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千面桃花千面红(二) - 大唐天启纪 - 一月三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启纪 >

第17章千面桃花千面红(二)

大唐,长安城内。

位置在长安城南,靠近南城门,就在三道南城门中最东面的启夏门附近,通济坊中,那里也有一处沈家的院子,乃是沈家祖传。

“哎啊……困……”沈常乐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且躺在罗汉床上睡觉。

不出一炷香功夫,已发出轻微的鼾声。

沈常乐正处于一间四面透风的阁楼内,阁楼乃是沈家院子内堂的二层,大约为了方便观景和乘凉,不建墙面,改为四面透风的凉亭,四面皆挂起以慈竹编制的青白色卷帘。

阳光斜斜地撒下来,从竹卷帘的缝隙里投出一串串的栅条光影。

此处阁楼,东面可望见曲江与青龙寺,北面可望见大雁塔,乃是一处观景绝佳之地。

虽已立秋,风也还是热的,微微的风吹得竹卷帘朝着一个方向稍稍倾斜。

罗汉床一侧的案几上,正点着檀香,袅袅青烟随风而斜,融化在空气中。

秋日炎炎,却也如夏日那样令人犯困啊……

这天是咸通十年,阴历七月十六,立秋即将满一个月,也是盂兰盆节的第二日。

说起来,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在俗世中人来看,乃是一个祭祀亡魂的日子,但对于从未见过鬼怪的许多人来讲,这天反而变成了一个欢庆的节日。

沈常乐便是这样的人,像是昨天拉着娘子如月一道,去青龙寺听《涅槃经》什么的,对他来讲其实也只是走个过场。

沈常乐睡意正酣,倒是靠在罗汉床另一头的如月不能入睡。

她微微蹙着眉,在罗汉床上辗转。

算来算去,郎君不碰自己,都有半个月了……

“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女人了呢?”如月心道。

说起来,她的郎君,也就是沈常乐这个人啊,外表斯斯文文的,常常穿一件青色的缺胯袍,配的是玳瑁腰带,有时则是锦布束带,头上扎着青纱幞头。

再加上他又念过几年私塾,看上去颇有些书生气质,家底子也殷实,很得女子喜欢。

对这样一位夫君,如月内心里是很珍惜的,越看越觉得好,越看越觉得满足。

只是沈常乐毕竟是经商之人,难免在风花雪月的场合接触那些长得美且颇有才气的烟花女子。

日子久了,便对自己娘子也冷淡了起来。

和那些女子的容貌与风情比起来,如月也确实自愧不如。

于是她私底下也请了同乡的老秀才郭老爷子教自己写诗,但郎君未必就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啊。

更叫如月担心的事,是前几天看见郎君写的一副对联,只写了上联。

“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是沈常乐的笔迹。

这意思……嫌弃发妻的意思简直跃然纸上嘛。

如月心里也不服劲,当下便对了下联。

“荷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对得还挺工整,大概是说自己要是打扮打扮的话,那样子也可以翻新……只是这下联直到今天,也没敢给郎君看。

“若是……能跟花楼那些姑娘一样俏丽便好了……那样的话,郎君也不会对我日渐冷漠吧。”

如月小声喃喃道,左手握着一面铜镜,右手将那支拾来的钗子插在发髻上,眼神里满是委屈,那样子……真叫人心疼。

钗子上雕着九只凤凰,晶莹剔透。

这钗子是昨天在青龙寺拾到的,从茅厕出来,如月瞥见转角的一处草丛中有星星点点的光,就在那里拾得这支钗子。

忽然有小小的声音跟她说话道。

“哎……你的心愿……真的只是想变成别人的样子哦?”

声音从头顶传来,倒叫如月吃了一惊。

“啊,是……”她不由自主地答道。

“这倒是不难……我也好久没活动活动了……就帮帮你吧。”那声音继续从头顶传来。

接着,不知从哪里起了一阵水雾,覆在铜镜上。

待如月用绢布将那层水雾揩去,镜中映出的人影竟不是她自己,而是她此刻心中构想出的,完美无瑕的美人儿。

发钗上正发着微弱的幽幽蓝光……

“啊……”如月不由得叫出声来。

半是惊讶,半是惊喜。

莫非那支钗子……乃是神物。

这叫声倒是把沈常乐也给叫醒了。

“啊,你是……?”沈常乐吃惊地看着原本娘子所在的位置,现在那里出现了一个美貌女子。

吃惊倒是吃惊,眼前的女子容颜出众,未曾见过,只是不知为何,那女子眉眼间又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所以他也并没有十分吃惊。

只见那女子隔着罗汉床上的案几伸出手来,沈常乐便不由自主地伸手握住她娇嫩的双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