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远戍敦煌道6
中国之历史所以如此多彩多姿,英雄迭出,由于战争之频,战事之起,皆因‘女子玉帛’之争夺,两者之间,又是以‘女子’为主,‘玉帛’不外取悦女子或争取‘女子’的条件而已。所以,战争的根源在于爱情,或说在于男人,在于女人,在于男女之间的一种**望,都是说得通的。
由此证明,以美女作为‘连环计’武器,确可以‘用之则行,舍之则期待,’移风易俗,旋乾转坤,小者能令朋友翻脸,兄弟争风;大者会引起宫廷政变,国际纠纷。貂婵的故事虽是虚构,但写得非常精彩,她的一颦一笑,一啼一媚,莫不痛快得淋漓尽致,其一反一正,一纵一收的手段,真是变化无测,拍案叫绝。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汉司徒王允要暗算董卓,以玉环交给貂婵,授以密计,先将她许给吕布做妻子,却又被送到董卓那里去。这董卓正是吕布的义父,朋比为奸,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大独裁者。以后习俗相传,以讹传讹,再添油加醋,遂成一段香艳刺激的故事流传至今。董卓和吕布虽名为父子,却都是好色之徒,王允这般安排,简直是狗咬狗骨的阴谋毒计。貂婵周旋在此两人之间,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能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娇嗔媚啼,蹙眉飞眼,把两个权倾朝野、威震八方的英雄,玩于股肱之间,卒至制造出磨擦局面,董卓竟死于吕布的戟下。后人有诗咏叹:‘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秦凤仪亭。’
除粉红色**之外,还有很多‘连环计’武器,最了不起的要算张仪,他凭那‘三寸不烂之舌’居然拆散六国合纵,奠定秦国帝业的基础。时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选婿用谋,也施用了连环之计,成为千古美谈。”
第三十六计走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这辞意是说,全军退却,避强待机。这种以退为进的指挥方法,是符合正常的用兵法则的。
这是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俗语说的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究竟‘走’是不是上计?有两种解释:一是‘八宝’出奇,计穷力尽的时候,一旦能够逃出敌人的包围圈,正所谓死里逃生、虎口脱险,其欢喜心情,真莫可言喻,故称之为上计;一是相反语,是那些战场败兵的一种精神胜利法。走者跑也,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是迫于无奈,主动是缺乏信心。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却,也非英雄末路。这里所指的走,是因环境已处于不利,设法转往别地另起炉灶、谋东山再起之意。无论哪一种战斗,不管是文是武,谁都没有‘常胜’把握,在战斗过程中的小胜小败,若隐若晦状态,瞬息万变,不机警不能应付,不变通无以达权,盖所争取的并非暂时得失,而是最后胜利,最后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五分钟的人。
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非懦夫。走有很多种方式:有‘弃甲曳兵而走’者,有‘有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有‘道不行,乘桴于海’者,虽走的动机不同,但避祸与受迫害的心情则一样,这样的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会那么从容轻松。逃亡偷渡的固不必说,就是孔子去鲁,老子出关,也会弄得‘惶惶然栖栖然’呢!
‘走’也有两种意义:有一走了之的;有一走更不得了的,这要数刘邦的‘鸿门宴’之走。再像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苦身戳力,灭吴兴越,尊为上将军,但他却认为‘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遂毅然弃富贵抬敝屣,置孥妻于不顾,悄悄地逃入三江五湖,归隐而去,苟全性命于盛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样一走,便一了百了。
再说一个一走不得了的人物,那就是伍子胥。他因父兄惨被楚平王杀害,只身逃亡,偷渡韶关,乞食吴市,历尽艰难险阻,千苦万辛,卒见用于吴王阖闾,兴兵伐楚,九战而陷郢都,毁其宗庙,掘平王之冢,鞭挞其尸,报父兄之仇,这就是一走而不得了的例子。
大抵‘走’是不得已的事,被迫而走,便有深仇大恨,起码会咬牙切齿。一去不回犹自可,若‘浪子’回头来,那就血泪横飞了。这是人之常情,也是理固如此。中国人的‘跑劲’历来闻名于世,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恐怕将来还会是这样。历史上的公主蒙尘,王孙落难,已司空见惯;老百姓的东逃西走生活,更是与生俱来。年荒则跑诸四方。世乱则铤而走险,官来奔走骇汗,兵到亡魂丧胆,贼至狼奔豕突,俗语有说:‘贼来如篦,兵来如如梳,官来如剃。’试问在这三重威力之下,没有一套跑的本领怎行?此也可见三十六计中,为什么‘走’为‘上计’的原因。
说起来,‘走’才是最基本的计策。堂堂三十六计,计计用走,可保万无一失!不过,话又得说回来,究竟‘走’算不算是一种计呢?照道理看,凡要决定对付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两个原则:干或不干,亦即走或不走。要干自然要用计,不干也得想法脱身。可知‘走’原是一个大前提,本身不是一套谋略。譬如:伍子胥偷渡逃亡,用的是‘金蝉脱壳’之计;刘邦脱险荥阳和白登城,用的也是‘金蝉脱壳’和‘美人计’。孙膑孔明的退兵,用的是‘虚张声势’之计,甚至历史上的大老千徐福,想逃脱秦始皇的控制,便使用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的‘无中生有’之计。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在被控制得愈紧的时候,其‘走’的花样也愈见精彩。花样,其实就是计谋。为了明白这种关系,只可谈谈‘走’与‘不走’、利或害的关键问题,你自然从中领悟。有这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说在事态严重,该走而不走,应当机立断而不决的必会招致更大的麻烦与危险。在激烈的战斗中,谁都想摧毁敌人,或‘擒贼擒王’地把敌方首领置于控制之下,或伤害,或软禁。虽不置于死地,也折磨个半死不活,或改造成一个软性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意志薄弱的自不必说,刚勇的必想办法逃脱。因此,有化装潜逃的,有借故远走的,有夺关斩将而逃的。
所以,‘走’的方法千变万化,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走’,二是‘武走’。历史上‘文走’的例子很多,多半用‘瞒天过海’、‘金蝉脱壳’等计。如孙膑诈癫脱祸,一走了不得;伍员化装偷渡,一走又了不得;孔尝偷过函谷关;吕不韦巧计归异人。‘走’得最多的莫如刘邦,他脱险于鸿门宴上,被困荥阳,逃出白登城,都凭张良、陈平摆的走计。但他们两人都是长跑健将,深懂‘走’计之妙,所以他两人屡次冒险逃亡,还教导别人如何逃跑,如唆使韩信归汉,悲歌散楚兵,设计安刘,张良自己还要避祸而上山寻道。这些都不失‘文走’之类。‘武走’是要经过一番剧烈血斗的。最著名的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春秋时重耳逃离晋国,唐明皇避难入蜀川。此中走的最频、最凶的要算曹操,他自行刺董卓未遂而逃亡开始,一生的际遇,都是一样奔奔跑跑,可借那位矮子张松骂他的话作证:‘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克,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战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秀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这当面的嘲笑,痛快淋漓,也可见曹操的跑术如何了。
从这里看来,‘走’这一计,并不是懦弱的所为,‘走’得越多越危险的,往往成就的事业越大,这就是‘多难兴邦’的意思,当‘走’的经验越积越多的时候,应付逆境就容易。问题在于能跑得脱,不是‘逃跑不成身先死’。
‘走’的好处既是这样,但‘不走’的坏处又怎样呢?关键何在?例子也不少。如:文种不听范蠡的劝告,贪恋禄位,卒被勾践赐死;韩信功成不退,遭未央宫之祸。大抵在富贵场中,肯定的都属急流勇退,提得起、放得下的胸怀宽阔的人物;赖死不走的全是贪婪之辈,舍不得地位享受,甚至刀锯加颈时还自我吹嘘,那只有死路一条了。江湖绿林好汉最爱逞能说:‘大丈夫既然被执,要杀便杀,要剐便剐,何必多言?’这就是不会‘走’的死脑筋一个!奸雄曹操也说过:‘孤一旦去位,不知几人为王,几人为帝,不得慕虚名,避实福。’嘴上说的是多么漂亮,但骨子里他却打算‘其为周文王乎?’居然更示要儿子‘称孤道寡’,肯定不走了。
有很多参考价值的故事,正说明‘走或不走’的抉择。晋献公的宫廷惨变时,太子夷吾不走即受害,其弟重耳逃亡就成霸业。楚平王杀伍奢,想斩草除根,长子伍尚不走就遇害,伍子胥走了便能灭楚复仇。以皇帝来说,唐明皇仓皇(惶)逃四川,就因一走才牟复兴。由此可见,走与不走,要全看环境而定。”
“这就是我对三十六计所作的全面解释。希望各位将士悉心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日后安邦定国、守卫边疆而竭忠尽智。但是,我还要声明一点,真正用在战略战术上的计谋策略,还远非仅此三十六计。为此,我还总结了另外四十八条计谋,用以续接三十六计,合称八十四计。这续接的四十八计,你们可要记录好了,切不可等闲视之。”
说着,宋克金又翻开一页书本,开始讲道:“这续接的四十八计,我只给你们简明扼要地说一下,至于其事例和意义,希望你们自行领悟。当然,你们领会之时,要结合一下《三十六计》以及《孙子兵法》、《孙子注》等兵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才是我和慕容将军这次教场说法的目的。
你们都听清了,这四十八计就是:一计先发制人;二计后发制人;三计落井下石;四计虚张声势;五计明知故昧;六计诈癫扮傻,这有点苦肉计的味道;七计阴奉阳违;八计阳奉阴违;九计狐假虎威;十计扮虎吃猪,装憨讹人;十一计扮猪吃虎,反客为主;十二计借艇割禾,也可以说是借水行舟、借风使舵、借力返魂;十三计以无制有;十四计以有制无;十五计以假乱真;十六计以真乱假;十七计开门揖盗;十八计移花接木;十九计投石问路;二十计顺水推舟;二十一计以毒攻毒;二十二计斩草除根;二十三计银树开花;二十四计过桥抽板,也就是过桥拆桥,与三十六计里的上屋抽梯并不完全相同;二十五计杀鸡儆猴;二十六计移尸嫁祸,也就是栽赃陷害;二十七计激将计;二十八计缓兵之计;二十九计将计就计;三十计离间计;三十一计请君入翁;三十二计分瓣梅花计;三十三计一箭双雕,也就是一石二鸟;三十四计二桃杀三士;三十五计三缄其口;三十六计四海为家,计计用走可保万无一失;三十七计五鬼闹判;三十八计六亲不认;三十九计七擒七纵;四十计八字打开;四十一计九九归一;四十二计十面埋伏;四十三计东山再起,此计有走计隐含其中;四十四计西风劲吹;四十五计南辕北辙;四十六计北捣山狼,即是说直捣敌之老巢;四十七计中立不倚;四十八计发奸摘伏,这一计是说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十八计。也许其中的个别计谋你们搞不明白,比如八字打开、南辕北辙、中立不倚等等。其实,八字打开,也就是开门见山,公开自己的秘密,无所隐蔽,达到秘而不秘;南辕北辙,也就是故意兜圈子的意思,让人摸不清你的规律,曲折迂回、曲线救国;中立不倚,乃是儒家保持中间路线的中庸之道。至于其他计谋,便可以引申意会而理解运用了。”
“好!宋将军所讲的八十四计,使我全军将士大开眼界,收益非浅,实乃可喜可贺!今日教场说法就到这,明日我们继续开讲。”
慕容天水说完,起身挥展令旗。
帅台之下,三军将士列队回营。
这正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
敦煌,西域戈壁滩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又迎来了新的一天,这已是大梁开平三年即长安安庆三年(909年)仲冬十一月十四日。她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无比温和地躺在党河西岸。但是,她却是边陲重镇,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所以此地必须进驻大军,用以维持城关秩序以防外敌侵入。“丝绸之路”,由中原古都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都要经过这敦煌城;但“丝绸之路”便在此地分为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北路出玉门关。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设置了敦煌郡。李暠于西凉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在此建都,永建二年(421年)北凉沮渠蒙逊率众二万,三面起堤,以党水灌城,西凉国亡。唐武德二年(619年)在此置州,因南有鸣沙山而称敦煌为沙州。
如今走进敦煌,会看到变幻莫测的仙境。我作为说书讲艺人,给各位讲讲这里的故事,希望你们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莫高窟
鸣沙山
玉门关
公路两边仿佛腾空起了两道海浪,虚无缥缈,变幻莫测,宛如仙境,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西在浪里出没。令人骤然醒悟,看见了海市蜃楼!
嘉峪关到敦煌每天有一趟班车,是中午2:30开出,路上大约需要五到六个小时才能到达敦煌汽车站。那一天的时间异常紧张,因为假如赶不上这班车的话,就只好租车到敦煌去,而租车的费用是可观,至少要五六百元。两地之间的出租车司机一鼻孔出气,少于五百大元就诸多胡言乱语,根本没有诚意跟你谈价钱。
不过我们终于赶上了班车,才上车还没坐稳,车子就开动了。我庆幸我那本中国地图册上居然还有嘉峪关汽车站的电话,提前打电话预订了两个位子,否则我们只好多花几百块冤枉钱去坐出租车赶往敦煌了。
到敦煌已将近晚上8点,天仍然亮着。他们说,这里大概晚上9点多太阳才落山。我们本来通过旅行卡订了一间酒店,但是价格不便宜,总是不甘心,想着淡季还要这么贵实在太冤枉了。在敦煌汽车站街对面看见一间招待所,于是就拖着皮箱进去跟人家侃价,一路磨下来,以标准间一晚上一百块成交。
月牙泉边遭遇骆驼礼遇
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准备好要出发去鸣沙山月牙泉了。
鸣沙山在敦煌城南约5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成的,狂风起的时候,沙山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像军乐一样,轻风吹拂的时候,沙山又发出似管弦丝竹似的声音,因而叫做鸣沙山。人说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二是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会痕迹全无。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为水面看上去酷似一弯新月而被称为月牙泉。田震的那首《月牙泉》唱的就是这个美丽的地方。大侠有空的话,也可以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走一走。
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着河水,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仍然清澈透亮,而且千年不涸,真是让人称奇。不过近年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
鸣沙山月牙泉是要骑骆驼游玩的,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骆驼这种动物表面上看去很温顺善良,而人们也一直对它们抱以这种认识,实际上骆驼是非常倔强,它要是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一点没商量。不过好在我们这些人一贯友善,不论是骆驼还是马还是狗狗还是猫咪对我们都很好,这点不用担心。
骑骆驼最惊险的是骆驼起身和蹲下这两个过程,那出其不意的“忽悠”一下,好像坐疯狂过山车似的,失重得厉害。至于骑着骆驼在沙漠里漫步,那就是一种乐趣了,骆驼走动的时候起伏很大,颠簸得非常有节奏,一摇一晃地还很享受
膜拜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离敦煌市区大约25公里,素来有“东方艺术明珠”的美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存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接近五百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两千多座,题材大都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风情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莫高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在藏经洞中就曾出土了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五万多件,艺术价值极高,可惜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我曾经看过一篇学术文章———《学界的斯坦因屈辱情结》,就是针对古西域的文化遗产和文物的流失进行反思。去过西域的人,没有不知道斯坦因和斯文赫定的,这两个家伙打劫了不计其数的历史文化遗物,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们揭开了中国西域历史谜团的一角,世人得以开始进行系统地考古考察活动,但是作为中国人,他们那种可以称之为卑鄙的偷盗欺骗行径让人无法接受。这种对于宝库遗失的惨痛是深刻入骨的,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发麻。
如今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建起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的是部分原洞窟,这样做既保护了洞内文物,也丰富了参观内容,值得一看。
阳关故址邂逅海市蜃楼
玉门关故址离敦煌大约有八十多公里,在西北方向的戈壁滩上,与阳关刚好呈相反方向,和敦煌组成一个三角形。古代丝绸之路从敦煌分为南北两路,敦煌是南道与北道丝路的分界点,向北经玉门关进入哈密、吐鲁番等地,向南经阳关进入楼兰、若羌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