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7问题答疑 - 潜意识知道答案:认识你不知道的自己 - 朱建军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附录7问题答疑

附录7问题答疑

与子人格相关的问题

1

问:一个内心和谐的人,他的子人格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可以用意象举例说明一下吗?我想象出了几个子人格,但自己也不清楚子人格之间的关系,这到底好不好呢?

答:如果想通过意象来看一个人内心的和谐程度,我们需要看这个人内心的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对子人格进行拆分,首先要看各子人格之间是否认识;如果彼此认识,他们的关系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彼此喜欢,还是彼此讨厌,还是有什么别的一些感受。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比较和谐,他的子人格之间关系也会比较和谐。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内心的子人格之间不太认识,有很多单一的子人格,或者这些子人格之间都是比较负向的感受,可能他的内心就不那么和谐了。我们经常会有这种体验,内心会冒出一个自我批判的声音,这个声音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子人格表达对想做这件事情的子人格的一种态度。可以推测,这两个子人格的关系不怎么和谐。

如果一个人内心比较和谐,他的各个子人格可能彼此比较熟悉,甚至可能都是朋友关系。当然,每个子人格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肯定会有不同,但如果每个子人格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同理心,就能够包容彼此。

2

问:怎样转化子人格?

答:说到转化人格,首先我们得把这些子人格拆分出来,找到我们有哪些子人格,然后针对每一个子人格,看看这个子人格有什么样的喜好,有什么特征,主要会有哪些情绪,在什么情况下会出来。

这个问题可能隐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你可能不太喜欢这样一个子人格,认为他需要转化。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看看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子人格,这个子人格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看子人格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面对和接纳。面对就是我们要站在他的角度,真正去感受他,看见他。而只有接纳他,才有可能让子人格发生一些转化。

企图转化子人格,对他做一些调整,就违背了面对和接纳的原则。所以在不接纳的视角下去转化子人格,肯定是没有用的。

3

问:几个子人格之间经常闹矛盾,让我有点儿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大家有类似的感受吗?最后怎么解决的?

答:这种感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我们想做一件什么事,或者有某种感受,可能就会听见内心有批判的声音,或者对立的想法。

意象对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反求诸己。子人格之间有矛盾,经常互相攻击,让你不舒服,感到痛苦。要舒缓不舒服和痛苦的感受,就要先去体验这些感受,先看看感觉到不舒服和痛苦的子人格是谁,把他们分别找出来,问一问他们为什么会闹矛盾,各自的感受是什么。站在每一个子人格的立场,去感受每一个子人格当下的感受,分析他遭遇了什么。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只是分别站在那几个子人格的立场上,不带批判性,接纳性地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不要带有任何目的性。一旦抱着“我要来调和你们”的目的,就没有办法实现自然转化了。

4

问:意象对话、子人格、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如果子人格之间有很大的冲突,有没有方法实现内在自我的整合?

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可以先把意象对话理解为一种心理咨询的技术,或者心理咨询的疗法。子人格是意象对话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技术。

无论是意象对话,还是子人格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可以说,潜意识是意象对话或者各个子人格进行交流的平台。

如果子人格之间有很大的冲突,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这些子人格。就像现实中有两个人不太和睦,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这两个人的性格、脾气等各个方面,以及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过去经历了什么,等等,才能更好地去调和矛盾。所以重要的是认识他们,而不是去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认识子人格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现内在自我整合的过程。

5

问:子人格意象是怎么形成的?

答:通常来说,子人格有先天形成的子人格和后天形成的子人格。先天形成的子人格跟荣格所说的心理原型有关,我们先不谈。我们看看后天形成的子人格。比如,小时候我被人打了,很希望妈妈抱抱我,结果我妈说:“你真没出息,这都不知道还手,真没用!”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形成一个创伤性的子人格。

成人的子人格是对小时候受伤经历的一个应对,所以子人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这些生活经历出现的。

6

问: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差很多,怎么整合?

答: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意象对话认为我们有很多的子人格,这些子人格的年龄可能与我们的实际年龄相差非常大,而每个子人格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特质和倾向。

比如,我们常常说每一个女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少女,这个少女永远渴求粉红色的衣服,渴求浪漫的爱情。我们看到这个子人格的时候,去认识她就行了,不用纠结年龄的问题。

在学习意象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成长得好的学员,尤其是女学员,她们真的会有那种返老还童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气质,外在呈现与自己的生理年龄完全不相符。这说明,其实我们的内心是不完全受生理年龄限制的。

7

问:子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还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不断增多或者减少?是不是子人格越少,生活得就越好?如何控制减少子人格?

答:我们认为每一个子人格,都是我们人格的一个侧面,他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创伤性的子人格被疗愈之后,他就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子人格,或者消失,或者几个子人格会整合为一个子人格。但并不是子人格越少,我们生活得就越好。

如何控制减少子人格?我觉得在子人格的整合过程中,最主要的不是减少自己的子人格,而是不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认识自己,弄清楚为什么自己希望减少子人格。

8

问:主人格和子人格的区别是什么?主人格能否控制其他子人格?平时生活里我们做出不同决定的时候,到底是某个子人格做出来的,还是主人格做出来的?

答:在意象对话的理论体系里没有主人格,我们把不同的人格侧面都称为子人格。确实有一些子人格会占主导的地位,可能经常都是他们出来,我们就把这些子人格总称为主导子人格。

我们可以把所有子人格看成手机里不同的app,而主导子人格就是在前台运行时间最长的app。但主导子人格不一定会控制其他子人格。

可能有的人的主导子人格会有控制性,会比较容易出来。

也有一些人存在一些比较具有控制性的子人格,但这种控制性的子人格以一种非常隐蔽的方式存在,平时不太能够让人觉察到他的存在。当面对不同的选择,需要做决定的时候,这个子人格会突然间被这种情境激活,跳出来做决定。

所以,不同的人,子人格之间的关系模式会非常不一样。

与意象对话相关的问题

1

问:我可能属于想象力比较弱的人,练习时常常想不出什么。有时候会有东西出来,可是理性会觉得不科学,忍不住去分析,总之就是进入不了状态,怎么办?我是不是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答:刚开始学习意象对话的时候,如果看不到意象,没有很自然的画面出来,非常正常,很多人在刚学的时候都会这样。

不仅仅是做意象对话,其他一些深度的心理体验可能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深入潜意识的时候,会遭遇一些阻抗。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