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分封的弊端 - 大明:四哥挺住!妙云被我截胡了 - 炒麦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章分封的弊端

“分封有什么不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太子坐镇中央,皇子拱卫四方。”  对于朱橚的话,朱元璋是认同的,可唯独对于分封颇为不以为然。

“汉高祖、晋武帝当初也是这么想的。”

朱橚提了两个人的名字。

他们也是自秦以来,唯二分封藩王的开国之君,结果就是一个造成了七国之乱,一个直接来了八王之乱。

“咱的儿子,和他们不一样,老四,以后你就藩会起兵造反么?”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些事情,转而看着朱棣问道。

“父皇,这天下是父皇的,以后是大哥的,儿臣怎么可能造反?!”

年幼的朱棣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五,难不成是你小子想造反?”

朱元璋面带戏谑神情的看着这个今日颇有些反常的五儿子。

“儿臣自然也不会造反,不过若是要让儿臣选择,儿臣宁愿留在京中做一个富家翁,这样离父皇和母后也近,什么时候想你们了,就可以进宫看看。”

朱橚当然也不愿意造反,开什么玩笑,造反能有好果子吃么,他又不是朱棣这种猛男,再说他也没什么野心。

“你倒是孝顺,咱把你封为吴王,离京城也不远,日后你就好好享你的福,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

朱元璋听了朱橚的话,心中十分满意。

他是注重亲情的人,不管这老五真心如此,还是故意讨自己欢心,听到他这么说,心里就是开心。

“父皇,我们和大哥骨肉亲情,自然不会造反。”

“可是儿臣不敢保证,后世子孙会不会和儿臣有一样的想法。”

“况且父皇给后世造反留下了一个最好的借口,皇明祖训有言:凡朝廷新天子正位……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既平之后,收兵于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于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后颁降。”

“若是朝中出一个晁错,一旦有野心的藩王清君侧,该如何是好?”

“藩王输了,天子便会继续削藩,父皇的藩王拱卫中央政策自然失效。”

“若是藩王赢了,面对皇位,又有几个人不会动心?一旦藩王继位,必然害怕重蹈覆辙,还是要削藩。”

“哪怕藩王真的不动心,天子对藩王必然更加忌惮。”

“自古以来,皇权之争,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比比皆是,父皇不可不察。”

朱橚实在是有些不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分封藩王。

“咱相信,咱的子孙后代不是不忠不孝之人,绝对不会干出此等事情来!”

朱元璋看着朱橚,言语之中颇为自信。

“父皇正是如此自信,才会制定出那些不合理的政策。”

朱橚颇有些刚开。

“你说咱的政策不合理,哪里不合理了?”

朱元璋现在的语气比刚才好多了。

作为一个布衣起家的皇帝,儿子可以调皮、甚至可以坏,但是绝不能没有主见,不能软弱。

以前朱橚不太受朱元璋喜爱,就是因为性子太软。

现在朱橚和他顶着来,嘴上不说,他心里其实是很欣慰的。

“户籍制度、卫所制度、宗室恩养制度,都不合理。”

朱橚一口气直接否定了朱元璋依为根基的三大政策。

“好好好,满朝文武都不如你有见识是吧,来人,去把太子、中书省官员、左御史大夫,还有那个刘伯温都给朕叫来,一起听听,朕的政策如何不合理了!”

心情才好一些的朱元璋,听到朱橚一下子将自己三大政策都给批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大声的说道。

很快皇帝召集的官员,一个个都来了。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身布衣的刘伯温。

胡惟庸看向他的目光有些忌惮,皇上召集刘伯温来做什么,难不成他还有翻身的机会么?

“刘基,朕来问你,大明享国六百年,是六百五十年,还是三百年!”

看到刘伯温,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直接问道。

“这,六百半自然是六百五十年。”

刘伯温看着朱元璋,自然不愿意说实话,只能违心说道。

“还敢骗朕,哪个王朝有过六百年?!”

朱元璋简直要气疯了。

“父皇,不管是六百五十还是三百,现在都无从得知,何必因此生气。”

朱标对于刘伯温的本事还是十分敬佩的,他也当过自己的老师,此时自然尽力开脱。

“老五,你来告诉你大哥,你说我大明享国不超过三百年的依据是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