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凤鸣江淮二 - 开唐烟云 - 誉宸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开唐烟云 >

第127章凤鸣江淮二

谢轩点头道:“既如此,本官稍后便修书上表,令人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待圣人御批之后,便将食盐专利授予万公。”

此话一出,自万像以下的江淮大小盐商全都急了。盐为天下利首,百姓不能稍离,倘若传书回长安,交与朝堂议定,还不知道要起多大的波澜。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们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直接失去竞逐的资格。

众人都看向万像,以眼神暗示其阻拦谢轩,直接将食盐专利拿下。

万像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我江淮地区,自古便有海盐之饶,早在春秋战国,便已开始制贩食盐。本朝以来,天下之盐,我江淮独占其二,且品质之高,绝非市面上普通湖盐、井盐可比。在下记得谢公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之语,以制盐而论,天下绝无再出我江淮右者。还请谢公将专利交与我等手中,无论耗资几何,我等皆无异议。”

谢轩闻言,看向众盐商道:“诸公皆无异议?”

众人皆拱手道:“我等愿从谢公之议。”

谢轩点头道:“善,既如此本官便擅定一回,如若圣人怪责下来,自有本官担待,不过。。。”

万像哪还能不明白谢轩的意思,立刻拱手道:“十日之内,我等手中恶钱皆会运至广陵,交于官府。大小商铺,自得信起,禁绝恶钱交易。盐商之中,但凡有仍以恶钱交易者,不劳谢公出手,我等直接将其剔除盐商之列,交与官府法办!”

谢轩点头道:“好,那此事便这样定下了。不过专利售价几何,仍需由圣人决断,可容后再议。”

顿了一顿,他笑意盈盈地看向下首的一个肥胖老者:“黄公与金陵沈氏合作,可还契合否?”

听到自己被点名,黄欢脸都绿了,他意识到谢轩又要拿他开刀了。

事实上,他对于谢轩本来就很有意见。他黄家世代经营布绢,原本在江淮、江南地区,他黄家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金陵沈家顶多只能算是中上之家。

但是谢轩将纺织机械的专利授予沈家之后,沈家借助器械之利,大肆生产布绢,倾销市场,以至于江淮布价短短两月,下降三成有余,半数市场被其侵占。

更要命的是,像他这样的纺织大户,即便是能够仿制出同样的生产机械,依然要上交给金陵沈氏一笔闻所未闻的专利费,这可真可谓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如今,也就是一些高端的布绢,因为其独特的配方与工艺流程,黄家还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余皆已经被金陵沈氏迎头赶上。

这种形势,让黄欢整日里忧心忡忡,充满了危机感,却不想今日,谢轩又将矛头对向了自己,这是要赶尽杀绝吗?

不过他到底只是一届富商,地位低贱,如何敢在位高权重的谢轩面前,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当下,他也只能拱手道:“多谢谢公挂念,一切运转自如,并无不快之处。”

谢轩点头道:“我闻金陵沈家,专利授权是两载一授,可是如此?”

黄欢闻言,心中顿时一震。

以沈家现任家主沈云与谢轩的密切程度,他绝不可能连这种事情都不知道,分别就是在拿此话敲打于他。

要知道,现如今纺织机械已经有一小半都被这种新式的机械所替代,生产效率之高,远远超出众人的想象。

谁都知道金陵沈家乃是谢轩的死忠,倘若一年后沈家在谢轩的授意之下,停止他们的专利使用权,那么他黄家莫说是与沈家抗衡了,恐怕就算是其余几家,也会远远地将黄家抛在身后。

到了此刻,黄欢的心中已经是有了变化,身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自然是懂得取舍。

倘若谢轩是以手中的权势硬来,犯了众怒,他自然是不会怕,只要众人抱成一团,以罢市相胁,他确信谢轩绝不敢胡乱将这些商贾治罪。

但坏就坏在,谢轩所用的同样是商业的手段,没有半句逼迫,让他们也很难挑出刺来。

这是赤裸裸的阳谋,摆明车马,明白无误地告诉众人,要不然就认下眼前的损失,以图将来,要不然就一意孤行下去,我有的是办法用商业的手段,将你弄得倾家荡产。

当然,谢轩也并非是一味只是胁迫,万像等盐商会答应得如此痛快,自然是因为他们不光是意识到了深重的危机,同时也察觉到了其中巨大的利益。

自古以来,商人皆以逐利为天性,在这么大的利益之前,万像等人又怎会不趋之若鹜?

在黄欢的心中,谢轩虽然自进入大堂以来,只字未提如何解决江淮危机,更没有逼迫众人,但实际上却已经将威逼利诱用到了极致。

念及于此,黄欢心中已有决断,开口道:“正如谢公所言,乃是两年一授。”

谢轩点头笑道:“如此甚好!”

黄欢见谢轩半晌没有下文,直接开口道:“万公重义,我等同为江淮商贾,自然也是希望物价平稳,恶钱消匿。黄某虽人微力薄,亦愿效仿万公,交出家中所有恶钱,停止名下各大小店铺恶钱交易。”

谢轩笑道:“黄公高义,只是这样一来,黄公似乎损失不小。”

黄欢心中当然是一阵肉疼,不过仍是拱手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相较江淮万民福邸,本就不值一提。”

对于在场的这些个布绢商人来说,黄欢的突然背叛,大大地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事实上,这些人之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并没有受到谢轩的新式纺织机械的惠及,赖以生存的也是对手工要求极高的高端彩锦,是以谢轩隐含威胁的话语,对他们的冲击并不算大。

谢轩将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心中冷笑,突然开口问道:“黄公,本官有一事请教,现今天下,纺织品以何为贵?”

黄欢微微一愣,想不明白谢轩的用意,不过却仍是拱手道:“有很多,譬如河南道仙、滑二州之方纹绫,兖州之镜花绫,青州之仙文绫;河北道恒州之孔雀罗、春罗,定州之两窠绫;山南道荆州之交梭縠,阆州之重莲绫;剑南道益、蜀二州之单丝罗,益州之高杼衫缎、瑞锦宫绫,遂州之樗蒲棱,皆是名贵之物。”

谢轩听得一阵头大,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混沌感,不过有一点他却是听出来了,并没有江淮、江南地区的纺织品。

这一点,后世之人可能很难理解,毕竟江南自古便以丝绸制品出名。

但是这个自古,却是宋以后的事情。在安史之乱以前,中国的北方才是丝绸的主要产地,南方丝绸无论是在质量和规模上,都远还不可与北方相比。

实际上,这一点绝非是只体现在丝绸生产一事上。天宝年间的国家赋税,关中地区便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由此便可见一般。

谢轩看向黄欢道:“其中似乎并无江南、江淮地区的纺织品。”

黄欢拱手道:“惭愧,天下巧匠半数云集北方,工艺配方又向来不会外传,我江南、江淮地区出产的丝绸与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谢轩点头道:“我稷下书院的工匠,近日对纺织机械和炼染工艺又进行了改良,生产出了一些彩锦的样品,还请黄公评点。”

黄欢闻言,顿时瞳孔一缩。

从方才的品盐之中,他便已经明白,谢轩今日是有备而来,其既然说是要拿出彩锦供自己评点,就必然不是凡品。

谢轩说完这话,双手一拍,自后堂顿时就走出三个手托漆盘的婢女,谢轩笑道:“打开。”

漆盘被三名婢女揭去红布,堂下众人皆是惊呼出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