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属于小C的战争
徐大为就是在找苏航的黑料。
不过没有太大的进展。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被学校保护的太好了。
大学的公关可不是一般的强。
就算是跳楼都能压下来,更别提一个正面人物的负面消息。
挖掘黑料也是个技术活。
讲究一个半真半假、引人遐想。
徐大为刚刚入行的时候比较天真,以为黑料都得是真的。
所以他一开始那是兢兢业业几星期才能挖出一点有图有真相、证人的黑料来。
结果这点子钱还不够他交电费,比传说中的网文作家收入还低。
他那时很好奇,为什么同样是挖黑料,其他同行就能吃香的、喝辣的、开最豪的、骑最野的。
而他只能吃泡面。
后来经过一番“苦心钻研”,他烧死了仅有不多的脑细胞,终于发现,原来可以编!
小编小编,精华就在一个编。
那时他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虽然有些买家对真实度有要求,但是多数并不太在意。
再后来,徐大为慢慢摸清了套路,开始经营自己的文章了。
在网络上,他伪装成了一个“斗士”,敢喷敢骂,而且常常带上一些黑料,居然赢得了不小的关注,他似乎成为了网络上的风云人物,寻常人家避之不及,而且还时不时蹭一蹭热搜人物的热度。
由于他也挺鸡贼,公开的号上全是引用小号发布的黑料,双向引流而又避开风险,即使“假”黑料翻车也能把锅推给小号,而后大不了再换一个小号罢了。
如此下来,他也搞到了不少钱,在繁华的汉城租下了一间小屋,搞了一套不错的设备,可以更好的……工作(挖黑料)。
煤矿工,这就是徐大为的称号,很形象。
这次对于苏航的挖掘其实他一开始是没有想法的,不过在几家大v发了单子,他也来了兴趣。
小号接单,大号跟着再喝一口汤,美滋滋。
徐大为整理着一天收集到的材料,并不多。
“嘿,这大学活整的挺好啊,老师职工居然都密不透风?”
“要不是经费不足,再严的嘴巴我也给撬开来。”
虽然没有具体的信息,但是他已经确定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苏航并不是一个没有漏洞的铜球。
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他有父母,老一辈都比较好骗,号码已经买到了,明天打过去问问,就用都市新闻报的名头吧。
还有一个就是苏航似乎有过违纪行为,具体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有一个同学说漏嘴了,但是很快又挂断了电话,明天再买一批信息,争取把这一件事挖出来。
徐大为有感觉,这就是苏航的突破点。
只要有这两个口子,他就可以借机发挥了。
缝都找到了,还怕针插不进去吗?
哼哼,徐大为心想,明天,他的针就要狠狠地插进去。
这一波估计很肥,可以卖个好价钱。
想到这里,徐大为一天的疲惫都一扫而光,点下保存键后,舒服地往后一靠。
他年纪也不小了,等钱挣够了,就再去找一份悠闲且离家近的工作,讨个老婆,把卖出去的老宅买回来,然后再……
……
苏航回到寝室,看到了幸勇的提醒,道了声谢。
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自己的报道,多半是正面的,而且随着热度的下降,连三流营销号都没有写他的了,所以苏航没有太放在心上。
新电脑到了,苏航没有第一时间把小c转移进去,而是断掉原本笔记本的网络,卸载无关软件,转移数据资料。
苏航准备现“解剖”一下小c的“构造”。
这是原本就计划好的了。
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终究让人不太放心。
苏航现在准备作一个大死。
让小c把windows卸载。
最初的小c是基于多个编译器、编程语言和模块化建模软件的一个辅佐性质的插件。
但是后来随着积分的投入,小c似乎变异了。
从原本的从属、辅助地位摇身一变,成了这些编译器的主子。
假如说,原本小c是一个传话的,沟通于用户和软件之间,从属于所属软件,那么现在小c的功能依旧是沟通软件和用户,但是从属于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