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民国豪门家族的丧礼(下) - 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 - 卓君烨烨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80章民国豪门家族的丧礼(下)

第80章民国豪门家族的丧礼(下)

关于小殓及孝服,顺序如下:1.小殓——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

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

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

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

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

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

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

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

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

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

由家人用托盘一个,上边放一块白布,用红绒线打上十字衬上红线托,送到女方,是一种象征性的孝服。

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开红线,拿去白布,接着放赏钱。

如果这些女方在丧家出殡前送上挽帐等奠礼,则丧家要给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丧家孝服分南礼北礼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带扎肚子。

有的在帽子两旁钉一老钱缀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殓时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长,名曰“请麻”,放在材内。

再有用白布封鞋,后跟钉一块红布,其意是为后辈人“留福”。

……

……

……

入殓前后,顺序如下:

1.转咒——这个举动是死者停放妥当后,请来几个和尚在四周转行念经,以示超度亡魂。

2.迎材——这个节目很简单,棺材入宅时,请一位“全人”老太太,拿着一升高粱和一条红布裤子,材到门口,将两物放入空棺内,高喊“迎财”。

同时孝妇们也哭喊“爹(妈)迎财呀!”

3.入殓——所谓入殓先由阴阳生看好时辰,请来的吹鼓手先奏大乐。

院内摆有旗、锣、伞、扇,一时锣声瘆人,由孝男抱尸头部,孝女抱尸脚部,忤作用五尺长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内。

用红包(毛头纸包大草纸)掖紧四周,放随葬晶。

再用新棉花盖在脸的四周,叫做“开脸”。

再由忤作用银针蘸盆内清水,在脸上虚划一下,名曰“开光”。

后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脸。

当时孝子、女等都站在棺两旁看着。

这时茶房宣布一切停当,请家属过目有无不妥之处,此时亦是向遗体告别。

茶房喊:“还有哪位看看?”

如无人再看,由忤作放“子盖”,漆封口,后将大盖浮盖。

众人举哀大哭,此时将佐钱纸摘下,放入纸人或纸牛肚内烧掉。

入殓后就开始早晚在灵前供饭。

天亮时烧鸡鸣纸,晚黑时烧黄昏纸各一次。

在供饭时孝妇等均要哭一阵。

在人死后将其所枕的枕头先拆开一小口放在棺材下边,待出殡时将其内之物倒出烧掉,枕皮扔去,这叫“倒枕头”。

4.烧包——用白纸叠好剪成网状袋,其中装入金银纸锞子,口上插红纸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烧一次,一“七”烧一个,二“七”烧两个,以此类推,直到七“七”为止。

5.接三——死后第二天晚上唪经(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时)后“送三”。

念经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门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经,将各样纸活在空地烧掉。

与此同时在大门外台后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属、亲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举是指死人在望乡台上最后一次看望家中人)。

念经的念到一个阶段,家人就大哭一场。

接着是“放焰口”。

和尚念“召请各路鬼魂”,当念到死者名字,家人举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