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八卦图八芒星 - 路遇女装大佬 - 朱岚澜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路遇女装大佬 >

第104章八卦图八芒星

淳于现屏息听完,赶紧做了一个深呼吸,拿起羊奶茶,喝了一大口,压压惊。

李泽清听罢,沉默许久,像是真的在思考,梦澜所说理论的可能性。

梦澜神情自若的,喝着奶茶吃着囊饼,一点也不着急,马上继续下面的话题。

刚才一下子提供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他们需要时间慢慢消化。

片刻之后,李泽清开口又问道,

“梦澜,现儿丹田内八道基台的分布,以我所见,那俨然是幅八卦图。

可为何你却说,看上去更像是八芒星,还说是代表太阳,这又是如何解释呢?”

梦澜回答,

“其实,按你所说是八卦图,也是对的。因为,我们的八卦图,很有可能就是从八芒星演化而来的。

而八芒星,实际上代表了太阳,是太阳纹的一种,在各国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器物中都出现过。

还有学者认为,神秘的*字符号,其实是八角星纹的简化变体,它们都代表了太阳在一个回归年的视循环运动,即一年四季的循环变化。

八角星本身,也是一个灵魂与物质脱离的数字,代表了精神觉醒的意思。

在古代天文学说中,因为表现为四向与时间的关系,也代表着真理与掌管宇宙的方式。

成为了古代天文规律的本质,是形成宇宙的基本,也是宇宙的本身。

八角星图形,是人类早期对方位认识与区分的科学表达形式,这区分上自天下至地,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宇宙观系统。

这个系统的建立,影响到后世,也影响到今天。

你应当知道的「四面八方」、「八面来风」这样的词语,它们的来历,是根于八角星纹饰的,八角应该是人类定位的时空坐标。”

李泽清听罢又问,

“为什么会有八卦图,是由八芒星演化而来的说法?”

梦澜耐心的继续说道,

“远在伏羲氏时代,也就是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这段时期存在着明显的全球文明同源现象。

考古专业人员,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挖掘出土大量的陶器。

经过验证后发现,这些陶器文化,都是大致属于那段时期。

如北方地区的河北南庄头文化、中原的裴李岗-贾湖文化、陕甘的白家-大地湾文化、山东的后李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东北的兴隆洼文化。

而以苏美尔为代表的西亚两河流域的陶器文化,也同样发生在那段时期。

比如耶莫文化、哈苏纳文化、萨马拉文化、哈拉夫文化。

一般认为萨马拉文化,构成前苏美尔文明的欧贝德时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的源头。

两河流域考古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之前,在中亚的陶器文化是哲通文化之后,产生灿烂的安诺文化。

同期在罗马尼亚-乌克兰产生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稍晚埃及产生涅伽达文化。

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的分布实际上,从公元前6000年以后,以彩陶文化为代表,已经显示出极为明显的文明同源现象。

哈苏纳文化、萨马拉文化、哈拉夫文化、欧贝德文化、安诺文化、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涅伽达文化、大地湾文化及其后仰韶文化都是非常类似的彩陶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文明共同体。

其彩陶上的纹饰与图案,所表达出的信仰与追求相同。

伏羲传说中最为明确的文化符号是太极与八卦,太极图可能是*字符衍生而来,八卦则由八芒星图案衍生而来。

先看太极图,太极图流传在中国及美洲,特里波利文化和凯尔特人文化中的太极符号,可能是伏羲族的一支乌拉尔-突厥语族迁徙传播的。

而*字符,实际是太极图的前身,则有着更为旺盛的生命力,整个世界都有其影响,主要得益于两河流域文明及埃及文明的传播。

*字符则可能又是由「十」字符演化而成。

大地湾文化万字符,萨马拉文化,居然同时有羽蛇衔鱼图。

此物集合太极与卍字符于一体,是分布世界各地的万字符。

作为宗教符号,*或卍在苯教、佛教、犹太教及早期基督教中广为采用,实际上也间接证明宗教的同源性。

八卦图案产生较晚,应该是由八芒星改造而来的。

大体来说,先天八卦表现的是空间物象,天地定位。

而后天八卦体现了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过程,表现出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淳于现听罢,似乎有所领悟,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疑问,于是弱弱的又问道,

“梦澜姐姐,那这个八芒星和太阳,又有什么关联呢?”

梦澜微笑的回答,

“八芒星文化起源于苏美尔文明,是古代苏美尔文明非常重要的一个符号。

八芒星有两种,一种八芒星虽有八角,却并不正指八方,而是每两角平行指向一方,因而八角实际标示的只是东南西北四方。

再有一种,就是等分圆周指向八个方向的八芒星。

通常又被认为是,从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平原的十字太阳轮,再加一十字,形成双十字太阳轮而来。

而卍字符,实际可能是一种被切割的十字太阳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