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最美丽的笑颜
夜色朦胧。
齐诚独自一人坐在山顶上,仰望着头上那轮皎洁的月亮,心头十分宁静。
晚风轻拂,山脚下村子里亮着微弱的灯光,朦朦胧胧中透着静谧,狗叫声、蛙鸣声以及不知名的虫鸣生,在夜幕中演奏着祥和的曲目。
不知不觉又想起了在老子身边的日子,仿佛他老人家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和蔼慈祥的笑容,一直停留在心底。
师傅,你还好吗?
齐诚灌了一口酒,对老子的思念越发的浓烈。
回想过往,在去天竺无数个日日夜夜,两人围坐在火堆旁,老子孜孜不倦的跟他讲解着各类知识,用朴实无华的话语告诉他为人处世的道理。
那时候齐诚不懂,只知道单纯的去学,不懂地老子的良苦用心,不懂得老子早已经将‘道’融入到他的血肉之中,更加不懂的,老子为了巩固他的‘道心’用尽了全部心思,他老人家所做的这一切,只是单纯的希望这位弟子,能够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
直到看过《传世经书》、直到他也开始传授知识,他才真正的懂的。
可是,一切都晚了。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一种遗憾,是一种抽筋拔骨、痛入骨髓的悔意,而阴阳两隔是世界上最无奈、最可悲的距离。
懂了以后,他又很茫然。
以前他总是以金钱来衡量成功与否,可当这种尺度得到满足,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师傅以开民智立身成圣,鬼谷师兄隐居世外以教导弟子成就‘谋圣’,尹喜以弘扬道家文化入圣成就金身。
齐诚呢?
他不知道。
老子常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而现在,他悟了。
仿佛从瓶颈中挣脱开来,蓦然进入一片广阔无垠的新天地。
因为他要走一条默默无闻的路,以仁爱成就己身,以一己之力成就万民,以博爱之心成就圣人之道。
穷着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这条路,走得。
夜空中仿佛映射着老子那慈祥的脸庞,和煦的笑容默默地鼓励着。
“师傅,徒儿不会让你失望的。”
齐诚望着月光口中喃喃。
他要走的这条路,叫作:
“仁善”!
......
“你要走了?”王寻意难掩哀伤的问道,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突然,这么快。
“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学校里催的比较急,各种手续、资料都没有弄,现在‘伯阳小学’在编教师,足够教育孩子们,我这个临时工也该退休喽。”齐诚笑着说道。
“齐诚,我知道你没有正式编制,如果你愿意去考,我一定支持你。”王寻意以为齐诚有顾虑,忙道。
“不是编制的事儿。”齐诚摇着头笑道,“是我真的该走了。”
“如果你对待遇不满意,我......”
“校长...”齐诚打断,一脸认真道,“也不是待遇的问题,是我真的要走了。”
见齐诚态度坚决,王寻意怅然若失,叹了一口气,“我知道,我理解,这几个月辛苦你了,教学任务这么重,从来没见过你喊过苦喊过累,谢谢你齐诚。”
“校长您言重了,应该是我谢谢你,也谢谢孩子们。”
齐诚永远忘不了,每天早晨敲响大门,却不见人影,台阶上却留下几颗温热的鸡蛋,下课以后,房间门口莫名出现的鲜嫩的瓜果......
齐诚不知道是谁,但他能感受到那份心意,这份心意一直在温暖着他的心窝。
“跟孩子们打声招呼吧?”
“不了,离别都是伤感的,等晚上放学以后我再走。”
“你这样不告而别,我怕孩子们会怪我。”王寻意眼角湿润道。
“他们都是好孩子。”齐诚眼角闪着泪花道,“我不想让他们难过。”
......
收拾好行李,齐诚背着手在校园各个角落转了转,最终还是走出了校门。
夜色朦胧,隐隐传来阵阵犬吠,齐诚眷恋地望着学校,望着学校正中在夜色中飘荡的五星红旗,思绪万千。
将行李扔进后备箱,拧着开关,驱动着汽车往国道上走。
平整的水泥路不见往日颠簸,路两旁的路灯放射着晕黄的灯光
路灯下,一个个年幼的孩子,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脸上布满不舍,在父母的带领下,目送着汽车从远处慢慢开来。
齐诚眼角湿润,望着一副副熟悉的面孔,往日课堂上的画面不时的在脑海中闪过。
“姜小峰,你在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