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被惊呆了
金东,金来陪同左右,一辆马车缓缓走进了登州。
一块同来的,有宋应星一家人。
宋应星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父亲宋承庆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对宋应星的教育非常重视。
母亲魏氏则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子,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
宋应星自幼聪慧好学,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宋应星养成了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态度。
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钻研学问,不断追求知识的进步。
然而,宋应星的家庭并不富裕。
为了维持生计,他的父亲不得不四处奔波,谋求一份微薄的收入。
尽管生活艰辛,但宋应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改变家庭的命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宋应星逐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夫人,也是大户人家女儿,只因为,闻名宋应星天才,对他的抱负,有所触动。
夫人陈氏,知书达礼,俩人育有一子,这才一岁之多,伶牙俐齿,惹人喜爱。
一家人在马车厢内,一路奔波,浑身如同散了架。
门帘的席子,宋应星轻轻托起,看向了白水镇两边街道。
宋应星注视着窗外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他看到镇上的人们忙碌地来来往往,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用所学知识造福百姓。
这时,儿子咿呀学语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回头看去,小家伙正好奇地望着他。
宋应星微笑着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眼中满是慈爱。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像他一样,勤奋好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马车继续前行,宋应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相公,此路面怎么不一样了?马车不跌宕起伏了!”细心的陈氏,对宋应星讲道。
“哦,是哦,什么情况?”宋应星,这才明白了,刚才看到的街道路面,好像很平整,似乎如一面镜子一般。
意识到了后,宋应星对外面的金东,带着满脸的疑惑问道:“金东壮士,为何此路面,如此平整光滑?”
看着一脸狐疑的宋应星,金东不觉好笑了,此路面能如此,肯定少不了金家水泥的功劳了。
金莲莲免费为白水镇几条主干道,各修建了水泥路,让白水镇的百姓,出入舒服,干净又卫生。
此举,当然赢来了白水镇百姓的赞扬,与感恩。
“宋先生,这叫水泥路,由小姐发明造出来的。”金东,他不知道,如何解释清楚,只能含糊说出。
“水泥?你家小姐???”宋应星,真的刷新了三观,实在不敢想象,十岁小女孩,能够发明水泥,这种东西??
心中越发越想,早点见到了,邀请他的金小姐了!!
可他刚出白水镇,又被眼前的一幢建筑,所深深震撼到了。
红砖房子又加盖一层,上面又用红瓦所盖的楼顶。
宋应星用手指着,那幢红砖房,急催地问:“金东壮士,那房子?这……?”
金东,金来见此情形,都摇头,忍不住笑了出来,回道:“那个水泥红砖房,我们老爷在经营。”
“啊啊!”宋应星大吃一惊。
越发越对金小姐,感兴趣了。
一路上,讦多马车载着红砖,往登州方向赶。
往文登回赶的马车,也拉着满满一车盐,贝壳,还有些物资,往下林村而去。
下林村,车水马龙,繁忙景象的情况,让宋应星大叹,开眼界了……
如此的繁华,确实,来自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这就让人不敢相信了。
来到了下林村,村头四座红砖窑,并列一排。
窑场外面,马车几百辆正忙着装红砖,车夫们正抓紧装砖,都想多跑一趟,多赚些钱。
一个个有奔头,干劲十足了。
宋应星张着大嘴巴,合不上拢了,夫人及金东,金来却掩嘴偷偷笑了。
下林村,有几十座房子,红砖房子,特别惹眼,许多农妇,在门前晒太阳取暖,可是,手中编织着什么??
农妇的脸上,都带着满满笑容,非常幸福。
一路上,走过了太多的城镇小县,从来未看过,百姓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