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事败
其实吧,造反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像人家李二陛下造反时,这厮就占尽了这三项。
年轻时造隋朝的反,拉扯大旗,哄了老爹,再叫上一帮兄弟,打打杀杀,仁义智谋,隋唐多少英雄啊,引后人多少遐想。
到后来老爹做了皇帝,对占名的长子和占势的次子犹豫不决,好吧,儿子帮你解决问题。直接又在玄武门造了老爹的反。
这人一辈子能造反,敢造反,并且造反成功的毕竟少之又少,而李二陛下却把这三样都占全了。只可怜了隋炀帝和唐高祖,这隋唐交接的两代帝王,都被祸害在了李二的手里。所以说李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造反成功了。
但谁知道造反者,人恒反之。
多少年后,风水轮流转,他的儿子也造反了。
首先要说的并不是已经被不少人马发现并盯的死死的太子李承乾,而是李二的第五子齐王李佑。
这个齐王李佑,是阴妃所出,自小就有些不学无术。这也没什么,在皇家贵族中,这样的子弟还是很多的。但是架不住这货比较倒霉。前有长孙皇后所出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受尽宠爱,这也罢了,他们是嫡出的,没法比,可还有个不差两岁的吴王李恪,聪颖过人,连太子李承乾都要侧目。相较起他们来,他在李二陛下的眼中,文不成,武不就,简直是不学无术的废物一个。
可偏偏他还是自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可是“天才”的父亲却忍受不了儿子这样愚蠢无知!他将从前教导吴王李恪的一个长史权万纪赐给了齐王,那长史也是个耿直的,居然想再教一个吴王出来,克尽厥职,将齐王李佑弄的苦不堪言,也生了反抗之心。贞观十九年,这两人闹腾得太厉害,消息传到了长安,圣人派了人来查,齐王一慌,居然派人将权万纪给射杀了。三月初,在一帮蠢货的怂恿下,居然还要造反了!
这个白痴!
李二陛下对朝政的控制权不是白瞎的,各地的消息也很快传进了宫。
李二陛下大怒,竖子不孝,居然放肆至此!立即派了李世勣前往讨伐。三两下就把齐王给逮回了长安,赐死了。宫中阴妃也就此沉默。
但是事情不止于此。
齐王李佑谋反的事中,牵连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人名曰纥干承基。这个纥干承基是太子李承乾的卫士,却不知怎的被牵连到了齐王案中,被关押在大理寺的狱中,按罪当处死。他就那根导火索。
四月初一,纥干承基上书告发太子谋反。
此事一出,举朝皆惊。
李二陛下初接到奏折是不信,这太子好好的,谋反做什么?你以为人人都像齐王那个蠢货一样,没两把刷子还敢谋反找死?
李二陛下本要直接把这个“诬陷”太子的人给宰了。但有一个人却慌了,你道是谁,却是魏王李泰。
这魏王李泰看太子的事情败露了,正乐得一颠一颠的,可怎么回事,阿爷居然不信?这怎么可以,多好的机会啊!他也是慌了神,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一时居然替纥干承基做起证来,来证明他的嫡亲兄长太子殿下是真的有谋反滴!
急切过度的他没有注意到众臣们看他的诡异而惊讶的眼神。
天上掉下个大霹雳砸在了李二陛下的头上,炸得他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的嫡长子,已经正式册封了太子,并且宠爱有加的大儿子要造反,还是另一个宠爱的儿子告发的。这让人情何以堪?这差不多是玄武门事件的贞观朝版吧?
惊怒交加之下,李二陛下吐血了,吓住了所有的人。消息传到后宫立政殿,长孙皇后直接昏死过去,病势加重。
但身为帝国的最高领导人,该办的事一定要办,该查的人也不能放过。
皇帝的人立即封锁了东宫,开始查证。一件件的事情开始摆上来,造反确有其事。参与的人还不少,汉王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杜荷(杜如晦之子)、赵节(长广公主之子)。很好,一个个都是皇亲国戚。
李二陛下几乎想哭了,对这些人,他不说宠爱有加,但也不曾亏待吧?
汉王李元昌,唐高祖李渊第七子,善行书,又善画马,笔迹妙绝,偏偏心胸狭隘,做错了事,他不过手书斥责一番,竟埋怨至此吗?
陈国公兼兵部尚书侯君集,已是位高权重了,日后承乾登基,他便是国丈,还待如何,莫不是要挟天子以令天下?
杜荷,莱国公杜如晦之子,皇十六女城阳公主之驸马,为驸马都尉,官至尚乘奉御,封襄阳郡公。正是他定下谋反之计,欲要诡称太子暴病,引圣人前来探视,以兹成事。齐心可诛!
赵节,长广公主之子,无才无德,圣人待之也不薄,为何也要谋反?
瞧这一串子,儿子、兄弟、亲家、女婿、外甥,看得人几乎要吐血。
太极殿上,圣人亲审,问承乾:“为何谋反?”
承乾对曰:“无他,全为自保也。”
圣人不解,承乾一指四弟李泰道:“阿爷自贞观十年分封诸王叔兄弟,诸人皆已付藩地,唯有魏王与晋王留京。晋王年幼,父母不忍远离倒也罢了,可为何独留魏王于京?如今年岁渐长,魏王也已成年,有妻有子,早可独当一面,为何仍不叫其就藩?若无他意,何至于此?”
圣人无言以对。从不知自己一番为父的私心,不过是想心爱的儿子常伴身边,却不想引起另一个儿子的猜测,从而闯下大祸,再无翻身的可能。
众臣听得此话,皆是默默,待圣人问及,唯魏征直言以答:“圣人待魏王确殊宠过议。”圣人听了,忽如老了十岁。
实在想不到,对太子与魏王的宠爱会引起如此大的纷争。若说起来,这十分过失里,承乾占了七分,另三分却是圣人自己的。
原本愤怒的心,被冷却之后,一半成了歉疚与自责,想到在立政殿躺着的长孙氏,更是心痛。养不教,父之过,小时候的承乾多么友爱仁孝,哪知到如今却是这般样子,叫人情何以堪?而对承乾的处罚也难以决策。
犹豫许久,终究狠不下心赐死,只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其余参与此事的人等,皆赐死。及此,圣人也流下了一把辛酸泪。
立政殿内,多日以来,晋王李治与长乐公主、豫章公主等人皆轮流服侍在长孙皇后床边。
这一二年间,长孙皇后的身体便不好,前一段时间好些,不过是由于太子“浪子回头”罢了。到如今却知道承乾不过是假作戏,装与他们看的,而且还意图谋反,这件事还是另一个儿子青雀亲自告发的。这样的打击让长孙皇后孱弱的身子再也受不住,便倒了下来。
多日不分昼夜的服侍,让长乐公主明丽的容颜也变得憔悴不已,听得前朝传来的消息,暗松了口气,道:“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谋反是死罪,虽然李承乾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谋反未遂,但是证据确凿,抵赖不掉的。
长乐公主又问宫人:“城阳如何了?”
宫人道:“公主伤心不已,这两日几无开口之时,进食也甚少。”
想到这个别扭的妹妹,长乐公主叹一声。城阳公主从小的性子不大讨喜,待出嫁后,日子也过得不咸不淡,谁想那妹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头一回出头,便把自己的脑袋给玩掉了。若是别的事还能求阿爷饶他一命,别让城阳小小年纪就当寡妇,可这是谋反大罪,不被牵连就不错了,谁敢去说情?
正想着,却听宫人道:“城阳公主殿下来了。”
长乐公主一愣,果然是妹妹城阳已进了门,不由上前去道:“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