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什么意思
“我讲两句!我们专家委员会,一定严格遵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做好出谋划策的本职工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搞好保健基地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保健基地的建设有序进行,圆满完成省里交付给我们专家委员会的任务。”
讲话的,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章进水,同时,他也是北江省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兼绿城市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主任,是个很有实权的人物,手里握有多项工程的招标大权。
柳超微微摇头,这也算是一条意见吗,怎么听起来倒像是述职报告呢。
章进水开了个头,下面的专家就开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章主任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底,我这里也表个态,我们一定会发挥自己的所长,为保健基地的建设劈山开路,扫清一切障碍。”
“不能亲自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之中,实在是我们这些专家的遗憾,但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知识,为保健基地的建设添砖加瓦。”
“……”
李玉梅的眉头就稍稍皱了起来,这些专家还是不太了解她的脾气,她不是个务虚的人,不喜欢听这套陈腔滥调。
“柳超!”李玉梅突然打断了专家们的马屁式“意见”,看着柳超,道:“你也说说自己的意见。”
专家们集体看着柳超,心中诧异,李玉梅竟然第一个点名要听这个年轻人的意见,专家们在心中猜测这位年轻的副主任到底是什么来头啊,一边又有些不忿,自己这些干了一辈子的专家,竟然要受这个毛头小子的领导,真是岂有此理。
柳超清了一下嗓子,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保健基地的选址还没有确定,要说意见的话,一时半会还真不好提,勉强提出来,怕是也会脱离实际,我想在座专家也都是这样的想法吧。”
专门家们看着柳超,并不领情,什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都是糊弄外人的,领导确定了的事,你只需努力去鼓吹就行了,何需调查?难道你还真把这个专家委员会当一回事吗!
李玉梅微微颔首,道:“那你先说一些能用的意见吧。”
柳超想了想,道:“我想首先就是明确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一套协调沟通机制,保证将来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问题。”
李玉梅点头,“这个建议很好,大家议一议。”
舒书福的脸上,依旧是一副和蔼的笑容,“李厅长说得很对!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就很难发挥出专家们把脉诊断、出谋划策的作用,最后还可能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外行指挥内行,专家的话说了没用、讲了没人听,专家委员会沦为一个摆设,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舒省长作为保健基地建设办公室的主任,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目的就是要帮大家解决这些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李玉梅看着大家,“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争取一次性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并且形成制度,有力地保障保健基地的建设工作。”
专家们都有些楞神,这可是从未有过之事啊,以前的领导,都是尽可能压制专家委员会的权限,今天怎么倒过来了,反而主动放权。
这些在场的专家,有一大部分,都是伪专家,比如章进水,他上的是农业大学,攻读的专业是动物医学,从县里畜牧局走出来的领导,现在虽然是管建设的,但他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资历。
其他几个,有的甚至是“御用专家”,今天有领导要做一个文化产业方面的振兴计划,他们就是文化专家;明天领导要做一个发展新兴产业的战略,他们一扭脸,又变成高科技产业专家了;后天领导要在某地建设一座大坝,他们又化身为水利专家,用无数的证据,来证明领导的决定是英明正确的。
这些人做学问不行,但投机拍马、争权夺利却各个都是好手,李玉梅这么一说,他们立刻纷纷建议,这个说要给专家委员会很大的自主权限;那个说建设办公室的任何重大的决定,都需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集体论证;还有人直接提出了专家委员会的决策流程,包括谁有提议权,谁有否决权,都非常具体。
舒书福都一一记了下来,不时鼓励大家继续讲。
“很好嘛,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舒书福看没人再发言,就看了看李玉梅,发现李玉梅并无任何反对,便道:“意见我已经收到了,回头我会和建设办公室的其他几位领导进行商议,争取尽快形成书面制度,让我们的专家委员会,尽快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李玉梅看了看诸位专家,道:“舒省长平时的时间非常宝贵,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就都讲出来。我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一次性把问题讲透,讲到位。”
柳超看李玉梅又盯着自己,便又起了头,道:“保健基地是省里的重点工程、精品工程,投资非常大,很多追求利润的商人,现在已经开始闻风而动、四处钻营,相信已经有这样的商人开始接触在座的诸位了。”
专家们齐齐变了脸色,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小子怀疑我们受了别人的好处吗?专家们虽然是这么想,但却是都有些心虚,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支持,他们是不可能进入这个专家委员会的,他们进到这里,就是要更方便地位自己的幕后老板办事,从这个角度讲,他们都是怀有既定目的的。
“我提议,为了确保我们的工程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我们应该把那么具有不良记录、甚至是官司缠身的企业,排除在工程之外!”柳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又忘记看时间了。
章进水第一个表示反对:“人嘛,哪有不犯错的,总不能一根棍子就打翻一船人嘛!对于那些曾经犯过错误、走过弯路的企业,我认为还是应该抱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态度,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立功赎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