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汉哀帝宠爱佞幸汉贤臣进谏被斥
董家亲友杜陵的忧虑,并不是杞人忧天。
尚书仆射郑崇等大臣,也对皇帝破坏朝廷规矩,过分宠信董贤兄弟,十分忧虑,担心这样做,会危及朝廷根本,伤害朝廷治理。
尚书仆射郑崇多次上书皇帝,劝谏刘欣说道:
“陛下:
近些日子以来,大臣们对朝廷的封赏过滥,治理混乱,大多心怀怨恨。
董贤对朝廷并没有建立任何特殊的功劳,却受到陛下过分的赏赐、恩宠,甚至受封为侯爵,严重违背了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引起了大家的非议。
臣私下以为,陛下违背祖宗规矩,危害甚大,将会让朝廷的规章制度毁于一旦,担心陛下对董贤的贵宠过度,将会遭致天下人的怨恨。
臣私下以为,对驸马都尉尊崇过度,凝聚天下人的怨恨,并不是保全和尊崇驸马都尉的正确方式,希望陛下三思。”
刘欣听见尚书仆射郑崇的指责,不以为然,勃然大怒,他脸红耳赤,大骂尚书仆射郑崇道:
“郑崇啊,你真是一个嫉妒成性、多管闲事、目无君王、说话危言耸听的家伙!
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宠爱一个心爱的臣子,能够对国家有什么危害呢?
退一步说,就是朕把大汉的江山社稷,全部交给驸马都尉,也是朕的权利。
谁人敢说,驸马都尉就没有任何功劳呢?驸马都尉大人与朕亲近,朕最了解驸马都尉大人的功劳。
驸马都尉全心全意、忠心耿耿地侍奉朕恭,不仅协助朕躬批阅奏章,处理国事,协调各种关系,而且还为朕解忧,为朕带来愉悦,扫去朕心中的疑虑,帮助朕恢复健康。
驸马都尉还常常替朕出谋划策,处理国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别人不知道驸马都尉的功劳,难道朕也不知道,驸马都尉的聪明才智,建立的不朽功绩、赫赫功勋吗?
群臣众说纷纭,喧嚣纷扰,只不过是朕宠爱驸马都尉稍稍多了一些,引起了奸佞小人的嫉妒仇恨而已,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尚书仆射大人,犯得着你这个家伙,上纲上线,指桑骂槐,肆意指责朕的不是吗?
尚书仆射大人此言,岂不是在含沙射影,暗中影射朕的喜好,指责君王的过失吗?”
刘欣刚愎自用,拒不接受仆射郑崇的谏言。尚书仆射郑崇听了,感到十分恐惧,自思道:
“陛下心胸狭窄,不能够容忍不同意见,一定认为我的进谏,是在影射皇帝的断袖之癖。
我郑崇一心为国,对陛下耿耿忠心,想不到为了这件事,深深地得罪冒犯了皇帝。
为了避免皇帝报复我的冒犯,我还是急流勇退,退出这个是非之地吧!”
仆射郑崇当然十分清楚刘欣的心思,心里十分忧虑,开始思考脱身之计。
果然不久,刘欣多次借尚书仆射郑崇的公事办得不好,严厉地谴责责骂郑崇。
尚书仆射郑崇见状,更加恐惧担心,越发萌生了退意。
恰好此时,尚书仆射郑崇的脖子上长了一个毒痈,很是疼痛。尚书仆射郑崇遂准备奏请刘欣,允许他提前退休。
但郑崇长期侍卫宫廷,非常了解刘欣的隐秘心思,知道皇帝决不会对冒犯善罢甘休,饶过自己,让自己安然退休。
所以,尚书仆射郑崇一直谨小慎微、低调行事,不敢向刘欣贸然提出自己的退休计划,以免遭到皇帝的突然报复。
君臣关系,走到了紧张难堪的地步。
2
尚书令赵昌,奸邪狡诈、诡计多端、十分善于谄谀。他素来痛恨仆射郑崇的正直公正,与仆射郑崇志趣不投,格格不入。
尚书令赵昌与仆射郑崇一样,长期在内廷供职,看见刘欣对待郑崇的冷漠不满态度,很快揣摩出了皇帝的心思,知道刘欣记恨郑崇,已经疏远了仆射郑崇。
尚书令赵昌见状大喜,遂趁机向刘欣告密,诬告郑崇说道:
“陛下:
微臣发现,郑崇与宗族中的人,交往十分密切。臣内心怀疑,郑崇首鼠两端,两面讨好,恐怕其中一定有什么奸谋产生。
如果郑崇与宗室侯王勾结,臣担心有不可预料的非常事件发生,请陛下追查惩处。”
尚书令赵昌的密告,正击中了刘欣的心病。
刘欣闻奏,非常赞赏,称赞尚书令赵昌道:
“多谢尚书令大人的提醒。郑崇这人,喜欢交朋结友,与人一团和气,与宗室侯王交往过密,一定心怀叵测,志存高远,朕将严密关注。”
刘欣认为事实确实如此,于是下旨,招来仆射郑崇询问,声色俱厉地责问仆射郑崇说道:
“郑爱卿啊,你时常干涉朕的私事,数说朕宠爱驸马都尉的不是,公开让朕难堪。
如今,你的家里也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门庭若市的,你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呢?
为什么你可以这样做,却偏偏要对朕说三道四,干涉约束朕交朋接友呢?
莫非你结交宗室侯王,也暗藏有什么险恶阴暗的心理,不可告人的阴谋吗?”
仆射郑崇知道刘欣猜忌,表情淡淡地回答刘欣说道:
“陛下:
臣家虽门庭若市,高朋满座,但臣的心里却清静如水,容不下一点渣滓。臣反思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并没有特殊的嗜好,言行举止,也干净得很。
敬请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