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柏林观现金虎听经渭水畔降河怪开渠 - 圣迹仙踪 - 老杰克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圣迹仙踪 >

第十七回柏林观现金虎听经渭水畔降河怪开渠

话说老与子尹喜告别庚桑楚,走出畏磊山,越秦岭,再溯渭水而上,历尽千辛万苦,行至秦州天水境郡柏林村。

天水历史悠久,历代人文荟萃,境内古迹众多,文化遗址随处可见,伏羲庙、卦台山等,更是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

柏林村,因其旁龙山等地遍植柏树而得名,坐落于天水以东约二百余里的渭水之滨。小村的街道不规则,似乎是个“之”字形。此村原本是尹喜故里,其老宅位置就是“之”下面的收笔处。尹喜父母早已过世,老宅依然有直系亲戚叔侄居住。尹喜引老子进入宅院,但见屋门前的池塘依旧开了许多莲花。睹花伤情,想起以往归来,老母总坐于门前,尹喜难免眼泪溢出。

尹喜叔侄一家对尹喜与老子到来,自然喜出望外,一日三餐,周到热情。攀谈细论,老子外祖母尹氏,乃是尹喜叔叔尹桓已出五服姑祖母。尹喜许多儿时伙伴如今还大都健在,大家轮番邀请。有知老子大名者,还建议尹喜,劝说老子多住时日,在附近选一处清净之地筑庵,由老子讲经传道。尹喜将此事禀报老子,老子沉思道:

“还是待踏查后再做决断。”

却说流经伯林之渭水河畔之北,即柏阳村对面,有一座大山,人们称之为天水龙山。渭水在流经这里时,划了一个大圈,龙山圈在正中央,山的一角直伸渭水河畔,人称“龙”嘴子,滚滚渭水接“龙嘴”而下。山川交汇,成太极图状。龙身龙尾向北沿伸至关山脚下。传说龙虎同时到渭河饮水,虎被龙惊吓,后缩成雄伟的虎头山(在伯阳镇)。

这日,老子师徒二人踏查至天水龙山前,只见此处遍植松柏树,祥云缭绕,溪流纵横,鱼翔浅底,百鸟争鸣,牡丹竞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头望时,只见一巨石十分奇异,如有人形,豹头环眼,铁面虬鬓,一手执剑,一手执扇,五蝠飞舞,正气浩然。尹喜告曰道:“此石名为钟馗石,似乎比他儿时玩耍所见要矮许多。”

老子道:“那是因你当时年小缘故。”言罢,又禁不住赞叹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欲观其妙,常有也。”

尹喜闻听接言道:“以尊师《道德经》之妙理观察解释宇宙造物,真乃明心明目之透彻。然尊师之经五千言,能解其奥妙,释其玄理,出尊师外,恐再无人耳。”老子道:“非也,你可解之。”尹喜忙自谦道:“徒儿愧不敢当。”见老子微笑不语,尹喜又说道,“我觉尊师很是喜欢此山,莫不如在筑庵,让信道之人能多闻尊师教诲。”

老子应允道:“也好。”

于是,尹喜倾其随身所有银两,请亲友相助,在龙山上筑庵,名曰柏林观。老子将青牛与灰鼠放归山中,给寻自由。便与尹喜在观中修行练功,经常把自己的著述真谛和所思所想讲给尹喜。为使老子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尹喜还在柏林观不远处的龙嘴处,选一棵老松下设立讲经台,称之龙嘴子经台。此后,老子经常为慕名而来学道者讲经传道。

或许是连年的战乱使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种厌恶感,于是,老子“无为、平淡,归于自然”的道理很快为人们所接受。人们便不远百里,不畏寒暑,不辞辛苦,来拜访老子学道。

这期间尹喜边随潜心修行,并虔心研读《道德经》。每逢老子讲经传道,便一同前往经台聆听。

这日清晨,老子走上讲经台,准备授早课,刚刚坐定,突然传来一声虎吼。尹喜与众听道循声望去,只见一只斑斓金虎站立于经台旁那棵老松后,睁圆双眼窥视着人们。人们顿时惊慌失措,面面相觑。大气不敢呼出。老子却微微一笑,用手一指老虎说道:“金虎勿吼!”只见那只金虎歪头,好象听懂老子言语,窥探片刻,冲经台方向点首后,便回身一跃,霎时便跑无踪影。

老子只说“万物皆有灵性”,便开始上早课讲经授道。

隔日,再上早课,金虎听到老子讲经授道之声,又悄悄跑出来。起初,伏在老松树下静听。老子竟然视而不见,继续讲经授道。直到早课完毕,老子走近金虎跟前,以手抚摸其头,爱怜地对说道:“你也知道听经啊!看来我与你很有道缘,难得!难得!听经问道有功德,不但能消除灭难和障碍,同时可以增加福报和智慧,还可发愿回向,望你今后要常来听经修行,才能脱难畜生的身体啊!”

金虎听了,仿佛有所领悟而惭愧的样子,冲老子微微点首,低吼一声,缓缓离去。

从此,每当每当老子早课讲经,金虎便早早出来,恭敬伏在老松树静听。天长日久,人们也都习以为常,而且很欢迎它。早课之后,还同它拱手作揖,不亦乐乎。

这日早课,老子在讲经台坐定,习惯看一眼老松树旁,不见金虎。他略有所思,便不动声色,开始讲经。直到早课完毕,也没见金虎出现。人们开始议论纷纷:“么非金虎生病?还是不幸遇难?”

尹喜也感到蹊跷,惶惶不解。连续三日,仍然不见金虎踪影。

一天尹喜问老子:“金虎也会修行成仙吗?”

老子说:“万物皆同根,任何一个众生,都可修行成仙。”

尹喜又请教道:“如何修行方可成仙。”老子说:“要想得道成仙,都必须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

尹喜问:“金虎也能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吗?”

老子说:“当然能!你想金虎如果对道没有信仰的心,便不会来;它天天来听经论道,不就是修行吗?它不但确有修行,而且还具足信愿行三种资粮呢!动物,六道轮回之一,本来就更有道性,所以放生功德巨大、感应神速!动物与人之间虽然语言并不相通,但是授道念经他们会听懂。是何缘故?因为动物同人一样,本来灵体不是动物,是一种高级的灵体,只是根据造业、行善积德不同才变成了动物或者人。日前那听经金虎倘若与道有缘,日后定会再见。”

尹喜也自语道:“金虎与师傅日后定能相见。”

却说这日清晨,老子走上讲经台,准备授早课,刚刚坐定,却见台下人众寥寥无几。而柏林村竟无一人前来。老子疑惑,便问尹喜道:“柏林村人皆未前来,是何缘故?”

尹喜回禀道:“听人言,昨夜柏林村遭遇洪灾侵袭。”

老子惊问道:“村民可有伤亡?”

尹喜道:“无人员伤亡,只是有财产损失。”

老子道:“今日早课暂停,我等前往村中瞧看。”

于是,老子骑青牛,尹喜骑红马,一行人跟随,走出柏林观,走下龙山,向柏林村奔去。

老子一行走进柏林村,洪水已经退去,村庄依旧,房屋依旧,可是,被洪水冲到房前屋后的家具等物品分明见证着,这里刚刚经历过怎样的劫难…...

走进尹喜老宅,满目疮痍,尹喜推开家门,只见地上躺着几只湿漉漉的母鸡,尹喜婶娘正抚摸着其中一只哭泣。

尹喜叔叔尹桓,向老子讲述了昨夜遭洪水侵袭的经过。

原来,昨夜洪水袭来时,尹喜叔叔尹桓并未在家中,他正在渭水河边撒网打鱼。这渭水河在伯阳村一带拐了好几个弯,最大一个“s”形大弯,就在龙山脚下。昨夜尹桓正在龙山脚下河湾处打鱼,突然那河中泛起大浪,似乎有两个怪物在撕咬打架。随着声嘶力竭的吼叫声,及河岸岩石的滚落,河水猛涨,一人来高的水头巨浪,很快便溢出河岸,朝柏林村方向涌去。尹桓见此情景,急忙丢掉渔网,踩着没过小腿的水流,撒腿便朝村中跑去。边跑边大声呼喊:“发水啦!赶快躲避!”然而,尹桓的腿脚却远不及水涌疾快。待其跑进村中,洪水已经在村中涌过,退去,各家房前屋后皆一片狼藉。

尹桓讲述自此,对老子言道:“此次洪灾来退皆快,该是那河中两个怪物撕咬打架所致。”

老子问道:“可看清那两个怪物面貌。”

尹桓言道:“凭借月光,只见得其中之一像只大龟。另一个较大龟略小。”

老子道:“我等前去探看。”

当尹桓引领老子与尹喜等来到龙山脚下渭水岸边时,不禁被眼前所见惊呆:只见这里河水几近河岸,且随时都有再涌出河岸之危险。河岸边,留有明显的打斗痕迹。

一只比青牛还要大些的乌龟,趴在那里喘息。距大龟不远处,仰躺着一只与成人一般大小的怪物,外形相当特殊,有鸟的嘴、青蛙的四肢、猴子的毛身,每只手只有四根手指,手指间有蹼。

老子对众人言道:“此怪物疑为巨型水獭,最早见于黄河上游,又称水獭、水虎、水鬼等,不知是何原因来此地……”

说话间,只见那水獭突然蹦起,向比它体积大若干的乌龟扑去,虽然乌龟已经使出了全身力气,但很显然,已渐渐招架不住。水獭一口咬在乌龟脖子上,稳准狠,乌龟竟然挣脱不掉,便昏厥过去。眼看水獭就要将这只倒霉的乌龟当成鲜活的午餐……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子手中扬起金刚镯,向那水獭砸去。水獭便一头栽倒。待老子再度扬起金刚镯时,那水獭已跪于老子面前,口称仙翁连喊:“饶命!”

老子厉声问道:“你是何方怪物,在此作孽,引发洪灾?”

水獭叩首言道:“上古时,我便是居住黄河之上一水獭。后游玩至此,正巧被女娲撰土造人时飞溅过来一泥点击中,跌入渭水中,成为河童。前年,从渭水下游,爬来一只大龟,言说自己是神龟,居住洛水,夏禹治水时,因见其背负文字,有数至九,大禹用它作成九畴,称之为洛书。我见其憨厚,便留其同居于此地河中,相处和睦。我时常坐其背上垂钓。不想,昨日我俩却因探讨谁之阅历深远,发生争执。我言说撰土造人之前,世上便有我。神龟说伏羲所画八卦,是由其背部图案所想,而并非有龙马图案。我俩便吵闹起来,直至大打出手,波及河岸岩石的滚落,河水猛涨,造成柏林村洪灾。请仙翁恕罪,我与神龟将尽力补救。”

此时,那神龟早已苏醒过来,听水獭此言,赶紧爬于老子面前,叩谢老子救命之恩,再请求老子处罚。

老子对水獭与神龟言道:“现惩罚你俩先将堵塞河道岩石清走,再于岸边崖下开一条泄洪渠道。快去!”

老子话音刚落,水獭与神龟先后跳入水中,只见河中浊浪翻滚,不消一刻,河道清好。紧接着岸边崖下又一阵咔嘣咔嘣乱响,片刻,泄洪渠道便已开通。待人们还来不及惊异时,水獭与神龟已跪于老子面前,请求验收工程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