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庄园之行2天地为媒
马车一路西行,离金陵城越来越远,渐渐从官道开始转入连绵蜿蜒的乡间小路。
素秋也不愿再坐在马车中,与陶醉并肩赶着马儿,泥土铺成的道路虽有些颠簸,但好在周围景色十分宜人。
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绿油油的稻禾与蔚蓝色的天空接壤,如此天地广阔,让人忍不住想纵身一跃入了这画卷之中。
烈日炎炎连吹来的风都是热乎乎的,道路偏窄,素秋已撑着伞下了马车,走在马车前,不时转身回首,对着陶醉露出甜甜的笑。
陶醉则戴着遮阳斗笠,也下了马车,牵着马跟在她身后。
过了这片稻田,迎来了一片小山坡,山坡上种满了茶树,空气中都带着茶树独有的清香,断断续续飘过来。
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间已快日落时分,云霞绯红,他们也顺利的到了吴家村的村口。
吴家村不是很大,几十余户,也有十几户是在吴家庄园帮工。
往年这时,正是采收桃子忙碌的时候,一筐筐鲜桃在此时装上马车,刚好一早能送到附近县城中售卖,或是送往做果干的商铺。
可今年,似乎悠闲的很,陶醉一路从村中走过,半个桃也没见到,不禁困惑,家家却已炊烟袅袅,屋中烛光摇曳。
陶醉指着村中最大的一处青砖灰瓦四合院,告诉素秋,那便是自己外祖父的家。
这时院门紧闭,略有冷清之感,陶醉心中也生起一些不好的感觉,这与年前来时,热闹的场景有着天差地别。
只是他还能闻见院中有栀子花的香味飘来,看来今年是已经开满枝头。
这个时间,分明应有家丁出来掌灯于大门前,现下陶醉拍了半天门,附耳听院中,毫无动静。
“罢了,翻墙吧……”
话将将说完,他便跃起,上了那屋顶,又飞身而下,将院门从里面打开,走出门外,自然牵起素秋走了进去。
素秋看着他若有似无得意的微笑,低眉嫣然一笑。
可庭院一眼便能望尽,无一人,院中有一张石桌,桌上却用砚台压着一封信,陶醉走上前去看了一眼,傅玉书启,正是给他的信。
陶醉满心疑问,打开信笺,迅速览了一遍,让他颇有些意外,既然是外公让他来的,为何又要这个时候去舅父家小住?他又要等几日?
看完信的陶醉,沉思了一瞬,无力感传遍全身,那马车上的物品,恐怕不是为外祖父而备,是为他而备。
若不是这次带素秋一同而来,恐怕等他回去之时,早已人走院空了吧。母亲真是打的一副好算盘。
其实母亲与他说要来帮忙处理庄园之事他也疑惑过,舅父就算是要忙于自己事情,可这种事对舅父而言,不过小事一桩,何需他走这一趟?
原来,他们早就已通信,串通一气,要将他困于此十日半月,好趁时机劝离素秋,让他再也寻不到她。
信笺被用力紧紧攥在手中,指节都已泛白。走了那么多路,他都不觉得累,此刻却是腿脚发软,虚浮无力,他颓然坐下,心中更是苦不堪言。
素秋觉得陶醉情绪忽然变得低落,很担心是发生了何事。
“陶醉,怎么了?你,还好吗?可是外公有事?我们可要去寻他?”
陶醉扯了一个不算好看的笑容,无力的缓缓摇了摇头
“他老人家,很好,信中留言,是去舅父家,小住几日……”
陶醉满面愁容缓缓站起身,将不明就里的素秋拉进怀中,她那么善良,那么体贴,那么美好,为何不能是他陶醉的妻子,为何揪着她的身份不放。
“陶醉,那我们还等吗?”
“当然等,我还要送他们,一份大礼。今晚,委屈钟小姐,将就些,明天,带你去庄园里看看……”
“哦?大礼?是什么?”
素秋惊奇的抬眸,笑着问陶醉,她记得马车里也都是一般的物品,又会是什么大礼?
“到时候,再告诉你……”
陶醉眼神宠溺望着她,却又故作神秘,在素秋额间落下轻轻一吻。
素秋含羞带笑,离开陶醉的怀抱,走至桌边将自己带来的包袱打开,拿出一盒糕饼
“不过,我倒是有份礼,是素秋亲手做的,可惜,外公出门去了,陶公子,勉为其难,尝尝?……”
说话间,她已拿了一块糕饼在陶醉眼前晃了晃,陶醉看着眼前女子的笑颜,更坚信那份大礼,他是一定要送给母亲大人。
农村不比城中日日有集,这里每过五日,几个村庄联合办一次集会,正巧也被陶醉赶上。
从崂山县回金陵后,隔段时日便来外祖父家,对此处也算熟悉。
素秋不知陶醉这两日以来究竟在忙何事,进进出出,不断往院里搬箱子,她想打开看一眼都不行。
直到,她见陶醉拿出来了红帖,安静的正坐在院子中,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
“愿天为媒,地为妁,两厢情愿,愿共此生,缔结良缘……”
陶醉写的太过认真,连素秋何时站于他身后都未察觉到。
“陶醉,你这是,什么意思?要与哪位姑娘缔结良缘?”
陶醉当然知道她就是明知故问,不过,这两日他忙于此事,都未有时间好好与她说过话,自然是有些生气了。
“自然是,心中的,姑娘……”
手中笔未停,未抬头看她,却也止不住笑意,他是越发喜欢逗她,可又每每让自己一顿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