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招工名额
招工名额?
给自己?
周大毅有种不敢相信的神情。
城乡二元世界,就像一条鸿沟一样,把老乡分为两种:城里人和乡下人。
户口,就像龙门,死死的卡着那些想进城的人,你进城可以,可是,没有户口,就没有粮食关系,那你等着饿死吧。
城里人拿的工资,吃的供应粮,享受标准的配给,干的是体面的工作;乡下人挣得是工分,吃的口粮,靠天吃饭,干的最苦最累的活。
要想跳农门,三种方式:招工,大学和当兵。
大学,那基本没有指望,现在的大学,那是要考试的,乡下的教学水平,想要考上大学,那真的痴人说梦;当兵,那更加艰难,几年都没有一个当兵的名额;招工,那是大部分乡下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
去年,就有不少招工名额,不过,招工名额不下乡,在县城和关系户都被截断了,因为招工名额里面有个最低层次的要求:初中毕业。
就是这个要求,让超过9成的老乡,望而生叹。
这个年代,老乡家里穷,穷的连学费都没有,别说初中毕业呢,能够小学毕业,那就是家里祖宗保佑了。
你看看周家,富余老乡的生活,可是,周家的几个儿子,只有周大忠和周大仁是初中毕业,可是,身份不好,招工没有希望。
其他的那些老乡,身份是没有问题,可是穷的叮当响,你让他们拿什么供应家里的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呢?
不过,自从去年的大炼钢开始,很多老乡,都进城了,而且还能找到工作,虽然没有解决户口问题,可是,解决了粮食问题。
所以,最近越来越多的老乡,都期待进城工作,更何况,年底还发生了严重的粮食问题,这个时候,更多的老乡想进城工作。
最近,城市的形势一片大好,去年完成了保钢指标,今年打算更上一层楼,所以,城市的很多单位,都开始疯狂的招工呢。
这次招工的是县里的建筑公司,放低了学历要求,所以名额才下放到各个乡镇,否者,县里的招工,很少便宜乡里的老乡。
建筑公司,一听就是干苦活和累活的,可是,就算这样,就拿几个名额,几个乡里的领导,要抢破脑袋才行。
田国栋能够抢到几个名额,那可不容易,要不是王乡的萝卜和大白菜大丰收,县里的单位尝到甜头,想继续保持这种互利的好事,否者的话,就这个名额,还不知道落在哪里呢?
每次有招工的好事情,都是被关系户给抢走了,周家,肯定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好事情来的太突然,周大毅有点晕乎了。
两个招工名额,可以改变两个家庭的命运,这可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啊,不管谁家,听到招工名额,没有不激动的啊。
可是,周大毅有点头疼了。
招工名额?
自己肯定不符合招工条件,那么周家的几个兄弟啊?
周大忠,那肯定不行,富余老乡的身份,招工的话,谁也不敢承担那个风险,叶旭不敢,田国栋更不敢;周大孝呢,不用说了,周家几个兄弟,条件都差不多了,谁都没有指望了。
自己兄弟没有指望,那么这个推荐名额给谁呢?
大姐夫许明和?
他家身份也不好,中等老乡身份,不知道符合不符合招工要求,不过,大姐夫的初中学历,要是招工的话,学历没有问题
二姐夫胡大柱?
算了吧?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把名额给他,还不如送给别人呢。
自己舅舅家,他们家倒是符合条件,根正苗红,可是,舅舅家对自己来说,有点遥远啊。
哎,有点晕乎了。
算了,这种事情,还是让老爹拿主意吧。
不过,老爹是一个老好人,让他拿主意,有点为难他了。
镇上有招工名额的事情,很快,闹的路人皆知,得到消息的老乡,纷纷托关系,谁不想进城工作。
陈华生不敢相信的问道:“你说什么?周大毅有推荐名额?”
陈华明肯定的说道:“是啊,三哥,千真万确的事情。刚开始,我也不相信,再三打听一下,这是真的啊?”
“就他?一个放牛的?”陈华生不屑的说道:“凭什么啊?”
陈华生心里不爽了,凭什么周大毅有推荐名额,自己作为大豆高产试验田的主任,居然还没有推荐名额啊?
要说功劳?
自己负责的2000多亩大豆试验田高产了,产量达到200万斤,快赶上王乡公社一年的责任粮了。
现在,全公社老乡,吃的粮食,都是自己挣回来了,自己的功劳显赫,贡献巨大,凭什么不给自己推荐名额呢?
最近,王乡公社又分粮食了,这次分的粮食比较多,每户120多斤杂粮,所谓的杂粮,就是山芋,苞谷,还有豆类。
不容易啊,现在可是3月份啊,青草刚刚长出来,早季稻还没有开始种植呢,这个时候的粮食,多么紧张啊?
王乡的大豆收获了,真的高产,惊动了周围几百里的老乡,亩产1000斤,那就是小200万斤的产量。
这个产量,足够让王乡的4000多户老乡,人人都能分到500斤大豆,吃够一家人吃上大半年了。
当然,大豆可以抵责任粮的,还能给乡里增加财政收入,怎么可能全部分给老乡呢?
不过,就这120斤,已经让所有的老乡,把嘴巴都笑歪了。
陈华生,作为大豆试验田的负责,理直气壮的以为,所有的功劳都是他的,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做乡里的三号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