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壮心不已暮年至后继无人夕阳西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星河灿烂876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8章壮心不已暮年至后继无人夕阳西

看到太师王舜之死,王莽突然忧上心来,想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禁懊恼不已,自言自语道:

“岁月易老,芳年易逝。

朕如今已经日渐衰老,而储君未立,大业后继无人。朕应该尽早考虑,帝国的接班人问题了。”

可惜的是,王莽与他的原配夫人王皇后(王静烟)所生的几个孩子,都不太争气。

想到死去和健在的几个孩子,王莽叹惋不已,很有些悲伤和气馁。

最心爱的老大王宇、和桀骜不驯的老二王获,都因为作奸犯科,违法乱纪,忤逆不孝,而因此送命。

老三王安呢,又是一个有些呆傻的纨绔子弟。只有老四王临,稍稍有点长进。

“唉,大新帝国的重任,朕能够安安心心地托付给老四吗?老四的才干智慧,能够顺利地担当如此的重任吗?”

王莽对他自己的决定,对他自己的儿子老四王临,都没有了信心。

整整苦苦思考了好些日子,王莽才终于痛苦地做出决定,决定马上下旨,封老四王临为太子,并为太子王临,设置师、友各四人,作为师傅、友人,以教育辅佐好太子。

太子师、友的俸禄,比照大夫的级别发给,希望太子的属官,都能够尽心尽力地辅佐好太子。

可是,王莽对他自己的安排,还是非常不放心,又开始了详尽的安排和布置。

不久,王莽任命前大司徒马宫,为师疑;故少府宗伯凤,为傅丞;博士袁圣,为阿辅;京兆尹王嘉,为保拂;是为太子四师;

王莽又任命前尚书令唐林,为胥附;愽士李充,为犇走(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是为太子四友。

王莽又设置师友祭酒、侍中祭酒、谏议祭酒,以及《六经》祭酒各一人,总共有九个祭酒,祭酒的俸禄,按照上卿的待遇发给。

琅邪左咸,是负责为太子讲解《春秋》的祭酒;

颍川满昌,是负责为太子讲解《诗经》的祭酒;

长安国由,是负责为太子讲解《易经》的祭酒;

平阳唐昌,是负责为太子讲解《书经》的祭酒;

沛郡陈咸,是负责为太子讲解《礼经》的祭酒;

涿郡崔发,是负责为太子讲解《乐经》的祭酒。

王莽还特别派遣谒者,持安车印绶,立即前往楚国,去邀请龚胜出山,担任太子王临的师友祭酒。

王莽衷心希望,他精心选用的这些贤良士大夫,当代大儒,能够不辜负他的重托,担当起辅佐帝国储君太子王临的重任。

2

安排好四儿子王临的大事,任命完太子王临的辅佐、担任太子王临师友官职的贤臣以后,王莽的焦虑心情,才终于稍稍舒畅了一些。

接连的几天几夜,都在为国事、政事担忧和操劳,王莽感到自己,有些心力憔悴了。

睡意慢慢地涌了上来,王莽趴在御案上,打算稍稍歇息一会,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打起盹来。

周围的宦臣侍卫侍中王邑、小黄门肉墩等,乐得清闲一小会,就偷偷地溜出大殿,谈天说地去了。

突然,一阵惊悸,把王莽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王莽睡眼惺忪,有些茫然,又下意识地拿起手边的奏章,继续开始批阅起来。

迷迷糊糊地坐在御案前,批阅奏章,王莽总觉得自己有些神情恍惚,有些头脑昏昏,不能够集中自己的精力。

王莽放下奏章,连饮了几口西蜀进贡茶叶泡制的温茶水,精神才终于稍稍振奋了一些。

不由自主地,王莽又思索起烦心的国事来:

“朕真是命苦啊!真的很有些自讨苦吃啊!

朕当初渴望的皇帝宝座,如今终于踏踏实实地落到了朕自己的屁股底下,却并没有令朕的心里,感到踏实,感到满足,感到惬意。

皇帝宝座,不仅没有给朕带来快乐和安逸,反而给朕带来了无数的烦恼和忧虑。

有谁知道,朕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是否能够保住朕的这个皇帝宝座,传之于千秋万代呢?

难道不会有阴谋家,觊觎朕的宝座吗?

朕如今,就如同躺在了火山口上,上下不得,坐卧不宁,芒刺在背。有谁能够体会朕的这种感受呢?

悔不当初啊!

朕被攀龙附凤的臣属们,拥上皇帝高位,朕还能够回到从前那种逍遥自在的美好日子吗?

恐怕到了如今,朕即使想禅位,重新将皇帝之位,交还给刘氏手中,也已经无法办到了啊!”

想着,想着,王莽就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太子王临。想起四儿子王临的表现,王莽不禁有些失望,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道:

“唉,维持和振兴新兴帝国的重任,太子能够顺利担当,能够维持住朕的千秋大业吗?

太子懦弱无能,喜欢寻欢作乐,眼高手低,才干不足,令人惋惜。

如果没有贤明的大臣,大力襄助、辅佐与支持他,怎么能行啊?

要让太子顺利完成,增强新王朝的影响力、号召力向心力的重任,是多么困难啊!

朕什么时候,才能够对太子彻底放心啊!

如今,已经是事不宜迟了啊!

现在,朕最需要的,就是能够全心全意、忠心耿耿地辅佐太子的贤明大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