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二)为外族立学 -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 吕思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六六二)为外族立学

(六六二)为外族立学

外族遣人来学,历代多有之,此于文教覃敷,所关固大。然于境内之其他蛮夷,即今所谓少数民族者,加以教化,其关系实尤大也。《宋史·神宗纪》:熙宁八年,三月,知河州鲜于师中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赐田十顷,岁给钱千缗,增解进士二人。从之。《孝宗纪》:淳熙八年,四月,立郴州宜章、桂阳军临武县学,以教养峒民子弟。《蛮夷传》:“诚、徽州。熙宁时,其酋光僭降,与其子日俨,请建学舍,求名士教子孙。诏潭州长史朴成为徽、诚等州教授。”此皆为外族立学者也。《孝宗纪》:淳熙元年,四月,许桂阳军溪洞子弟入州学听读,此则许其入中国之学者也。明时,云南、四川皆有土官生。《明史·选举志》。其后宣慰、安抚等土官,俱设儒学。《职官志》。则亦二者俱有。

为外族立学及许其入学之事,《明史》所载颇多。《云南土司传》:“永乐元年,楚雄府言:所属蛮民,不知理义,惟僰种赋性温良,有读书识字者。府、州已尝设学教养,其县学未设。县所辖六里,僰人过半。请立学置官训诲。从之。十五年,顺州知州王义言:沾被圣化,三十余年。声教所届,言语渐通。子弟亦有俊秀。请建学教育。从之。十六年,丽江检校庞文郁言:本府及宝山、巨津、通安、兰州四州,归化日久,请建学校。从之。”《广西土司传》:“正统十二年,思恩府设儒学,置教授一员,训导四员,从知府岑瑛请也。景泰五年,从瑛请,建庙、学,造祭祀乐器。”皆外族自请设学之事。《四川土司传》:“宣德九年,永宁宣抚奢苏奏生儒皆土僚,朝廷所授官,言语不通,难以训诲。永宁监生李源,资厚学通,乞如云南鹤庆府例,授为儒学训导。诏从之。”病教官之言语不通而求易其人,似教学尚非尽虚文也。《四川土司传》:“洪武二十三年,乌撒土知府阿能,乌蒙、芒部土官各遣子弟入监读书。建昌土官安配遣子僧保等四十二人入监读书。天全六番招讨司:永乐二年,高敬让来朝,并贺立皇太子,且遣其子虎入国子学。赐虎衣衾等物。十年,敬让遣子虎贡马。初虎入国学读书,以丁母忧去,至是服阕还监。皇太子命礼部赐予如例。播州宣慰使司:洪武二十一年,并所属宣抚司官各遣其子来朝,请入太学。帝敕国子监官善训导之。正德二年,使杨斌为其子相请入学,并得赐冠带。永宁宣抚司禄照,坐事逮至京,得直,还,卒于途。其子阿聂与弟智皆在太学。遂以庶母奢尾署司事。洪武二十六年,奢尾入朝,请以阿聂袭。从之。”此等皆遣子弟入监之事。《云南土司传》:“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刀暹答,永乐四年,遣子刀典入国学,实阴自纳质。帝知其隐,赐衣币,慰论遣还。”《广西土司传》:万历初,岑溪有潘积善者,僭号平天王,与六十三山、六山、七山诸傜僮,据山为寇。居民请剿。会大兵征罗旁,不暇及。总制凌云翼檄以祸福。积善愿归降输赋。乃贷其死,且以其子入学。此亦或有羁质之意。《汤沐传》:附《马录传》。“巡抚贵州,请立土官世籍,绝其争袭,而令其子弟入学。报可。”此令其入学,亦或为绝其争袭之一助。然此等必非本意也。《贵州土司传》:“万历二十八年,皮林逆苗吴国佐、石纂太等作乱。国佐本洪州司特洞寨苗。颇知书。尝入永从学为生员。”似教学初不能消反侧。然《唐冑传》言:“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屡迁广西左布政使。官军讨古田贼,久无功,冑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则究有所谓抚绥之效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