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儒低道中佛上
第二天中午,亭长和庙祝站在夫子庙前,一齐瞧着远处。
“你别转了,弄得我头都快晕了。”亭长一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手指揉搓眉心。
庙祝看了一眼亭长“我这不是担心吗?”
“你说到中午了姜安那个孩子怎么还不回来?”
亭长骂道“你安静坐会儿,这会儿谁不着急,可着急有用吗?”
“咱们应该想想,如果姜安那边出了问题,接下来该怎么补救,难道要让别村的人白白看我们笑话不成?”
庙祝突然想起一事,他缓缓停下脚步,看向亭长“你说会不会是同和村那群人干的?”
“以前咱们镇上可就数人家同和村最有钱,只不过这些年被我们抢了风头而已,而且要不是咱们村脱贫最快,你以为你能坐稳亭长这个位置?”
“而且这同和村离我们最近。”
亭长皱着眉头“有可能,但没有证据,就不太好说了。”
庙祝也是点了点头随即叹气道“希望姜安那个朋友真的有办法吧。”
“对了,那张画像给姜安了吧?”亭长问道。
庙祝“给了,给了。”
原来村子里有个规定,所有的寺庙里面都不能照相,所以当初村子里面高价请了几位大师,将那些神像都临摹了下来。
除了河神的画像早已遗失,其余几张画像都都保存在庙祝,主持、观主三人手中,历代相传。
亭长看了一远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远处一辆小轿车缓缓驶来,真是他的车。
“走走走,过去看看。”亭长都没来得及拍掉屁股上的土就飞快跑了出去。
汽车缓缓停下,从车上走下一名青年,正是姜安。
姜安打开后方车门,从里面拿出一个透明盒子,里面放着一尊一尺高的神像,身着儒衫,须发皆白,脸上笑意温醇,一手持书本,一手持戒尺,上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姜安将手中那尊放在透明盒子里的神像轻轻交给庙祝“看看吧,怎么样?”
庙祝接过之后上下打量,看了又看,随后大笑道“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啊。”
“有救了,有救了。”
二人大喜,亭长看向姜安“要是这件事做成了,你就是村子里的功臣那,所有人都会感谢你的。”
姜安笑了笑,看向亭长说道“我需要一份详细的尺寸。”
“这个好办,这个好办,夫子庙的庙祝会跟你说的,其余的我马上去问。”亭长说完便兴高采烈的朝着道观跑去。
姜安再次问道“神像的土是哪里来的?”
“跟我来。”庙祝拿着神像走入夫子庙,将那尊神像放在正中央,然后从旁边拿起三炷香,插在香炉当中。
三叩首之后,他缓缓起身来到神像底座下,五指轻轻一推,一道暗格弹了出来,里面放着一张纸。
庙祝轻轻拿起放在了姜安手上。
“夫子像,高九尺.....用昆仑山脚土壤塑成。”
上面详细的记载了神像的尺寸,以及所用土壤,看着上面的字迹,姜安推断,这张纸有些年头。
他双手托着纸张,将其轻轻放在原来的位置。
“昆仑山?”姜安皱眉道“有点没有想到,原本以为是用附近的土壤塑造而成,结果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昆仑山。”
姜安没来由有些佩服那些先贤,在那个年代竟然能从昆仑山上将土挖下来。
接着亭长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位身着中年道人以及一位年迈僧人。
二人皆手托纸张,材质与姜安刚才见到的一模一样。
姜安首先结果道人手中的纸张,与刚才那张记载的差不多,不过这土却是在昆仑山半山腰。
而僧人手中那张,所记载的取土地点在昆仑山顶。
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要知道昆仑山常年积雪,而且异常寒冷,就算是大夏天去,如果不做好防护,绝对能给你冻出一个好歹来,保不准性命也得留在那里。
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攀上昆仑山的呢?
年迈僧人轻轻佛唱一声“施主尽力而为即可,切不可因为此事而白白丢了性命。否则老僧我就算是堕入阿鼻地狱也难偿万一。”
中年道人施了一个道门礼“切记要量力而行。”
姜安轻轻行礼,没有说话,目送二人走出夫子庙。
夫子在下,道人在中,佛陀在高,每尊神像用土一百零八斤数,正好对应天罡地煞之数。而每尊神像又有二十八彩珠,分别对应周天二十八星宿。
就在这时,亭长的电话响了起来,亭长接通电话那边响起一道嗓音“同和村的人来了。”
亭长皱了皱眉头“他们怎么突然来了?”
亭长连忙走了出去,对着身后的庙祝吩咐道“关门!”
“姜安你快去告诉道观和寺庙。”姜安点了点头,率先跑了出去。
亭长最后看了一眼桌上那尊神像“千万不能让他们知道。”迅速踏出夫子庙,朝着远处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