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村民来瞧
寅时一刻,意伊起床,把三李兄弟也都叫了起来。
院子里,炉灶里燃着火,顶上的石板盖被取掉了,火焰燃起来,将院子照耀得亮堂堂的。院子中间一饭桌,三李兄弟排坐在一个方位,面对着意伊。意伊在院子西墙上竖了一块石板,在上面用刀子刻了整面石板的字,并用木炭涂黑,使其醒目。
意伊手执一根削剃光滑的竹蔑片,指着石板上的字,问:“可有认识的字?”
大龙和二虎均摇头,朱雀伸手指着石板说:“第一个字我认识,是人对不对?”
“没错。”意伊面露赞赏。朱雀眼睛亮亮地,满目喜悦。大龙这时吼道:“师父,那个字我也认识。”
意伊微笑点头。大龙就得意地翘起嘴。
意伊笑意更深,道:“这篇文,你们必须在十天之内能默写。所以,都给我集中精神。”
意伊的神情变得严厉,三人都挺直了背,那点起床的懒意全消散在意伊严厉的神情和话语中。
意伊指着石板上第一行字,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完一遍,他看向三人,吩咐,“照着我刚才念的念一遍。”
三人开始念,大龙念了两小句,后面就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二虎跟着混了两句,朱雀一口气念完了四小句。大龙听了,跟着朱雀把后面两句念了。二虎磕磕巴巴地没跟上,最后一小句硬是没能念出来。
意伊什么也没说,继续教。只这次他一小句,一小句地教,连教了三遍,才继续下一小句。等整段句子分次教了三遍后,他再连在一起教,教了五遍。之后,他再让三人读。这一次,三个人都能顺溜地读完整了。
意伊严肃着脸,没有表示出满意还是不满意。只继续按照这样的节奏教下一小段。
“苟不教,性乃迁。教以道,贵以专。”
等三人学会这一小节后,他又和前面教的连起来,教了整整十遍,再让三人读,三人也顺利读下来了。
意伊看着三人,说:“这一段你们会读了不算,还要会写会背,能解其意。首先,你们得学会写。那里有几块薄石板,看见了吗?一人去拿一块来。炉灶前有几节冷却的木炭,也都拿一节来。”
三人听话地按照意伊地吩咐做,从石砖垛上取了脸盆大小的石板,又从炉灶边捡了木炭。
意伊看三人还挤在一个方位,就道:“一人坐一个位置。”
朱雀和二虎就坐到了两边去。意伊道:“看戒尺,我动哪一笔,你们就动哪一笔。”
意伊就像教幼儿园学生一样,一笔一划地指导三人。等写完三个字。他走到桌边,去看三人写的字。全都歪歪扭扭,和蚯蚓爬似的。不过也有爬得像不像之分。朱雀的字虽不好看,但基本能认。二虎和大龙的字辨认就有些艰难。意伊瞧了瞧,最后手把手教导三人写了几遍。
“用水把石板洗干净后再重写。”意伊吩咐。
三人拿去石板去了厨房,洗完石板出来,意伊丢去一块麻布:“把水擦干。”
三人犹豫,好好的布用来擦水,多浪费。
“按照我说的做。”意伊强硬道。
三人挣扎片刻,还是纷纷依照意伊的话行事。
这再写出来的字,比第一次好了不少。至少是能辨认了。蚯蚓弯也没那么严重了。
意伊这次表扬道:“不错,比上次进步了。”
意伊继续教后面的内容,一共教了120字言才停下。石板面上就刻了120字。
教完后,天也大亮了。意伊对三人道:“这些字就竖在这里。随时可看。下午我再为你们释其意。现在,去舀饭吧。”
米饭是今早煮的,意伊没让朱雀分心去煮饭,他自己时不时进去添个火。也就把饭做好了。菜是昨晚的野鸡和野兔。朱雀在意伊的指点下,弄了道炖鸡和一道红烧兔。不算美味,但还算可入口。
饭后,意伊开始布置新的任务,他对三人道:“今天,你们的任务就是和我一起建造厨房。速度不能太快,至少得花个四五天时间。”
速度不能太快,三人互相看一眼。也就是他们师父才能说出四五天算不太快的速度。
意伊领着三个正式编收的徒弟,在房子西边的空地上砌墙。意伊负责封砖石,三人负责搬递。站成一线,一个传一个,一直传到意伊手中。活干得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快到晌午的时候,靠近北边石板路一边的墙壁砌好了一大半。整齐光溜的墙面,看了定叫人惊叹。因此,中午,从石板路上路过的村民,纷纷停了下来。眼睛看着那一面快砌好的墙,那地面上错落平整的石面,还有那精巧的灶台,都快瞪凸了。
“瞧见没,我可没说大话。”其中一个村民,指着下面,对其他人说。他昨儿个傍晚无意中路过,瞧见这里,就对其他人说了。大伙好奇,今天得空一起来这里一探究竟。
意伊封好一块石砖,转头看向站在路上的村民。
其中一个年龄较长,国字脸,脸上布满皱纹,但是却精神奕奕地老者双手搁在锄头把上,代表众人开口:“左兰,你自己建房?”
意伊点头,微笑道:“是呢,我在这边建个厨房。”
“咋不找大伙一起帮忙,那几个娃娃是谁家的?没见过。”老者指着三李兄弟,询问。
意伊道:“他们不是咋村的。是镇上的,我新结识的。”
“你这墙弄得好,那地也铺得好。那是灶台?好看呢。城里的样式?”老者一边赞叹,看着左兰的目光带着深意。按说左兰是不可能会打灶砌墙的,但是他就是会。亲眼所见,做不的假。只能追溯到左兰以前的家世去了,看来是不平常啊。
意伊点头:“是,是城里的样式。大户人家的灶台都是很大的。”
老者点头,又问:“你跟谁学的呢?”
“曾经家中有个师傅,很擅长这些工事。我耳濡目染,时不时也悄悄跟着上手一翻。如今我仔细规划琢磨后,也能赶上那师傅的五六分水准。”
“原是这样,你家以前是干啥的呢?”
这就问到最关键的了。意伊露出一副落寞的神色,叹气道:“刘爷爷,这以前的事,我都不想提了。就想着在这山清水秀的新林村,坐看云起,赏日出日落,听风声雨声,还有各位叔伯爷爷们的号子声。”
听得最后一句,一群老爷爷们都露出呵呵的笑声。被意伊喊了一声刘爷爷的老者也笑迷眯地,说:“左兰啊,你读过书吧。”
“读过。略认得几个字。”
“难怪呢,说话就是文气。我看你们这就四个孩子,我让我家狗儿来给你搭把手吧。”老者热情地说道。
意伊感激地道:“谢谢刘爷爷,只这正是农忙的时候,大家都忙,刘爷爷您家,也就河西叔和安树两个壮劳力,我咋能麻烦他呢。我这里四个人就够了。”老者口中的狗儿叫刘河西,是他的二儿子。
听意伊这么一说,老者一想,也对,刚才考虑不周。家里现在虽然秧都插得差不多了,但总归还没清闲下来。还得再忙一阵子,才过了农忙时节。工造之事可以等,农事可不能等。错过了时节是要影响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