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群策
第151章群策
皇帝话音一落,绘兰苑便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这些年来,端王给人的固有印象已从活泼可爱皇家小宝贝变成病弱也许会拖后腿的嫡皇子。
云襄更不必说,常年不在京中,除了隐约的聪慧之名,就只有先襄王嫡亲的外孙女这个名头能唬人了。
当然,前阵子她敬上的雪灾防治条疏与治疫方也是极有用的。
另有几位消息格外灵通的,已知道红薯是云襄的庄子上产的。不管她与皇帝之间有着怎样的交易,那些红薯顺利换到了大批的粮食是不争的事实。
再加上这回的建议,谈垣觉得似乎也没什么由头可以用来反对。
无规矩不成方圆,可皇家的规矩,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皇帝见他们面面相觑,却显然没人打算出头反对,很是满意,笑道:“对辅国王妃的建议,卿等可有意见?”
“陛下,”谈垣率先表态,“王妃所说的宣传一事,就交给礼部吧。”
六部之中,礼部最是清贵,也最重规矩,很不必担心行事出格。
谈垣三朝老臣,为人很是清正,却不古板。又与国子监祭酒交好,手头上能用的人很多。
皇帝自是答应,叮嘱道:“辞藻不必华丽,也不必讲究骈四俪六,略雅正,朗朗上口最佳。”
“臣明白。”谈垣一脸郑重地拱手应道。
这回的宣传要比雪灾时更慎重,更激励人心才行,谈尚书揽了活儿,已在心中默默盘算起来。
同样是天灾,并有战祸,他并不觉得这是君主的德行出了问题,让上苍降罚,而是——
天将降大任!
不仅是谈垣,其他几位尚书与阁老们都是这样想的。
见谈垣顺当地接了差事,也都纷纷开口,很是提出了几条管用的建议,气氛一时间很热烈。
户部尚书何安简直要热泪盈眶。
要不说云襄提的建议不新鲜呢,何安为着给国库攒点银子,也不是没动过这样的心思。
可也仅是动过心思而已,叫他说出来,那是不成的。
时机不对,提了就是要命。
现在可好了,陛下很显然是支持的,他也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皇帝谈兴正嗨,眼瞅着要错过午膳的时辰了,皇太后那边传了话儿,让皇帝以朝事为重,慈安宫那头已自行开席了。
“传膳,赐宴。”皇帝留了年纪一把又迸发出热血情怀的老臣子们用膳。
送进宫的土豆由御膳房做成了简单的土豆焖鸡,两边都上了一些。
方阁老尝了一口,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土豆焖鸡是荤菜的缘故,总觉得比先前的红薯味道要好些。
做臣子,遇着昏君,很容易生出弄权的邪念。可遇上明君,也很乐意有一番作为,在青史上流芳百世。
陛下心性强韧,胸襟手腕皆不缺,虽如今面临困境,可这当口,竟出了红薯土豆这样的新作物,也是运道。
在场的俱是人精,吃着土豆,就不免想到先前抢购红薯的浪潮,莫非——
皇帝倒没这样想,红薯已换了很大一批的粮食,云襄又出了几个好主意,俨然不大缺粮了,土豆的话,他想直接运到边关,让将士们先尝个鲜。
皇帝这头如何君臣一心且不提,慈安宫中也是热火朝天。
女眷们对云襄所提的拍卖会很感兴趣,纷纷要求加入,就连一向只爱念经的太皇太后都送来了她用了十几年的一串檀香佛珠以及一支据说是先帝亲手涉及的凤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