呢!

等等!一想到这露天煤矿让我云哪里工时,我的头脑中顿时灵感闪现,我记得的上学了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去抚顺煤矿的万人坑参观受教育过,那里就是一个露天的煤矿,而且煤炭的燃烧值感觉的高,炼铜炼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哪里在小日本侵略中国被强占,挖出的上等煤炭都经过大连港用船运回了日本。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大喜,我何不把这个煤矿找到把煤炭都挖出来呢,我采煤怎么说也是给中国人用了,绝不能便宜了日后的小日本!对,就这么干!

我兴冲冲地回到了临时的燕王府中,找出了地图研究了起来,可是我却发现抚顺的位置现在位于鲜辽国的境内,距我们这里大约有500里左右的距离!天啊!开什么玩笑啊,我刚刚兴奋起来的心顿时冰凉冰凉的!

我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思考着这个问题,想开采煤矿就必须进入鲜辽国的境内,进入鲜辽国境内采矿表面上看来是根本行不通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鲜辽国消灭,把它的土地控制在我的手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由一阵的激动,看来我并吞鲜辽国的计划只好提前了,这样不但迅速地扩大了领地,同时也掌握了煤炭资源,这对我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只是计划提前会给我带来无法想象的困难的!

ps:今晚7点左右还有一章,请大家票票支持一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