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律法的威严
第517章律法的威严 按照新的人口政策,不再允许家族以宗法处置族人,处置家生子也必须报备官府。
可是,任何一个新的政策与法典的推行,都是缓慢而有序的,且过程未必顺利。
皇帝先前因国库空虚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于其他方面则难免有些轻忽。
江南之地文风鼎盛,百姓对新政策并不抵触,推行还算顺利。
但总的来说,效果不算明显。
这是因为江南豪族林立,三四个倒下去,无数个站起来。
且,他们自诩傲骨,瞧不上韩杨两家对朝廷的拥护,一意觉着本族宗法才是完美的。
因他们顽固,其余的小家族则在犹豫观望,能有如今的成果,还是因为江南之地文武皆是朝廷委派,新官上任干劲十足。
其他地方,情况便是比江南好些,也是有限。
因有家生子的存在,完全依法治国显然不符合国情——家生子的存在就在于一个忠字,完全受控于主家。
一旦对他们的掌控失去了效力,又如何能保证他们的忠心呢?
端王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建议对家生子的处置不必由官府经手,只由主家报备便可。
然而,叫端王说,无论如何,律法必须要凌驾于宗法之上!
他所提的新法,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违法必究。
在这个基础之上,废除亲属连坐。
皇帝其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他确实想借着这回的风波情理朝堂,可是事情大了,他才发现,照他原本的计划,他手下那几位猛将也保不住。
且都不是自个儿违法乱纪,都是被连累的。
这冤的,都没法儿说。
先前,律法之中,有用爵位抵嫡亲死罪,出银子抵其他罪责的条款。
对于不报官,双方谈妥,选择私了的,官府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然而,这一项,透着十分的不公平。
有的时候,百姓的一条命,或许还不如达官显贵的一条狗值钱。
那些为官做宰的尚且不敢如何,他们的亲属是怎么起了仗势欺人的心思,并付诸实践?
那城乡伯的表弟难道不知道自个儿同城乡伯府关系疏远,根本轮不着他来狐假虎威?是什么给了他底气?是谁纵容了他?
当地官府在其中充当了什么角色?难道就因着地域偏远,皇帝不会细致问到此地,就觉得城乡伯的面子比高祖亲自定下的法典好用了?
于寒门学子而言,十年寒窗,进士及第,进入朝堂,从六七品到高位,中间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
有才有德有能力,被皇帝赏识,被同僚欣赏,被下属敬重,难道就因着亲属不着调,就要引咎辞职?
高门显贵更不必说,本就亲戚多,出纨绔的基数大。好容易有个能拿出手的,被拱到朝堂上,站稳脚跟,就被拖后腿的巴拉下来,冤不冤?
是谁犯事儿就办谁,绝不姑息,绝不纵容。
杀了人就偿命,重罪就服苦刑,轻罪就轻罚。
该如何便是如何,不以人情避让,不以人心偏倚。长此以往,人人皆知律法威严,不可触碰,便不会有人轻易地以身犯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