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霓裳羽衣曲
一座古式的斗檐建筑下,传来吵杂的声音,一把苍老但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其他杂乱的声音,每当到他说话时,周围的人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安静下来。
小男孩听了露出畏惧的神色,看来这人便是石家村的族长石宗盛。
走进,只见里面男女老少围成一圈,檀香缭绕中,一列列高低不一的灵位前,跪着一老一少。老的自然是方之仲,少的便是方璐了。
在他们的面前,一个长相威严的老人,指天戳地,口水四喷,说的都是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要离开石家村除非自废幻术云云。
方之仲说不过他,一脸慷慨就义气般的神色道,废就废,反正我一把年纪也不在乎这个了。
石宗盛冷笑道,今天你们爷俩一个也跑不掉。
说罢让几个壮汉按住方氏爷孙,扯去上衣,石宗盛用毛笔沾上朱砂,在两人后背笔走龙蛇,书写符咒,正是要废除两人所学之幻术。
别说是胖子,就是我也看不惯,连忙上前喝止。
“你们是什么人?我们石家村的事几时要你们来管?”石宗盛眯着眼睛打量我们。
我轻咳一声道,这事和我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若非我,方老爷子也不会让你们给抓回来。学了你们石家的幻术,就非要一辈子留在这里守墓,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吧?再说了,不学也不学了,又何必赶尽杀绝,一定要废掉他们所学呢?
石宗盛勃然大怒,朝众人喝道,这两人是谁带回来的?
石在潜诚惶诚恐道,老爷子,是……是我。
石宗盛怒道,好啊,尽带外人回来挤兑我是吧?原以为你将姓方的抓回来是将功赎罪,没想到是包藏祸心。
吓得石在潜连忙否认,直呼没有这种想法。
我皱了皱眉道,喂,老头,你还讲不讲道理?
“讲又怎么样?不讲又怎么样?”
我说这里你的权力最大,你若不讲理,那我无话可说。你若还讲点道理,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说出来,好让大家都信服。这样恃强凌弱,又算哪门子的道理。
石宗盛一甩衣袖,沉声道:“好,我就跟你讲讲道理。石家幻术乃是祖上石化龙所传,他老人家晚年虽然幻术丧失,但心念杨贵妃的知遇之恩,又感世人将亡国之祸归咎一弱女子,何其冤屈?祖上心中怜惜,故立下遗命,令后人世代为之守墓。不但如此,但凡学习石家幻术的人也要遵守这个约定。”
“先人何等忠义,我们做子孙的,若改了先人定下的规矩,岂不是不忠不孝之辈。我姓石的,虽然本事低微,自问祖宗之法不敢遗忘。”
随即他又指着方之仲,咄咄逼人道:“这两人本是外姓之人,当年落难逃到石家村,是我收留了他们,并且将祖传之技不吝传授,现在他们羽翼丰满了就想一走了之,这又是什么道理?”
他说话声音很大,震得古老的祠堂尘埃四下,配合庄严的灵位,显得铿锵有力。
我淡淡道,“好,既然石老爷子要谈忠义,恕晚辈斗胆也要说说。我们今日谈‘忠’,说起来好笑,然而,古汉字里是没有‘忠’这个字的,也等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的,那时候的‘忠’是‘委质于臣’式的忠,‘臣’的原始意义是俘虏或奴隶,委质于臣就是要求奴隶对主子的效忠,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绝对的忠。一如你所谓的‘孝’,祖上就是主人,后人就是奴隶,得无条件服从,祖宗之法丝毫不可以改。”
“其实,‘忠孝’也是有前提的,得问忠孝的对象对不对……杨贵妃固然对石化龙有知遇之恩,但她已经死了几百年了,尸骨化灰,又何必也让许多鲜活的后来者的生命搭进去。再说了,你祖上要是感激杨贵妃,他一个人守墓就好了,干嘛要让后人也来守,这不是在理念上把后人当做自己的奴隶?”
话音刚落,四周静悄悄,只有滕饶的檀香,众人惊愕的目光。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石宗盛拍案而起,怒道:“把这两人赶出去!”
石在潜苦笑道,小兄弟,抱歉了,我到底是姓石的,多有得罪。
不得不说,石宗盛在村民中威望还是很高的,一声令下,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我和胖子背对背而力,后者抽出军刺,瓮声瓮气道,老陆,不是我说你,嘴皮子管什么用,还是拳头实在,到这份上了,索性‘大开杀戒’,把是方老爷子他们一同救出去。
“嗯,你说的有道理。”此时我即便不想承认也没法子了。
双方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候,外面传来清虚飘渺的琴声,宛若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时门外脚步声急,跑进来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村民道:“老爷子,琴声是从禁地传来的,贵妃娘娘显灵了……”
“哦?带我去看看。”石宗盛沉吟道。
顾不得一时恩怨,众人随那个村民走出村外一个开阔之地,此时月光普照,清风微凉,四面环山的山岗上,只见一个绝色的宫衣女子,翩翩起舞,衣袂随风而动,宛若嫦娥仙子,使人看了觉得置身缥缈的仙境。
空气中还传来阵阵音乐,伴随筝、箫、笛、箜篌、筚篥、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村民相见瞠目结舌,有迷信的,慌忙跪下,叩拜连连,口称贵妃娘娘显灵。
就连胖子这都没有啥艺术细胞的都看呆了,问我道,老陆,这什么玩意儿?
我瞪大了眼睛,久久才回过神,喃喃道:“是失传了的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唐玄宗所作之曲,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进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祜《华清宫四首》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个人文集里,留存至今,然而比之原曲,已然相去甚远。
想不到今日竟然在这穷乡僻壤得闻,当真匪夷所思。仔细一看,仙子歌舞的地方正是村庄山上向前凸出的一块悬崖,那里便是埋葬杨贵妃墓穴的地方,一向被当地人列为禁地,石在潜的孩子因为淘气误进,热得石宗盛震怒,却苦了石在潜多番补救,依然不得原谅,可见此地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性,难怪有的村民见了会说贵妃娘娘显灵。
在场诸人,无不陶醉,如痴如呆,不过仔细一听,一看,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却见石宗盛一脸严肃,眉目中似有怒气凝聚,冷哼道:“哼,区区雕虫小技,敢在我面前班门弄斧?”
摆摆手唤过石在潜,低声说了几句话,石在潜点头应了,去了,不多时去而复返,带回来一个皮鼓。
石宗盛怒目凝气,提起鼓棒子,大锤大敲。如此姿态,出来的声音好不到哪里去,鼓声断断续续,时大时小,难听之至,好像有人拿着破锣在你的耳膜重重敲打。人演奏是要钱,石宗盛这鼓却是活脱脱地要命。
鼓声一出,和霓裳羽衣曲宛如云泥之别,但隐隐有抗衡之势。本沉醉在仙曲中的众人从痴迷状态醒来,一脸便秘痛苦的表情捂住了耳朵,恳求石宗盛不要再敲。
石宗盛好像来劲了似的,越敲越大力,虽一把年纪,气状不输青年。忽一声暴喝,鼓断鼓破,石破天惊,彻底将霓裳羽衣曲压了下去。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山岗上的仙子哪里是什么绝代佳人,而是一具腐朽的白骨骷髅。
我瞪大了眼睛,这才恍然大悟,这并不是什么显灵,而是……幻术。
仙乐趋于虚无,重归寂静,山岗突然响起一阵尖细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