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多印几个版本
“你确定要这个地方?” 回到乾清宫,朱元璋看着朱橚在地图上指出来的地方问道。
“没错,儿臣就要这个地方。”
朱橚点了点头,看着地图上的上海县三个字使劲点了点头。
“既然你想要,咱说话算话,不过你能不能告诉咱,为什么要这里?”
朱元璋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可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不对。
“儿臣不过是想给后世留点基业,这片地方后世寸土寸金。”
朱橚倒也不瞒着朱元璋,实话实说道。
“后世,行吧,若是你的后世真能靠着这些地方发财,咱也认了,希望咱大明真能撑到那时候。”
一听后世儿子,朱元璋笑了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几百年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他不知道的是,朱橚想的也不是几百年后,若是蒸汽机真的发明了出来,这可是个好地方。
若是大明真的殖民全球,运送来的货物,大多都要走这里,光是建港口卖地皮就能赚不少钱。
可惜了,老朱没同意咱的专利法,若是同意了,靠着这些专利,自己这辈子衣食无忧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没有专利法,自己好像也是衣食无忧。
从开心到波澜不惊,只不过是转念之间的事情。
第二天,照常去大本堂上课。
有几天没见的宋濂今天居然也在,一堂课结束之后,他将朱橚请到了自己办公的地方。
“王爷,臣仔细看了您写的章程,也和几位先生商量过了,只是现在有个问题需要解决。”
宋濂请朱橚坐下,这才开口说道。
“什么问题,宋先生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做的到的,必然全力支持。”
见宋濂一脸的为难,朱橚有些好奇的问道。
“就是这字典的大小,既然是洪武字典,那自然是要比宋朝的类篇要全面,类篇收录三万余字,按照王爷的章程,这洪武字典收录的字只怕是不下五万。”
“这么多的字,加上注音,释义,只会更多。之前王爷说,这字典是为了给人日常使用,那自然是得方便使用,可这么多字,只怕是难以做到方便啊。”
宋濂将其中为难之处说了出来。
“这样啊,这个问题倒是不难,我汉字虽然有数万之多,可日常所用之字其实没有那么多,也不过是区区几千个而已。”
“这样一来,字典就不会有那么多部。还有便是从印刷上下功夫,现在的书籍字都有些太大,其实也没有必要,字可以刻的小一些,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宋濂提出的问题,朱橚一开始没怎么在意,可是说着说着,他也发现了不对劲。
后世的字典都是机器印刷,字虽然小,可都非常清楚,现在的印刷技术能不能达到这种水平?
后世收入万余字的字典,都是几百页,若是字体再大一些只怕是会几千页,确实也不太方便。
“或许咱们可以这样,多搞几个版本,其中有尽收天下之字的版本,这种也不会印刷太多,主要是作为珍藏所用。”
“第二个版本是收录常用或偶尔用的,这些是给那些已经认识不少字,研究做学问的人用的。”
“第三个版本是常用字,主要面对的是才入学没多久,不怎么认识字的人所用。”
“至于印刷方面,可以让御用监的人慢慢来做,光是几万个字注音释义,重新编纂,都需要不少时间。”
朱橚想了一下,给出了建议。
“多谢王爷指点,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宋濂轻轻点头,显然他是赞成朱橚说法的。
实际上他们已经讨论过,朱橚能想到的方案,他们自然也能想到。
只是他们说的不算,直接拿这事去找皇帝,又觉得有些不妥,好在朱橚担任副总裁官,来找他再合适不过了。
中午放学之后,朱橚简单吃过了午饭,便前往乾清宫。
“又是这个茹太素,真当奏折不花钱么!”
在外面等待通传的时候,就听到了朱元璋在殿内气恼的声音。
站在门外的两个小太监,头不敢抬,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王爷,陛下让您进去。”
王全走了出来,冲着朱橚躬身说道。
进去之后,一番见礼,朱橚站直身子,发现朱元璋余怒未消。
“你来见咱有什么事情?”
朱元璋说话语气很冲。
“是洪武字典的事情。”
朱橚刚才外面听了一句,知道朱橚为什么生气,于是小心翼翼的说道。
“洪武字典,出了什么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