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李阳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陈奔驰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六十七章李阳

赵微上午开完新闻发布会,下午就走了。

临走给王大伦打了个电话,说是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把自己弄的特惨,看上去特可怜。道歉非常诚恳,几次站起来对准摄像机的镜头向全国人民道歉,还极其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在历史知识方面的不足,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学习,争取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演员。

当然她也不傻,虽然未指名道姓,但还是隐晦地指出了杂志社方面的猫腻,给到场的记者留足了浮想联翩的空间。

开完新闻发布会,用她的话来说,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至于事情后期发酵成什么样子,只能听天由命了,与其在这里被记者到处追,还不如回新.疆继续拍戏呢。

果然,当天的晚报、京城电视台的娱乐新闻以及第二天的报纸都纷纷报道了新闻发布会的情况。媒体的态度较之前转变了很多,大部分都对赵微的道歉表示了肯定,同时把矛头指向了杂志社。但还有少部分依旧揪着赵微穷追猛打,当然这里面的猫腻不言而喻。

网上也基本上分两拨,一拨和大部分媒体一样,把矛头指向杂志社,但另一拨在水军的煽动下,变本加厉地攻击赵微。

尽管这种结果还不算理想,但较之前全国上下一片的声讨,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王大伦给她出的这个主意算是成功了,当然也离不开赵微的“演技”。

其实这种道歉也不能说赵微作假,毕竟作为公众人物穿错了衣服,受到批判,那绝对是活该,道歉是必须的,加强学习也是为了今后能多长个心眼,少给别人使绊的机会。但同时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适当的表演也是必须的。哪怕是那些被官方认定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面对镜头时的那些豪言壮语,你敢说他这不是表演吗?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第二天杂志社不得不出面向公众道歉。两天后,有关部门这时也适时介入,约谈了这家杂志社的负责人。

不知道是慑于有关部门的压力,还是做贼心虚,杂志社负责人被有关部门约谈后的第二天,负责这个栏目的策划人,也就是给赵微挖坑的那个姓周的女人被迫引咎辞职。

作为这次帮赵微渡过危机的狗头军师,王大伦自然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按部就班的继续拍着《井盖儿》,而且拍摄进程非常顺利,他算着大概到这个月中基本上就能杀青了。

他算了算,算上年初拍的《海鲜》,他今年足足拍了四部电影外加一部电视剧,这是他自从影以来最辛苦也是最高产的一年。即使不算《海鲜》,片酬收入加起来一盒突破了八十万。是时候该歇歇了,到时候就陪女朋友一起去香港旅游血拼,岂不美哉!

…………

“我是个穷学生,实在没有多少钱。”

这是李阳和刘青邦在一家小酒馆里第一次见面说的第一句话。

那时他刚从德国回来,确实没有多少积蓄。

作为一名1985至1987年攻读京城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1988至1990年就读于西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1990至1992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戏剧系;1992至1995年就读于科隆影视传媒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导演系,获视听传媒学硕士学位,差点成为一名职业学生,又在德国电视台拍了三部纪录片,理论和实践知识都相当丰富的导演来说,当他第一次看到刘青邦发表的中篇小说《神木》,就认为这是一部能改编成电影的极好的作品。

他托人千方百计地把刘青邦约出来,大谈自己的感想和打算。刘青邦终于被他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用刘青邦的话来说:“现在还有多少知识分子在承担责任?太少了,李阳非常不容易。”

于是便把自己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和电影版权交给了他。

为了改编剧本,李阳到宁夏和河南等地的煤矿实地生活,矿主以为他是记者,掏出枪顶着他。

矿工们这样描述矿难,“两块石头中间夹了一块肉。”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很淡然,生活就是如此,吃饭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没别的活路。死了,就死了。

这种生活震撼了他,他发誓一定要把电影拍出来。

“我没有钱,拍电影的钱几乎全是借的。”

这是李阳和副导演鲍震江见面时说的话,同时奉上自己刚刚改编完成的剧本。

看完剧本后的鲍震江既震惊又感动,用他的话说:“在电影圈几乎没有人用自己的钱拍电影,只有李阳!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又是这么好的本子,没有钱就没有钱,拍了再说。”

然后李阳又用同样的方式忽悠了另一位圈内的理想人士——刚刚凭借《海鲜》成名的摄影师刘勇红。他在德国看过《海鲜》,非常欣赏《海鲜》中那些近乎凝结的镜头,冷静又残酷地旁观着一切。

眼下李阳正在考虑是不是用同样理由去忽悠一位演员。如今他和鲍震江、刘勇红组成的草台班子正在攒组和遴选演员。

从一开始选择演员就两条标准,合适和便宜,但就目前他们的经济情况似乎便宜更加重要。

他所改编的剧本,就三个重要的角色,两个杀人犯和一个未成年的打工者。一个杀人犯的角色已经确定,李阳的老乡,京剧武生出身的演员汪双宝,是鲍震江推荐的,当李阳看完前两年国内热播的纪实题材电视剧《12.1枪杀大案》,对剧中汪双宝所饰演的头号反派董雷,不由拍案叫绝,狠毒、凶恶、杀人不眨眼,非常符合他现在剧本中唐朝阳这个人物。

更重要的是,中年改行,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的汪双宝非常便宜,片酬完全符合他的预期。

未成年打工者元凤鸣的扮演者也确定下来了,是一位来自河南艺校的学生。李阳看过那孩子的表演,因为是艺校生表演基础不错,而且一口标准的河南话非常符合剧本中的人设。

现在唯一剩下的就是戏份最重的另一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角色还没有最后确定。倒不是没有人选,鲍震江推荐了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跑过很多龙套,李阳看过他演的角色的录像带,不得不说这名演员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可能是限于外貌条件又或者没有合适的机遇,并不出名,片酬也很低,倒是很符合他们这个草台班子遴选演员的标准。

但是问题就出在刘勇红推荐的人选上,这个人的演技对于李阳来说简直就是惊艳,而且他也演过不少反派人物,尤其是《刑警本色》中那个能和王志闻、李又斌飙戏不落下风的杀手罗阳,同样良心未泯,和他剧本中那个唐朝阳的同伙宋金明如同一辙。

要是有选择的余地,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名演员。可人家现在刚刚凭借《海鲜》加冕南特三大洲影帝的桂冠,前两天还被媒体吹捧为国内新生代演员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演员对于李阳来说片酬绝对是天价,如果说要是在他没有获得影帝之前,李阳还可以一咬牙硬着头皮勉强一试的话,现在据他所在的经纪公司报出来的最新电影片酬价格,李阳恐怕连跟他见一面的勇气都没有。

“其实大伦人不错,只要本子好,他肯定会演的。我建议你还是找他坐在来好好谈一次。”刘勇红对李阳道。

刘勇红,如果用官方的常用词汇来形容,就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对电影事业充满梦想的摄影师。他之所以加入李阳这个草台班子,除了李阳的忽悠,最主要的还是他喜欢这个剧本,如同当初他喜欢朱纹的《海鲜》剧本一样,有钱没钱不谈,先拍了再说。

正是因为喜欢这个本子,他才和李阳、鲍震江一样都想把这部电影拍好。所以在他看来只有王大伦才能撑起宋金明这个角色,而不是为了省钱去将就。

“我知道,我知道。”

李阳满脸苦涩,双手一摊道:“但是我们没钱,压根就请不起他。”

接着又反问道:“你知道现在新宝源公司对外的报价是多少吗?”

“多少?”

李阳比划一个六的手势,夸张道:“六十万!都快赶上我们全部制作费的三分之二了,你说怎么请他?”

对于这个价格刘勇红并不意外,他拍《海鲜》的时候刚刚从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毕业,当初朱纹请他的时候开的酬金才五千块,但当《海鲜》入围戛纳之后,他的身价马上水涨船高,之后他拍了三部主旋律题材的片子,酬金都是两三万起价。这次加盟李阳的草台班子,只收了个友情价,那也得一万多。更何况人家王大伦获得了南特三大洲的影帝,自然当得起如此高昂的片酬。

“要不然你学学朱纹的模式?”刘勇红也清楚李阳的难处,犹豫了一下道。

“什么模式?”

“呃,朱纹当初拍《海鲜》的时候也没钱,他当时请大伦拍的时候压根就没提片酬这事,还想请他帮忙拉投资。当然他们之前关系就很好。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海鲜》的本子好,要不然就是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这么帮。所以我觉得吧,我们其实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不谈片酬,谈……”

刘勇红的话还未说完,李阳马上接道:“谈票房分成!”

刘勇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其实这话不该他说,毕竟在这部戏里只有李阳是老板。虽然票房分成这个词在国内很少见,但在国外是相当流行的,很多制片方因为投资不足,用票房分成的形式吸引大明星加盟,他不相信在德国待了十几年的李阳不会没想到这个办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