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解司隶左右逢源王太后重提旧案
岁月匆匆,纷扰多难的一年时间终于过去了。到了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欣的皇权渐渐稳固。
然而,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新年伊始,刘欣却并没有感到一丝的放心和舒心。
建平元年的新年刚过,朝中大臣们就提出了一件旧时案件,要求皇帝及时处理。
想到这个棘手的案件,刘欣就隐隐有些不安,感到十分烦恼,十分担心。
白虎殿里,端坐在龙椅上的刘欣,一边漫不经心地批阅着司隶校尉解光的奏章,一边忧心忡忡地思考这个问题:
“朕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个旧案,在这个时候,被大臣们重新提了出来,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这会不会是太皇太后陛下和新都侯这些人,以及那些还没有驯服的家族势力,不满意朕继位以来拨乱反正的举措,别有用心的反抗举动呢?
他们肆无忌惮、大张旗鼓地这样做,显而易见的,不是在挑战朕的皇帝权威吗?”
想到太皇太后陛下对待这个旧案的态度,刘欣忧心忡忡,禁不住停下手中的朱笔,默默沉思起来。
2
这件旧案,是由司隶校尉解光的上书引起的。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的新年过去,朝廷的政务刚刚步入正轨,司隶校尉解光,就秉承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懿旨,在朝会上,公开上奏皇帝,重提成帝当年绝嗣的案件,请求重新审理。
在奏章里,司隶校尉解光慎重其事地请求皇帝,立即批准重新审理这件旧案。文武百官也纷纷附和,认为司隶校尉解光的意见很对。
刘欣知道这件案件不单单是一场宫廷旧案,而是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但又不敢公开表示拒绝。
3
未央宫白虎殿里,刘欣皱紧眉头,反复阅读着司隶校尉解光的奏章,对着小黄门小肉墩,口中念念有词起来:
“看来,大臣们左右逢源,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谁都靠不住啊!司隶校尉解光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前段时间,对朕亲密得很,拼命拍朕的马屁,朕正打算,对这个老贼委以重任呢!
朕没有想到,新年刚过,这个狗东西,就彻底变了一个样子,又拍起太皇太后的马屁来了。
都怪朕瞎了眼,竟然没有看清楚,解光你这个老家伙,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刘欣喃喃自语道。
但抱怨归抱怨,这件事情,刘欣却不能不过问。
于是,刘欣还是不得不再次拿起司隶校尉解光的奏章,认真阅读起来,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4
在奏报里,司隶校尉解光,大义凛然、言辞恳切地向刘欣提出建议说道:
“陛下:
臣以为,要保持国运的昌盛,凝聚天下民心,必须弘扬正气,弘扬法纪,伸张正义,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警世哲理成为一种新常态。
臣最近发现,当初令先帝绝嗣的那些罪人,如今还依然逍遥自在地留在世上,享受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没有得到任何惩处报应。
他们悠游自在,活得有滋有味,有违朝廷惩恶扬善的原则。
臣希望陛下,能够秉公执法,奖善罚恶,让他们这些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受到法律的严惩。
臣民们都翘首以待,殷切盼望陛下,能够加快这件旧案的处理,以表明天下至公,赏罚严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做事公平公正的道理,彰显陛下的圣明。
当初,臣奉太皇太后陛下的懿旨,派朝廷官员深入追查这件事。
如今,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不懈努力,案件终于得到了明确的结果,臣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隐瞒,特地向陛下详细禀告此事,希望得到陛下的明示。
臣以及属下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已经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臣不敢隐瞒一点实情,蒙上欺君之罪,现在详细地禀告陛下知道。
臣以及属下接受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的旨意以后,就开始进行认真仔细的调查,询问那些涉案的有关人士,了解事情的真相。
具体的情形是这样的:
臣经过详详细细的调查,已经清清楚楚地知道,先帝的许美人和前中宫史曹宫等先帝妃嫔,都曾蒙孝成皇帝的召幸,而为孝成皇帝生下过儿子。
而这两个无辜的孩子,如今却生死茫茫,不知究竟身在何处,冤屈难明。
具体的案件经过是这样的。
元延元年,前中宫史曹宫,曾经蒙先帝的召幸,而怀孕怀胎。
元延元年十月,中宫史曹宫在掖庭的牛官令舍,生下了一个男孩子,是先帝的骨血无疑。
那时,先帝受到皇后赵氏姐妹的钳制,害怕前中宫史曹宫生孩子这件事情泄漏,招惹皇后赵氏姐妹生气。
面对赵皇后姐妹的威胁逼迫,先帝无可奈何。于是先帝命令中黄门田客,拿着先帝的手诏,交给掖庭狱丞籍武观看,命令掖庭狱丞籍武,把中宫史曹宫关到暴室狱里去处置。
先帝特别秘密下旨,吩咐中黄门田客,叫他秘密地处置中宫史曹宫母子说道:
‘田客啊,此事事关重大,任何人都不许过问曹宫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任何人都不许过问,这个孩子,究竟是谁的孩子,谁的骨血!’
中黄门田客,保命要紧,哪里敢拒绝先帝旨意呢?他只好把圣旨,交给掖庭狱丞籍武执行。
掖庭狱丞籍武官小职微,更加不敢躲避,只好亲自拿着先帝的手诏,去到暴室狱里,看望前中宫史曹宫母子,完成先帝交给他的旨意。
前中宫史曹宫,得到先帝处死她的手诏,见到先帝如此薄情寡义,恩断情绝,顿时万念俱灰,悲痛欲绝。
但做母亲的爱子之心,迫使中宫史曹宫临死一搏,她苦苦地哀求掖庭狱丞籍武说道:
‘狱丞大人,曹某前世作孽,误识陛下,托付终身,怀上孽胎,是曹某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