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汉君臣商讨边计佞幸臣扰乱国事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星河灿烂876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4章汉君臣商讨边计佞幸臣扰乱国事

给事中息夫躬,大司徒王嘉,向刘欣施礼完毕,君臣就转入了议题。

刘欣首先笑盈盈地发话道:

“两位大人:

朝廷举行廷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以定夺。

对于国家的重大事件,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凡夫俗子所能够作出决断的。

所以朕留下两位大人,征求意见,希望两位大人能够进尽忠言,协助朕做出决断。

两位大人不用拘礼,我们君臣言归正传,继续讨论防范边塞蛮夷的问题,以便做出最终的决定,加紧实施。”

见皇帝在朝会上肯定自己的建议,留下自己和宰相王嘉,单独商讨边塞大计,息夫躬更加得意。

等刘欣发话讨论,息夫躬生怕大司徒王嘉在皇帝的面前否定自己的意见,就率先抢着发言,对刘欣说道:

“陛下啊:

微臣之所以向陛下提出防范边塞蛮夷的计策,并不是臣信口开河,异想天开,而是臣心里有十分深刻充分的理由的。

近些年来,天朝灾异屡次出现,微臣一直暗中担心,恐怕一定会有非常的事变发生。

这些年,曾经发生了荧感星侵入了心宿星的位置,而太白金星又高而有光,闪烁不定的情况,还曾经有角宿之星,为河鼓星宿所遮蔽的天象,如此等等,一系列天象变异的非常事件。

按星象占验之法,这种种天象变异,都是朝廷将要发生兵祸灾难的征兆。

经历这些天象变异后,天下谣言四起,民间百姓也以种种方式,转相传递这些灾难的征兆。

叫做西王母‘诏筹’的麻杆或秫秸,经过了许多郡、国,甚至到达了京师长安,引起了天下官吏百姓的骚动不安。

臣私下担心,如此下去,恐怕必将有意外的非常变乱发生,如今唯有镇服天下,安抚民心为上。

微臣建议陛下,立即派遣一个大将军,代表皇帝,去巡查边塞部队,顺便整顿一下边塞武备。

可以先斩一个违法乱纪的边塞郡守立威,以重新树立大汉朝廷的威信,安抚民心,以达到威慑震动四边蛮族,安定边塞的目的。

臣以为,用这个计策,就可以应合天象变异,缓解上天的震怒,安定军心民心,抑制非常情况的突然发生。”

刘欣一听,深合己意,深以为然,对息夫躬的计策大为欣赏,大声赞扬道:

“宜陵侯所言,大有道理。

朕也深知,如今的边塞将帅官吏,大都颟顸骄横,违法乱纪,不听君令。

如果不斩杀这些为非作歹之徒,不足以立皇帝之威,去震慑边塞的蛮夷之辈,防止他们扰乱边庭。”

刘欣转过身子,询问大司徒王嘉说道:

“大司徒大人:

宜陵侯大人提出的这个计策,杀将立威,震慑塞外蛮夷的方法,大人认为如何呢?

司徒大人以为,是否可以立即在边塞实施呢?”

刘欣年青多疑,见识很少,做事优柔寡断,害怕做错事,贻误国家大事,心里十分困惑。

他就用亲热和蔼的语气,笑眯眯地去征求大司徒(丞相)王嘉的意见道。

大司徒王嘉,却不赞同息夫躬的计策,暗自思忖道:

“看样子,陛下已经被息夫躬这个家伙完全蒙蔽了,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我们汉朝廷历代君王,对待官员、蛮夷,都讲究以德服人。

如果我们汉朝廷使用这样的欺骗手段,运用阴谋诡计,去对付忠心耿耿的匈奴汗国单于和尽忠职守的地方各级官员,不够光明磊落,光明正大,并不恰当啊!”

见皇帝诚恳地征求自己的意见,大司徒王嘉,立即直言不讳,坦诚地回答刘欣说道:

“陛下:

微臣不赞同宜陵侯大人的意见。

微臣听说,引导下民,身教胜于言传,靠实际的行动而不靠虚假动听的言辞;应验天象变异,要靠实质有用的内容去感动天地神灵,而不靠表面的虚假文章,去欺骗使诈。

下民的地位,虽然卑微弱小,人微言轻,如蝼蚁一般,但如果对他们使用诈术,去欺蒙哄骗他们,可以欺骗一时,不能够欺骗一世。

长此以往,必将因小失大,彻底失去朝廷的威望和信誉。

更何况对于聪明睿智,洞察一切的上天神明,难道可以用虚假不切实际的言辞,去随意欺骗的吗?

臣以为,实际上,如今朝廷动荡,边塞不宁,天灾频繁,天象变异不断,大都是由人祸造成的,是臣子们处理朝政不当,所造成。

上天显示天象变异,是想以此来告诫人间的君王,想让他们觉悟反省,改正过自己的失,诚心诚意地推行善政,造福百姓的。

臣私下以为,民心欢悦,百姓安居乐业,上天自然就心满意足,十分满意了。

某些善辩之士,只看见事物的某一方面,有时就荒谬地用自己的意思,去附会星象变异,凭空捏造出匈奴汗国、西羌蛮夷将要发难的预言,谋划大动干戈,设下权变的计策,这不是应合上天的正道。

从前的时候,如果郡府太守、封国国相等二千石高官有罪,他们都驱车奔驰到皇宫门前,反缚自己的双臂,接受法律的制裁赴死,恐惧朝廷的法律,到了如此的地步。

那时,朝廷都是用法律法令准则,去处罚他们,而不是用欺骗使诈的手段,去虐杀他们。

如今,能言善辩的人,却如此谈论建议,要想用欺骗使诈的手段,去虐杀官吏们。

臣以为,这是破坏安定,制造危难的办法,是夸夸其谈而使听者高兴的话语,实际上不可听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