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回定制新衣龙凤庄
王虎望了一眼面前众人,随即开口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吧,龙儿和凤儿,就一起携手出入各大场所,青梅和腊梅,就一起远远跟在他们身后,以应对突发状况,万一有什么事情被迫分开,彼此之间也能有法应对,小李子,和明天你们准备收的那个丫鬟,就时刻跟在你们身边,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而青梅和腊梅又不能发现的,就由你二人想办法向她们通风报信。”
小李子应道:“小的遵命。”
萧成竹说道:“春梅,等到明天二小姐收了如意之后,就由你来教他,做我王府内的丫环婢女的规矩。”
青梅回到:“奴婢遵命!”
萧成竹说道:“现在时辰也不早了,你们也都各自早些回房休息去吧。”
萧成竹又对王虎说道:“夫君,我们也回房休息吧。”
次日清晨,兄妹三人吃过早餐,便坐着马车出了王府,而驾马的,自然是唯一出来的男仆小李子,青梅和腊梅则是坐在了小李子的身后。
坐在马车内的,自然是王玉龙、王玉凤和王玉会这三兄妹。
刚出王府,小李子就一边驾车,一边问道:“公子,小姐,咱们先去哪儿啊?”
王玉龙说道:“先去龙凤街道的龙凤庄,给二小姐挑几身好衣服。”
小李子应道:“好的,公子,三位公子小姐,你们都坐稳了,不消半刻钟,我们就到了。”
果然,半刻钟不到,他们就已经来到了龙凤街的龙凤庄。
小李子将马车停放在了专门停放马车的后院。
兄妹三人一起车,带着丫鬟小厮,从前面的正门走进了龙凤庄。
所谓的龙凤庄,其实就是一家大型绸布庄,主营蚕丝收购、丝绸生产、服装制作、布艺裁缝等业务。
这龙凤庄乃是东方商贸行名下产业之一,而东方商贸行名下有三分之二的产业,都是全国联营产业,而这龙凤庄也是其中之一。
走进龙凤庄,庄内工人都纷纷跟王玉龙和王玉会打着招呼。
“少东家,小姐,你们来了?”
“少东家好!小姐好!”
“欢迎少东家!欢迎小姐!”
“少东家!小姐!敢问这是哪家小姐?”
……
王玉龙对一名伙计问道:“你们大庄主可在庄中?”
那名伙计很是恭敬的回道:“请少东家和小姐稍候,我这就去请大庄主前来。”
那名伙计离开没多一会儿,现有两男一女来到王玉龙他们身边。
这三人一同向王玉龙和王玉会躬身行礼。
“龙凤庄总庄大庄主禹千殇参见少东家,参见小姐。”
“龙凤庄总庄二庄主禹千寻参见少东家,参见小姐。”
“龙凤庄管事,巧云阁阁主左巧云参见少东家,参加小姐。”
王玉龙抬手道:“都免礼吧。”
三人一同谢恩道:“谢过少东家!”
三人一同起身,望向了对面的三人。
“不知少东家何小姐今日前来,有何事吩咐?”禹千殇随即望向了王玉凤,随即开口说道:“不知这位小姐,是哪家千金?我怎从未见过?”
王玉龙回道:“近日王府所发生之事,想必禹庄主也已有所听闻。”
左巧云试着猜测道:“莫非?她现在就是王府的二小姐?”
王玉龙解释道:“正是,不仅如此,从今往后,她也是东方商贸行的实际掌权人,其中自然也包括这龙凤庄。所以从现在起,我不再是你们的少东家,而你们新的少东家,就是我王府的二小姐,王玉凤。”
听到王玉龙说这话,禹千殇三人就立马再次躬身行礼道:“二少东家好!”
王玉龙听到这个称呼,不免有些好奇,便惊讶道:“二少东家?你们为何如此称呼?”
禹千殇解释道:“平日里我们都叫你少东家,已经习惯了,现在突然换人,我们一时适应不过来,反正你们现在也都是一家人,不如我们就一起称你们为少东家。为了区分身份,便以大当家和二当家相称了。”
王玉凤说道:“如此也正合我意,甚好!小女子初来乍到,诸事多有不懂,日后还需向各位请教,更需得兄长指教。且凡事还是以兄长为主,我只是从旁协助就好了。”
左巧云笑道:“二少东家谦虚了。”
王玉龙再次:“既是如此,也罢,那就这样安排吧,我想母亲也不会有异议吧,正好你们三个都在。就麻烦三位,给你们的新少东家,做几套合适的冬装吧。而且布料,针线与绣工都要装备最好的。”
左巧云信心十足道:“大当家,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给二少东家选最好的布料,用最好的针线,选最好的绣工。敢问二少东家,你要选什么样的花色布料?总共需要做几套?”
王玉凤说道:“就做三套吧,至于这个花色嘛,还是先看看再说。”
王玉龙却抢着说道:“三套太少,就做十二套吧,你们老东家可是发话了,给王府二小姐做衣服,无论是什么都一定要选最好的。对了,除了衣服,谁也要给他做九双,至于要求,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禹千殇应道:“我们都明白,不用多说,再者说了,她现在可是我们的少东家,料子与做工自然都是要用最好的。”
王玉凤听到这些话,都极为震惊,很是不可思议的说道:“什么十二套衣服?九双鞋子?这也太多了点儿吧?会不会太过于铺张浪费了?”
王玉会笑道:“才这么点,哪算多呀?再者说了,这都是我们自家的产业,又不花钱,怎么能算得上是铺张浪费呢?”
王玉凤还是有些不情愿道:“可是无论是绸缎原料还是做工,都是需要花销的,既然都是最好的,我估计价钱也都不低吧?”
王玉会说道:“最多也就几百万两银子而已?你可别忘了,你现在可是东方商贸行的少东家,每个月的进项少则成百上千两,都则成千上万两,你还在乎这点银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