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摸金派与发丘派的由来
1970年
谢援朝也还是一个刚刚二十岁的毛头小子。但是他的经历已经超过了大多同龄甚至三十多岁的人。
因为那个年代很穷,大部分人家都吃不饱但是家里孩子比较多。所以谢援朝家里也不例外。
谢援朝上面有一个姐姐,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家里早早的就给她找了个人家嫁了过去当人妻。
虽然嫁出去了一个,但是家里依然还是穷的叮当响。谢援朝的父亲在纺织厂上班,他的母亲是个标标准准的家庭妇女。平常也就跟正常妇女一样,在家做做饭,忙活忙活地里的活。
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他的父亲一个月三四十块钱来撑起这个家。谢援朝的奶奶死的早,他的爷爷也是独自一个人把谢援朝的父亲拉扯大。
谢援朝的爷爷是个红色老革命,打记事起,就记得他爷爷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有很多纸,上面都有一个红色五角星的印章。还有各种各样的奖章。
他爷爷没事的时候就会给他讲年轻时候打仗的故事。什么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等等。
谢援朝那个时候还小听不懂,虽然听不懂但是也会配合着爷爷聚精会神的听爷爷讲。
那个时候的谢援朝还以为爷爷在讲故事逗自己开心。
直到爷爷给了谢援朝了一个物件。
这个物件不算太大,表面光滑,前端尖锐,锥围形下端,镶嵌金线,色泽漆黑透明,火光下有润泽光芒,形容起来就像是老虎的牙齿,尖尖的长长的。
爷爷告诉他,这东西叫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锋利的爪子,先浸沟在巂腊中七七四十九日,还要埋在龙楼百米深的地下,借取地脉灵气八百天,一寸多长,乌黑甑亮,坚硬无比,符身携刻有“摸金”两个古篆字,有护身之用。
更是代表了摸金校尉的身份象征,只有这个行业的翘楚,才会有这个摸金符。而且摸金符在现在总共也没有几个。所以更是罕见。
谢援朝起初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听爷爷说的特别神秘,于是就追问爷爷,让爷爷给他讲这个东西的来历。
爷爷笑呵呵的说小孩子知道那么多干啥,说了你也听不懂。于是谢援朝气哄哄的也就不再问了。
在谢援朝18岁这年,爷爷把谢援朝叫到了屋子里,告诉了他摸金符和摸金校尉这个身份的意义。
摸金校尉这个称呼可以说是从古一直流传到今天。真要追溯的话,那就得说几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曹操!
那个年代是一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无时无刻的都在打仗,打仗就需要有兵,粮,钱。
可是无休止的战争已经把百姓压榨的饭都吃不起了,怎么给部队提供多余的钱财和粮食呢。于是曹操便派兵开始四处寻找古墓,用挖出来的东西变换成钱财和粮食来壮大自己的部队。
有的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盗墓还要分派系呢,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派系的分工不同,会的绝技也不同。
摸金派的成员叫做“摸金校尉”,无师徒传承之名份,唯以“发丘印”、“摸金符”、“寻龙诀”等物为凭,进退有章,攻守有法,盗亦有道,鸡鸣灯灭不摸金,盗不离道,敬鬼神而远之。
发丘派的成员叫做“发丘天官”或“发丘中郎将”
摸金派”和“发丘派”的分工不同。“摸”是打探、探测的意思,“发丘”是动土、挖掘的意思。
也就是说,摸金派的职责是发现墓穴、探测墓穴、评估墓穴的情况,相当于战场上打探消息的先行军。所以摸金校尉在分金定穴一术上颇有造诣。
在墓穴的规模一般、危险系数不高的情况下,作为“先行军”的摸金校尉会执行盗墓的责任。
但在墓穴规模巨大、盗墓关键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则由手段更加高明的“发丘中郎将”来接手。从地位上来讲,发丘中郎将显然要高于摸金校尉,算是他们领导。
据说曹操赏给“发丘中郎将”每人一枚“发丘天印”,天印上刻着八个大字“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摸金派和发丘派便隐没了踪迹,毕竟盗墓求财那只是救急之用,长久如此定会被天下人耻笑。虽然曹老板不拘小节,口口声声说着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这挖人家祖坟的事儿,还是少做为好,毕竟身份不一样了。
摸金派的“盗墓宗旨”是来者不拒,但凡被摸金派发现的墓穴,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武朝臣均无法逃脱摸金派的“魔掌”。
摸金派的门人行动相当谨慎,因此习惯“单干”,毕竟盗墓是违法乱纪的勾当,成群结队的盗墓难免会被官府盯上。
发丘派
发丘派与摸金派截然相反,发丘派只对大墓感兴趣,并且从不单干,每次“倒斗”之前都要召集人马,化装成商旅之后再行动。
发丘派的门人来说,盗墓只是副业而已,他们通过盗墓获得的暴利做生意、开赌场,成为商贾巨富。或者与官方合作,专注于考古学术研究,由此已经脱离了盗墓者的行列。
所以,虽然发丘派出身较高,但岁月流逝,他们已经改行,成为了盗墓的上游产业。真正专注于倒斗的,却也是摸金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