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后记
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
2013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在网络日记里写下了一封长长的信。收信人是这个故事中的女主角,简云泥。在我脑袋里产生了写作念头之后,我就喜欢随时随地记录下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那封信也是在我迫切地想要记录灵感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在写信的过程中,她的模样越来越清晰,故事的主题也逐渐明确,在信里,我和宋之遥一样叫她“小泥巴”,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寄予她、寄予这个故事太多太多的感情。
我最初想要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她有一场漫长的单恋和一颗纯粹的心,她有两个爱人,一个叫“得不到”,一个叫“已失去”。后来,当我选择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在文档里写下第一个“我”的时候,我知道,在接下来的一段时光,我将和这个虚幻又真实的女孩儿开始一段奇妙的重合旅程。
大概每一个写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影子,你所倾注的情感越多,这个“我”也就越真实。这个故事里所有的情感体验,于我而言,都是真实的。写作过程中,我常常一整天除了打开文档别的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脑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关于这个故事的构想,千变万化,好像整个脑容量都被它占据。其实到最后,当整个故事写完,我的脑神经全部松懈下来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思想只是在为它自身的发展服务。人物诞生的那一刻,他们在故事里就有了自己的命运,我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对他们倾注最为贴合他们内心的情感,用文字将这些经历尽可能准确地记录下来。
大多数女孩儿的第一次爱情一定是不得章法且偏执的,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得不到的爱人或是一个已失去的恋人。他们会化作一根刺扎在你心里,在你偶尔想起时刺痛你。
简云泥便是这些女孩儿的缩影。她执着地喜欢了一个人很久很久,久到有了爱的惯性,久到蒙蔽自己。后来当她又遇到一个人,她丝毫不敢相信自己还有喜欢上另一个人的能力。我相信,所有人在爱时都是全心全意,她一定是害怕自己不能全心全意,才会畏惧一份新的感情。聂斯年便出现在这最不恰当的时间里,所以他们的感情注定是负重前行,结局只能叫人遗憾惋惜。
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最害怕描述的就是宋之遥对小泥巴的感情,其实,直到现在,就连我自己也表达不清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好在,生活的戏剧性时常显现,在我快写到结尾的时候,故事中宋之遥的原型发给我一首他自己录的歌,《同桌的你》。我安静地听完歌后有了很多不同于以往的体会,我这才意识到我们都各自长大了,我们习惯在交谈的时候越来越多地使用“以前……”和“那时候……”这样怀旧的句式,我们越来越喜欢感慨过去。
那些执念也该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消弭。所以我决定用最轻松的心态给他们两人的感情安排一个我认为最圆满的结局,他们之间无关于爱情,但永远关于爱。
故事里对于爱的定义有很多种,结局也各不相同,每一种结局都有它们独自的线索和一开始便注定的命运。我们无法否认,无论爱情的结局如何,对我们而言,每一次去爱,都将是一次成长。在我们敏感偏执的青春时光里,每个人都会怀揣着最纯粹的心意去迎接每一次汹涌而来的情感冲击,这些得不到和已失去也会陆续登场。那些让我们动过心意付出过全部的少年,即使是一个个冰窟窿,跌进去就难以上岸,但我们不会忘记最初凝望他们时自己眼中的光,那么当你感到寒冷无助的时候,记得让这些光亮给自己一些勇气和力量。
在爱时,我们一定是金光闪闪。得到也好,失去也罢,请相信自己不管怎样都会万丈光芒。
命运的纹理妙不可言,属于爱情的那一条永不衰败。
非常感谢我的责编小姐木鸣,在文字的道路上,我是一个太过稚嫩的新人,谢谢你给的机会和指点,谢谢你对这本书付出的辛苦,让这个我最想要讲述的故事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谢谢一直在关注这个故事并鼓励我的几个姑娘。谢谢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
感恩老朋友。新朋友,欢迎光临。
程灵素
2014年9月6日
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