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太学考核多是经学和策论,?这些是本世子当年进学时批改过的文章,你仔细翻阅,若有不懂得便来问我。”裴褚递过去两本书,?阮夏夏当即便接住了。
就着明亮的烛光,她一言不发地翻看起来,然而越是看下去心中就越是惊诧,男主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当真是犀利老辣,而且隐约像是脱离了这个朝代的束缚。
比如他谈商,“若不限制,?恐被其纵,千百年后,君弱也。”“以商人卑贱扼其喉咙,制其发展,?方维护士族之统治。”
他说的自然是对的,?商人和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壮大积累了资本,而资本的强大不甘心为人统治,?通过起义变法慢慢地涌入到贵族阶级,再然后就连帝位上的君王也成为他们的吉祥物。
然而,?当阮夏夏站在商人的立场,?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历史的发展,抑商政策便不那么美妙了,?它阻碍了资本萌芽的诞生,?也让后世华国的封建政权延续了竟数千年之久。
看到这里,?她不由自主地看了男主一眼,他手中持着一卷书,姿态闲适,察觉到她的视线目光当即便锐利地射过来。
“怎么?有何不解?”裴褚慢悠悠地放下书,?幽深的目光看着她。
阮夏夏深深吐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无事,只觉得世子的文章虽看着朴实无华平平无奇,但一句一句读起来酣畅淋漓一针见血。世子,当真是大晋之奇才也。”
阶级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与他多说无益,于是那就只能拍马屁。
闻言,裴褚挑眉,眼中含笑,“哦?倒是没有想到,你和太傅的见解竟然一般无二,想来他会喜欢你的。”
阮夏夏十分腼腆地笑了笑,埋头看起文章来。她虽满口不着调的胡言,但若是要认真做起事情来,定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她一手持笔,一手看着男主的策论,很快便在纸上总结出了一套规律,足足两个时辰,几乎要到了子时,整个人的姿态都没怎么挪动过。
裴褚手中的书早已经放下来,他还有些不太习惯往日聒噪的少年突然这般安静,但映着温暖的烛光看她绮丽的眉眼一副认真之态,渐渐地,竟也看了好大一会儿。
等到意识到时间已经到了子时,他才骤然起身,淡声开口,“明日还需早起,歇了吧。你初到京城还未好好歇息,收了。”
阮夏夏闻言方从一脑袋的之乎者也,君臣,官商中脱离开来,她起身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而后对着男人拱手告辞,慢吞吞地跟着婢女回到自己的住处。
临时抱抱佛脚,磨磨枪,哪怕没有真材实料也能糊弄一番充充场面。
她走后,裴褚从揉成一团的废纸中随手拿出一个,展开略看了几眼,而后瞳孔的颜色变深,脸上若有所思。
若是好好培养此人,兴许会有想象不到的奇妙结果。
次日清晨,阮夏夏被人唤醒的时候脑袋还有些发懵,她一脸茫然地和身着一袭蟒袍的男人用了早膳,然后目送着他离府上朝,之后自己坐上马车往太学而去。
太学在京城的东面,离皇城很近,阮夏夏下了马车的时候已经能看到门口有许多马车停留。
她随意看了一眼,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带著名帖步入了太学的大门,目不斜视。
周围的学子看到她这个生面孔皆窃窃私语,讨论她的身份,尤其在发现她马车上有定王府的标记时,人群中更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浪。
太学非士族贵族或有大儒举荐的平民学子不得进,于是他们便都猜测面生的这人是定王府的亲戚,心中便有了一番算计。
“你便是出身江南商户的那个学子?”一名面容冷肃的太学助教看了她的名帖,语气冷淡,显然是不太欢迎她到太学中来。
“是,学生阮夏安,出身江南扬州阮家。”阮夏夏对这样不善的态度并不意外,不卑不亢地回答他。
商人子,又如何?她是定王世子所请,经过陛下同意进入到太学的,不要说一个太学助教,就是太学祭酒<相当于校长>
,亦或是管辖太学的太常,再是不满也不能拒绝她入学。
那助教明显在听到学生二字的时候眼底闪过一抹嘲讽,“即便你得了定王世子的喜欢得以有了太学的名额,但几位博士有言商人不善经学策论,为了我太学的声名,还是要对你考教一番。”
说着,他从桌案上拿出一份试题,扬了扬下巴,“笔墨纸砚都在那边,你自己先来回答一下这上面的问题吧。等到了一个时辰之后,我便会收走你的答案。”
话罢,他就埋头于桌案之中不再开口说话了。
阮夏夏什么都没说,自己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展开试题,铺好纸张,一边用手磨墨一边在心中默默思考如何答题。
前面两道题目是很普通的策论,换言之就是公考里面最常考的对策题,只不过要用符合这个时代的方式回答出来。她回忆起昨晚男主所著的文章,慢慢地按照他的结构方式列出了重点,然后再进行扩充,最后誊写在干净的纸张上。
一共三道题目,前两道是策论,最后一道却是通俗意义上的论述题,引入了经学中的一句话,“商人,固贱也。”阮夏夏的目光倏地一下变冷了,这果然是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但看这里便能感受到太学博士对自己一介商人子进入太学的恶意与不满。
呵!巧了,她骨子里也是一个逆反的人,你不满我进来,小爷我就让你永远都不满!
她咧着嘴冷着脸提笔写了反讽意味十足的一行字,“士者,固贵也,是以,农工商固贱。”你说是商人贱,可在她一个后世人看来,士农工商这个阶级概念本就是统治者换句话也就是士族制定出来来,除了士族,其他农工商都是贱-民。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当然只有士族是人上人。士族常言以天下人为己任,但他们眼中的天下人只有士族,只有士族才算人。
若是只提商人阶级,那毫无意外这里的所有人都会以为其贱,可若是将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全部提出来,那么,商人固贱,农工也固贱。
而太学中,不全都是士族官宦的子弟,还有贫民寒门出身的一批学子,他们的背后依靠的是大儒是师门,在大晋的民间,也自有一番地位。
士族把持朝政,寒门子弟上升的渠道自然而然也被阻断,阮夏夏就不信这些人心中没有怨气。
她的笔不停,最后一篇文章一气呵成,当然在结尾处她还装模作样地地提出了以才德待人而不是以出身衡量人的主旨观点,温和地表达了希望士农工商一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最后,她吹了吹纸张,松了松手腕,抬起头却发现原本只有一个助教的屋子多了些人。其中,一名下颌处胡须微白的男子颇受众人的敬重,她淡淡收回视线,一言不发地等待最后一炷香燃尽。
“时间到。”那名一开始态度倨傲的助教在人多了之后也收敛了一些,走过来径直将她桌案上的答案取走。而后他恭敬地递到那名年长的男子跟前,“难得太傅大人到太学来,又要一观这位新进学子的答卷,真是太学的荣幸。”
闻言,谢太傅微微捋了捋胡须,伸手将这名少年学子的答卷接了过来。他到太学这里原本只是跟同窗好友同时也是太学的祭酒闲聊一番,谁知定王世子临下朝突然说了一句,他收了一名义弟,今日恰巧是进入太学的第一日。
谢太傅闻弦歌知雅意,与好友聊了一会儿就过来这边看一看裴世子新收的义弟。他曾教导过裴世子两年,也算是有浅薄的师生情谊,看上两眼也不值当什么。
闻言,阮夏夏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了一分紧张,居然是一朝太傅,万一他看到最后一篇文章发了怒将自己赶出太学,她是不是就要灰溜溜地回江南去了?
她咽了咽口水,微垂了眼皮慢慢踱步到门外去,反正有男主在头上顶着,回江南也没什么,她会更自在。
事实上,谢太傅在看到前两篇策论那里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看到了八年前裴世子的文章,实在是太像了,只此人的风格更多了些新奇。然而,在读到最后一篇文章第一句,他胡须一抖瞪大了眼睛。
好个士族固贵,是以,农工商固贱也。这话若是拿到朝堂上去定会激起一场轩然大波,一句话就打了所有朝臣的脸面,对着他们大喊无耻。是啊,士族自私自利,占尽了便宜,最后还要为自己的虚伪行为冠冕堂皇地解释一句,“士农工商,士族在首,剥削你们怎么了?这都是遵循祖宗的礼法,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篇文章,看得谢太傅是哑口无言。无他,他自己也是士族的一份子,这还是第一次觉得原来他们这些人是这般的无耻虚伪。
谢太傅迟迟不语,脸上的表情也是耐人寻味,屋中众人的好奇心便起来了,只一个太学博士低声询问了一句,“此子,可入我太学?”
看谢太傅这般反应,定是这商人子的文章狗屁不通,奈何上面有陛下的旨意他不好开口。但谢太傅在文人中的名声远扬,有了他的一句话,太学对外的说头也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