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三计
第146章第三计 皇帝不由苦笑,太宗一代圣君,威望不逊于开国高祖,他何德何能敢跟太宗相提并论?
就是想效法太宗,都没几分自信。
他一向只敢说肖似先皇,哪里敢往太宗头上蹭点儿光?
云襄见了他的表情,很有点儿无奈,诚然,太宗值得人敬重,可她没想到皇帝将太宗摆在那样高的位置上。
“陛下,太宗昔年仅一个方针,”云襄微微叹道,“要么你自己跪,要么揍到你跪。陛下现在有所顾虑,是因着此战胜败难料。若胜,再如何根深的高门都要仔细掂量,能不能经得起陛下一怒。若败,前朝的下场就在那儿摆着。”
“不错。”皇帝脸色凝重道,“如今咱们一家人俱在一处说话,朕也不说场面话。别看镇北关是保住了,可北狄的战力远胜当年,柘都与陌玉仅是先锋,有北狄第一勇士之称的伯屠随扈金刀可汗,未至阵前。北狄悍勇,朕的镇北军也不差,此战必胜,但朕估摸着将是惨胜。”
“陛下既有这样的信心,那军心民心可安矣。”云襄笑道。
皇帝松了口气:“有王妃这句话,朕这提着的心就放下一半了。”
“陛下圣明,天必佑之。”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个时候,若是说两句好听的,能让皇帝增加点儿信心,云襄是不会吝啬的。
她微微笑道:“陛下,关于此战,臣妇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你说。”皇帝含笑看着她。
端王妃果然甚是聪慧敏锐,重定世家序列,令皇家尊贵无敌,收回盐铁,限制高门,这是他做太子时就在考虑的事情。
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
他曾跟温毓提过,永安伯府虽是老牌勋贵,算来也是高门那一挂的,可永安伯府从来是跟皇家站在一处的。
温毓也没让他失望,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可行性与顺利实施所需要的条件。
若没有云襄的晒盐法,没有红薯土豆,那么最少要等到他登基十年之后,才能试着推行。
可现在,云襄说只要此战胜了,时机就到了。他也知道有些冒进了,可他一向是锐意进取的人,也是时候让那些高门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真正的主宰了。
“首先,陛下主战,甚至是力主死战。那就成立临时统宣部,将陛下的意思广而告之,此乃卫国之战。并通令镇北关,战功卓著者,可封侯。凡战死或因战致残者,令一子承父职,家人享受军属待遇。”
“其次,京中武勋子弟,除嫡长子之外,凡是成年的,皆往镇北关见见世面。”
“其三,从太医院挑选二十个身体强健的太医,从明日起,我将给他们进行为期一旬的军医培训,尽量不让任何一名军人死于治疗不力。”
“其四,筹款筹粮。三日后,我将在如意楼举行首次拍卖筹款。拍卖物包括先襄王遗物,莲华寺禅慧大师亲自手抄的经书,开过光的佛珠,端王送我的定情鲛珠,一些海外的新鲜玩意儿等等。拍卖所得全部充作镇北关粮饷。”
“另一方面,接受商户捐款。凡捐款十万两以上,皆赐义商之名,可参与明年的皇商角逐,优先享有新盐的代理权。凡捐款二十万两以上,可允许一名子弟参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