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澹子下天坑 - 乌江战纪 - 大背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乌江战纪 >

第019章澹子下天坑

不等一一述来,又一个花季已过,进入了第二年冬,虎安山草原刚下了一场大雪,银装素裹。万风寨主果五源披雪求见瞫夫人。这果五源,虎安山的名人,果氏部族的首领。

且说万风寨果氏,据说与古巴子国的附庸果氏国人同脉,来自远方,大约在今四川南充。

早在瞫氏进入草原之前多年,不知是何原因,更不知费了多大劲,果氏的一门支系就进了丹涪水流域,在万风林海一带生根。这支果氏人,善于识别、种植果树,尤其以鸭脚树最为有名。鸭脚树,当时也称蒲扇树,就是银杏树,又称白果树,雌雄异株,是与恐龙同时代的古老树种。

果氏曾与瞫氏发生过数次你死我活的地盘争夺,后来见瞫氏反客为主,已成气侯,便第一家主动与瞫氏讲和,归于瞫氏,并与两河坝郑氏一样,是虎安山瞫氏最牢固的同盟部族和坚定的支持者。

果五源今年已过花甲,头发却一丝未斑白,听说是平生多吃果氏部族的干果。天坑在果氏领地范围,因此历代以来,天坑牢营的主管便是果氏头人。

因之,果五源,既为万风寨寨主,又为天坑牢营的主事,虎安宫格外多几分尊重,故他能直接求见夫人。

果五源这次求见夫人,只为向她引见一位远方来的客人。

不是什么样人,夫人都会见的,因此果五源先说明了求见夫人的原因,介绍了客人的基本情况,说客人系蜀国鹄鸣山(今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人氏,姓杜名漪,字清涟。

杜清涟是蜀国鱼凫氏蜀王望帝杜宇之后,后来鳖灵建立了蜀国开明王朝,杜漪的先祖不愿看到这个结果,就迁至鹄鸣山。

杜清涟多年习老子学说,颇有根基,自以为蜀中学者已无有其右者,于是出了蜀国,拟到老子故里楚国去淘见识。

一年多前,杜清涟到了巴国都城江州,顺大江到枳都,再进了丹涪水,准备从郁水转盐水进楚国,正值巴国与楚国开战,不能成行,听说万风林海有一观云林学舍是老子的弟子澹子当年闭关读书的地方,他想到一时不能入楚国,于是来到观林云学舍,却发现并无读书之人,大失所望。先因战事,后因伤寒,住了三个多月。

万风寨主果五源见杜清涟是一个脱俗的高人,想让他留下来,将来或是有大用,比如办个乡学,于是想尽办法让他在学舍中长驻。盛情难却,杜清涟便先应承下来。

听了果五源的介绍,夫人感叹道:“这么多年以来,观林云学舍,终于有了第二个真正的主人。”

果五源陪笑道:“是啊,是啊!”

且说观林云学舍,是多年前丹涪水极负盛名的一个去处,是唯一处与读书有关的小建筑群,里面有一段往事——

约一百多年前,虎安山瞫氏首领传到瞫棹。

这代瞫氏掌门人性情狂暴,喜欢滥杀无辜,尤其喜欢割了别人的耳朵,有人说根源在于他自己的耳朵从小有点背。无人不怕他如老鼠见了猫儿,能躲则躲,民怨极浓,不敢出口,以目传怒,随时都有暴动的可能。

世间偏有不信邪的人。一年仲夏,老子李耳的弟子澹子来到丹涪水峡门口相氏部族。

澹子,越国人,是老子晚年回故国陈国居住期间收的弟子,到陈国被楚国所灭,老子遭亡国之痛,不得已逃往他国,最后客死于秦国,澹子一路跟随到秦国。

老子死后,澹子离开秦国,过剑门关,欲取道蜀国、巴国,转进楚国,沿路游历,随后回故国,刚进丹涪水,逢夷城一带发生奴隶骚乱,便在峡门相氏暂住下来。

澹子见了相氏首领相石,一番老子学说,相石从未听过,感觉深沉,留下住了一月余。

澹子听说了瞫棹的暴政,喜欢教化人的习惯犯了,要进虎安山,相石劝止不止,只得陪他到草原面见瞫棹。

瞫棹与数人在虎安宫中与澹子相见,听他卖弄学识。

却说巴人最信乌鬼,除了崇拜天地日月山川等,尤其崇拜祖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白虎神廪君就是白虎巴人最大个的祖宗,宁可相信神鬼的指示,不愿相信他们认为的“歪理邪说”。

澹子不识趣,道:“我来丹涪水才一月余,多有听说邑君滥杀无辜之事,邑君何不自省?纣王、桀王,拥天下之兵,一旦失德,尚不能自保……何况一个部族首领!”

瞫棹大怒:“你有几颗脑壳,敢爬山涉水来揭我的短处!我这才明白,割耳朵无用,舌头才是最该割的!”

相石见澹子不听自己之言,果然惹怒瞫棹,无异于是自己把他送上了断头台,急忙道:“目今反奴余孽,表面降服,贼心未死。我听了老子学说,大约是教人听天由命,澹子此来,正可让他教化奴隶,少惹事端。”

瞫棹怒道:“我看他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许并非老子真传弟子。”遂不听劝,又兼有小巫师火上添柴,瞫棹令将澹子下入死牢秋后行刑,行刑前先割去舌头,省得他见了神灵乌鬼乱告状。

时有万风果氏部落头领果峰在场,道:“此人是老子的弟子,又素有虚名,杀了他,史上将留骂名。”

瞫棹不屑道:“史书是写死人的,关活人何事!”余怒难息。

著名武士郑柏,时任虎安山山师将领,见澹子性命不保,出座从容道:“邑君,此人凭三寸不烂之舌,混迹于各国。我听了他的学说,或是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最能害人,不如撵出草原,更资助些财货,让他去周边害人!况且,一个缚鸡无力之人,何须污了我武士的宝剑。”

郑将军这套滥辞,在这荒唐邑君听来,入耳入心,更兼瞫棹向来最听郑柏之言,便道:“撵出草原!”

澹子出了虎安宫不远,万风寨主果峰赶来道:“澹子一路辛苦,不如到我寨中小住几日,蓄养点精气,再赶路不迟。”

澹子于是随了果峰,到了离草原仅数十里的万风林海中的万风寨。

澹子在果氏游了几处风景,十分喜欢,听说林海中有一处崖壁上天然生成一幅八卦图,传说是巫咸天师所布的,始并未信,及去一看,心有大悟,感觉到老师的学说在乱世之中难以传播,不如在深山中潜心修身,以待天时,决定定居。

当时,士阶层崛起,达则为官,穷则退而为师,百家争鸣,孔子首创私学,三教九流都有形式不同的私学,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已成共识,许多周游列国的名士从私学走向历史舞台。

澹子想在丹涪水授私学,传播老子学说,借万风寨之力,砍伐树木,收割茅草,在断崖前空地上修了一座面积不大的学校,取名“观云林学舍”,意为此处上观白云,下观林海之意。

说是收授学子,哪有人来学,倒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发现是个混饭吃的好地方,赖在学舍不走,仍尊称澹子为师。澹子本是极富同情心,又有万风寨相助,权当做些好事。

一日,澹子见一只巨形怪龟,长着鸟一样的头、毒蛇一样的尾巴,伏在门前,直径约与成人等长,信为神物,焚香迎入学舍,供养起来。

斗转星移,几度春秋,郑柏因屡次谏劝,已渐渐不得宠。伴君如伴虎,越是曾经得宠的人,失宠后落井下石的人也越多,下场往往更惨,这一年,郑柏犯了个大忌讳,瞫棹将其打入天坑。

天坑,乃是草原边上的一个很大很大的深坑,人不知其宽长,更不知其深浅,巴人眼中,就是一个吃人的黑洞,他们相信连天空的雄鹰也不会知道有多大。

传说,天坑中毒虫猛兽成群,下坑之人无一幸存,且死得极惨。

最让当地巴人害怕的是说死在天坑中连鬼都做不成,魂儿不能升上来,也有说不知魂儿飘散何地,总之享受不了后人的供品,他们宁可在短暂的人生中受尽磨难,也不能到漫长的另一个世界里做野鬼。

因此,大约从瞫武子时起,打入天坑就成了草原上最最残酷的刑法。

澹子听说郑柏将被打入天坑,回想当年的救命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对天下大乱非常失望,当然凭他的修为,不能说是厌世,或者还有他自己的想法,外人不懂,不顾众人劝说,自愿陪郑将军下了天坑。

澹子下天坑之后,果峰当年委派照料他的几个果氏人在此安居,一代代往下传,偶耳有外地来的所谓读书人来这里“研究学问”,实际上是混饭吃,名为学舍实为难民所的观林云林学舍处于半死不活状况。

好在住在里面的果氏后人沿袭祖先勤劳的品格,再加万风寨遵祖先果峰遗命长年资助,才没有关门大吉,慢慢成了万风寨一个特殊的子部族,人数不多,不仅不向万风寨承担义务,若有困难,反而有补贴。

果如澹子所言,几年后,虎安山大部族发生大规模奴隶暴动,幸得被后世称为虎安山历代以来五大高手之一的瞫诃率兵弹压,并软禁其兄瞫棹,扶植棹子瞫隆提前继承爵位,方才再次中兴了瞫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