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碌碌无为刘欣弃世飞龙在天王莽再起 -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 星河灿烂876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2章碌碌无为刘欣弃世飞龙在天王莽再起

刘钦、刘良兄弟俩口中,一直唏嘘感叹,热烈谈论的皇帝,就是刘欣,后世所称的汉孝哀帝。

就在刘钦、刘良兄弟,闲聊朝廷政事不久,就到了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的夏季。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志大才疏、疾病缠身的大汉皇帝刘欣,在未央宫白虎殿里突然驾崩,终年二十三岁。

刘欣一死,就树倒猢狲散,刘欣的外戚幸臣,纷纷遭殃,汉朝廷中央朝廷的形势突变。

2

刘欣字和,原为汉朝廷藩王定陶王。

刘欣原本是汉元帝刘奭的庶孙,汉成帝刘骜的侄子,定陶恭王刘康的嫡长子。

定陶恭王刘康的母亲,就是赫赫有名的傅太后。

汉成帝刘骜,是元帝刘奭的正妻皇后王政君之子,而定陶恭王刘康,是汉元帝刘奭的妃嫔傅昭仪之子。

汉成帝刘骜与定陶恭王刘康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那时的大汉朝廷,还没有什么民选朝廷的概念,实行的是父传子的皇位继承制。

从继位的资格上来说,出生旁系的刘欣(哀帝),继位大汉皇帝,并不是非常名正言顺。

刘欣继位的合法性,在当时的大汉朝廷,就已经受到了官吏百姓的质疑和争论。

所以,刘欣登基以后,一直担心与大汉刘姓皇室血缘关系近的宗室侯王,篡夺他的皇位,而花很大的心血和心思,甚至不惜制造冤假错案,去加紧防备宗室侯王,篡夺他的皇帝之位。

但如果刘欣(哀帝)能够顺应民心,休养生息,革新弊政,任人唯贤,公正施政,也许能够赢得民心,获得当时的大汉官吏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不会过分地计较他继位皇帝的合法性问题。

然而,这个短命的皇帝刘欣,继位几年的所作所为,却令大汉百姓沮丧不满,令人愤怒疼惜。

3

汉哀帝刘欣,在定陶藩国之时,就亲眼目睹了自孝成皇帝刘骜即位以来,大汉朝廷中央王朝的权力,被王氏等外戚掌管,逐渐脱离皇帝掌控的严峻形势,心里深为痛恨,发誓改变这种处境。

及至登极,刘欣欲亲自掌控皇权。

于是,刘欣遂以各种借口,屡次诛杀和贬斥大汉朝廷著名的公卿大臣,驱逐外戚皇亲,想效法先祖汉武帝和汉宣帝的作为,加强君主的权威,以实现中兴汉室的雄韬伟略。

然而,刘欣在富贵中出生成长,年青幼稚,根本不知人生疾苦和理政要诀。

他不知道大汉朝廷的病根和弊病所在,并不通晓执政的要领,也不想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去锐意革新,兴利除弊。

他昏庸无能,任人唯亲,宠任奸佞,听信谗言,憎恨那些忠直廉洁,不肯顺从自己的能臣贤臣。

加之刘欣优柔寡断,性格柔弱,受到祖母傅太后多年的钳制,缺少决断的性格,以及他体弱多病,沉迷骄奢淫逸的生活,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国家大事。

结果,大汉王朝的国势,在他短短执政几年的时间里,不仅没有任何起色,反而更加急速地衰落了。

刘欣一心为私,任人唯亲,带头破坏汉朝廷规则,以巩固皇权,为家族外戚谋利为己任。

汉朝廷君臣,并不是像他们在圣旨章奏里,所口口声声号称的那样,以天下为公,以顺应民心为宗旨。

也难怪大汉朝廷的官吏百姓,会对刘欣怨怒交加,切齿痛恨,不断地用风言风语,来质疑他即位皇帝的合法性。

但这个大汉帝国的最高领袖,这个大汉帝国至高无上的君王,最后却也成为了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当然,并不是因为刘欣这个人是什么明君圣贤,为大汉帝国立下了什么丰功伟绩,或者是造福于一方百姓,而留下了美好的名声。

而仅仅是因为,刘欣是古代帝王中,一个臭名昭著的“同性恋”患者。

刘欣作为一个拥有了至高无上权力的大汉皇帝,本来应该是有无数的官吏百姓,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或者屈服于皇权的淫威,为他大肆歌功颂德的。

假如他能够有幸降生在当今的文明世界里,他当然也不会如此落寞,受人唾弃。

除了刘欣因为他自己手中拥有的无上皇帝权力,而可能受到人们的热捧,歌颂,膜拜以外,甚至他还会被那些追名逐利的阿谀奉迎之徒,称为圣帝,肯定还会拥有万千痴迷的粉丝,因为他天生具备了一种,超越一切明星的特殊潜力,那就是皇权!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君王刘欣,其实当初运气特好。

因为门第和机缘,刘欣天生拥有了掌控最高国家权利的优势,有希望得到臣民的青睐和首肯。

他甚至有可能,被誉为开拓进取的领军级先锋人物,或者是大师般的重量级人物。

遗憾的是,刘欣生不逢时,又坐错了自己的位置,不幸成为了大汉王朝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却无所作为的昏庸帝王。

历史就这样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注定了作为君王的刘欣,只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让无数无辜的庶民,为他的荒唐与昏庸,而殉葬牺牲的所谓圣君。

4

那时,刘欣即位后的那些荒唐可笑的施政措施,在大汉王朝全国官吏庶民的心中,当然也包括刘钦、刘良兄弟俩的心里,就成为了一件十分让人难以接受,内心极度排斥的东西。

刘欣(哀帝)少年之时,原本不好声色,还算一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志青年。

刘欣刚即位时,也曾经立志,做个像武帝、宣帝那样,有一番作为,造福百姓的有道明君。

哪曾想,刘欣刚即位不久,外戚傅姓家族(刘欣祖母族)、丁姓家族(刘欣母族),就与老外戚王姓家族(太皇太后王政君家族,即王莽家族)发生了激烈的权力纷争。

面对权力纷争,刘欣不知所措,彷徨不安,只知道依靠自己的外戚,来帮助他稳定和治理江山社稷。

在整肃王氏家族势力的斗争中,刘欣(哀帝)逐渐将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教训,奉为行动的纲领。

刘欣认识到自己身为皇帝,决不能像先帝汉成帝那样,让皇权大权旁落,必须政由己出,才能使自己不至于落到任人摆布的地步。

所以,即位之初,刘欣(哀帝)就贬斥了权高位重的大司马王莽,而任命自己的老师琅邪郡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辅佐朝政。

大司马师丹一上任,就立即顺应形势,革新弊政,向皇帝提出了限田、限奴的惠民、利民的革新措施,以利于朝廷赋税收入的增加,缓解社会危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