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排水量0.3吨的巨人
在大树上生存了五天后,林墨突然想到一件严重的事情。
从任务颁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了。
这些天来,林墨只知道每天疯狂地进食,完全忽略了测量体重,弄得自己稀里糊涂,现在有多少斤都不清楚。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
如果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这次增肥任务就可能出现意外。
林墨觉得,必须制定一套测量体重的方法,以便观察自己的体重变化,对增肥的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必须要做出一台称来!不然没办法测量我自己的体重。”
林墨这样想着,躺在自己的树屋上陷入了沉思。
在没有现代化设备且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森林里,想要精准地测量出自身的体重无疑是困难的。
好在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思来想去,还真让林墨想出一个拍案叫绝的办法。
林墨想出的这套测重法,类似于东汉时期出现的“木舟称象法”。
说起木舟称象,就不得不说一位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曹冲。
曹冲为三国时期枭雄曹操之子。
幼时的曹冲聪慧伶俐,五六岁时心智就达到了成年人的地步,深受其父曹操的喜爱。
一日,为了改善两国的关系,吴国的孙权派使者送给了曹操一头印度象。
曹操得知后十分高兴,大象被运到许昌的那一天,推开一切事情带领文武百官前去观看。
三国时期的天朝内陆人,很少能见到大象这种生物。
曹操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陆地生物,震惊之余也是十分好奇。
他忽然心血来潮,问了一下大象的重量。
“这玩意走起路来犹如地震,有多重?谁人知道?”
没人能答得出大象的重量。
和曹操一样,魏国的士兵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巨型生物,在底下议论纷纷。
“做杆称,称一下不就知道了?”
有人建议用制造一大杆秤。
不过,很快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因为以当时的条件和水平,根本就无法制作出那么大的称来。
最后有人提议将大象杀死,割成碎块称重。
这么珍贵的礼物曹操自然是不肯杀死的,要是让吴国的人民知道,不仅会伤害到两国间的友谊,也会让自己落下个愚蠢的名号。
见众人都拿不出好办法来,年幼的曹冲这时候走了过来。
不得不说,曹冲这个小子是真的聪明。
他建议曹操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身刻上记号,再将象赶出,往船内装入相同重量的石头。
测量石头即可得出大象的重量。
曹操对此提议拍案叫绝,下令军士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真测出了大象的重量。
正因为曹冲惊人的智慧,很小的时候就被曹操选为了自己的继承人。
可惜天妒英才,十三岁时曹冲得了一场重病,一代神童就此殒命。
不然曹冲若是做了魏国之主,历史很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林墨想出的这套测重法类,和曹冲的木船称象法类似。
即利用水对物体的浮力等于水面物体的重力这一物理原理,等量换算自己的体重。
说白了这种测量方法就是高仿版的“曹冲称象法”。
想法是好的,但是当林墨真正开始实施起来时,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的。
首先,林墨虽然有能力用巨树制造一条船来,但能供木船漂浮的地方只有巨森林深处的大河,以及遥远的海边。
无论是大河也好,大海也罢,想要到达那里,都要穿过危险的巨森林。
危险的巨森林被一股黑色的毒雾终年笼罩,里面生活了无数霸主级的可怕生物,现阶段的林墨还不具备在巨森林生活和探险的资格,所以这个险林墨是不敢轻易去冒的。
不是林墨没有勇气,而是他深知自己还没有穿越巨森林的能力。
常言道,树是死的人是活的,林墨决定改良测重法,自己挖个池塘。
池塘的位置选在了自己的树屋下。
由于没有趁手的工具,为了挖这个池塘,林墨用树枝刨了一天时间。相当的耗费体力。
说是池塘,但其实也就是一个土坑。
土坑深有三米,里面灌满了收集来的雨水,是林墨用树枝刨了一天的结果。
“排水量0.3吨的血脉巨人来了!”
林墨活动了一下四肢,一脸兴奋地跳下了装满雨水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