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刘伯升游说兄弟道不同诸事不谐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星河灿烂876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3章刘伯升游说兄弟道不同诸事不谐

“大哥啊,你说的这些事,我们这么会忘记了呢!但这些事,又不是我们一个家族的事情啊!

大家都能够苟且偷生,得过且过。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忍辱负重地生活呢?何况,造反叛逆是灭族的大罪呢?

再说了,一个家族拥有太多太大的财产,享受太多太久的富贵,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朝廷分割走我们宗族的一些土地和财产,正可以减轻天下人对我们的怨怒和嫉恨,减轻我们的罪过。

何况,新陈代谢,一兴一废,也是一种天意啊!”刘秀不紧不慢,态度平静地说道。

2

“二弟,三弟啊,你们真是糊涂啊!这些事情,都是涉及到我们家族切身利益的大事。

没有想到,你们兄弟俩,居然会如此轻描淡写地冷眼待之。

你们还是先认真地听听大哥为你们讲讲,这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对我们家族的影响吧!

你们听后,就一定会明白,天下大势,对我们刘氏,是极端的不利了啊!

不早做打算,我们刘氏可能就会灭亡殆尽,全族覆没的,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兄弟啊,你们一定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大汉义士安众侯丞相张绍等人,联合安众侯刘崇等贵族,用武力向王莽示威的事情吧!

安众侯兄弟等虽然最终失败,但那件事,充分显示了他们忠于汉室的义胆,和反抗莽贼专权的决心啊!

王莽的倒行逆施的举动,早已触及到了我们刘氏皇族的根本利益。

我们还是刘氏族人,长时间以来,享受了朝廷的莫大恩宠和恩惠呢!

我们怎么能够对皇权的丢失,宗室利益被剥夺,置若罔闻,等闲视之呢?

兄弟们也一定还记得,居摄二年(公元7年)时,东郡郡守翟义,率先发动义军,反抗王莽专权的往事吧!

英雄豪杰们反抗莽贼苛酷统治的事迹,深入人心,这些仁人志士,正是我辈效法的榜样。

我就再给你们兄弟讲讲,当年翟义、刘信反抗王莽的英雄事迹吧!

翟义乃上蔡人,字文仲,他本是先宰相翟方进的儿子。十几岁时,翟义就以父荫被朝廷任用为郎,不久又迁升为诸曹。

年纪刚刚二十岁时,翟义就出任为我们南阳郡的郡都尉。不久,翟义又升迁为弘农太守,转迁为河南郡太守、青州牧等职。

翟义对我大汉朝廷,给予他们父子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一直铭记于心,感恩戴德,时刻希望能够报效朝廷。

翟义这人,作风果断、为人耿直,以‘有父烈风’而名闻天下。

大汉朝廷任命他担任东郡太守,他也很有政绩。经过翟义数年的精心治理,东郡物阜民丰,百姓安居乐业。

元始五年(公元5年)时,翟义听说,年纪刚刚十四岁的我皇平帝,突然蹊跷地驾崩了。

闻此消息,翟义义愤填膺。

翟义坚信,我皇平帝之死,一定是王莽的毒害所为。所以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秘密准备,发誓为我皇平帝,报仇雪恨。

元始五年(公元5年)时,王莽恶贼又故意挑选,年纪只有两岁的“孺子”(刘婴)为皇太子。

王莽恶贼处处以周公自称,以愚弄天下黎民百姓,混淆视听,以图窃取我大汉皇家的天下。

王莽此举,更加令翟义等忠臣烈士怒火中烧。他们看穿了王莽的狼子野心,对国事越发忧心如焚。

王莽恶贼的称帝之谋日渐明显,也越发引起了我刘氏宗室,以及朝廷和地方官吏们的强烈反对。下层吏民也街谈巷议,纷纷表示自己的不满与声讨。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居摄二年(公元7年)初,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翟义,就与他姐姐的儿子,外甥陈丰密谋,准备武装反抗莽贼的暴政,恢复我刘氏皇族的权力。

王莽立即调动所能征调的精锐大军,对翟义的义军进行了血腥镇压。

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友军的支援,翟义势单力孤,无法对抗强敌。

因此,居摄二年(公元7年)年底,莽贼的平叛大军终于在圉县(河南杞县西南)攻灭了翟义的义军。

翟义被捕以后,被碎尸于陈都大街,英勇就义。严乡侯刘信等逃离,不知所踪。

虽然翟义的义军最终失利,但深深震撼了王莽逆贼,使之心胆俱裂。翟义的义行,彰显了我大汉义士的高风亮节。他们的义胆云天,至今令人高山仰止。

翟义尤思我皇鸿恩,还能够守义不屈,正是我辈效法的榜样!

何况,我们舂陵侯家族,乃刘氏皇族的嫡系子孙呢?

难道我们就甘为人后,愿意被他人诟骂,称之为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之徒吗?”

刘縯对弟弟们所讲的那些有关朝廷局势发展的话,虽然带着一些偏见,有些偏激,有些怨愤,但还不完全算是信口开河,无根无据。

3

刘秀也逐渐了解到了眼前的现实,

立意改革大汉朝廷多年积下的弊政的王莽,本来是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的。

可惜,王莽已经找对了弊政的病根,却开错了医治的药方。

王莽错误地用复古的方式,去改革汉朝廷的弊政。他希望通过效法先贤,恢复古制的方式,来改革积弊,解决长期困扰大汉帝国的土地兼并和奴婢买卖等严重问题,拯救衰老不堪的帝国。

他不仅没有解决各阶层尖锐的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分配不公,权利失衡的问题,反而触犯和损害了新旧既得利益者和那些官僚们的利益。

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既得利益者和官僚们,拼命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不肯妥协让步,闹得天怨人怒,加速了帝国的坠落和灭亡。

然而,刘縯的慷慨激昂的游说,却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刘秀与二哥刘仲,不为所动,根本就听不进大哥刘縯的煽动和劝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