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明君?昏君?
几日后,崔靖终于熬刑不住,将宇文泽给供了出来。
他不像宇文泽,宇文泽原本就是隐元会中人,奉命来到太子身边卧底,而崔靖则是为利所趋,背叛太子。试问这样的人,又能有多硬的骨头?
而且王逸之不光是对其肉体鞭笞,更多的手段则是对其精神的摧残和对尊严的践踏,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几日下来,就不带重样的,真的是让众人大开眼界。
是以,当宇文泽被供出来之后,两人也没有什么好掩护的人了,王逸之几乎没用什么手段,两人就招了。
但是让谢轩和王逸之意外的是,两人除了招出他们早已知道的隐元会之外,竟紧咬李林甫不放,任是王逸之再如何折腾,两人抵死都不松口。
谢轩和王逸之商议之后,觉得再难挖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便叫来狱卒,要求换监。
王石见状,顿时急道:“幼安何以突然要求换监,可是我等有何处冒犯了二位?”
谢轩自然不可能对他和盘托出,走到王石身边,压低声音道:“欲救太子,我二人就不能一直和诸位呆在一起。”
王石瞬间就明白了谢轩的意思。
这时,谢轩又开口道:“如果真如王兄所说的那样,我二人能离开大理寺狱,在下必定竭尽所能,营救太子殿下,王兄可还有什么话要交待的?”
王石小声道:“陛下虽不喜太子,但对广平王和建宁王却是极为喜爱,幼安出去后,可与二位大王取得联系,共商大策。”
谢轩点头道:“在下知道了,你们怎么办?”
王石道:“我等愧对太子,有负深恩,我等已经商议过,会抗下所有罪责,以报太子知遇之德。”
两人正说着话,换监的狱卒便到了,王石见状,立马走回墙边坐下,不再说话。
谢轩和王逸之在狱卒的带领下,来到隔壁的监房,在监牢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间监房竟然空着,便像是特意为二人准备。
谢轩见状笑道:“果然是空的。”
王逸之懒洋洋道:“你又知道了?”
“太子谋逆这么大的事情,十来天过去了,却没有提审东宫的任何官员,若是还没有人监视,那玄宗的心未免也太大了。”
王逸之道:“看样子玄宗还没有蠢到无可救药,并不相信太子会谋逆。对了,你为什么说想要早些出去,就要换监,你不会是圣母属性爆发找的借口吧?”
谢轩一个白眼甩了过去,指了指隔壁:“你想想玄宗干嘛要将咱们和这些人关在一起,咱们可不是东宫的人。”
王逸之想了一会,没有什么头绪:“为什么?”
谢轩道:“不管太子是否无辜,都很难撑过这一关了。太子如果被废,入住东宫的必定是杨玉环之子。但他如今连一岁都没到,玄宗死后,必然无法亲政。届时,以年岁来说,张相和李林甫即使没死,也撑不了太久了,唯独只剩下杨国忠一人。他是皇帝的舅舅,行摄政之实,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时间一长,这天下就姓杨,不姓李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玄宗还在世时,开始为新太子搭建班底,用这套班底,在未来去对抗杨国忠。所以这套班底中的人,心性人品和立场就很重要了。既要和现任的太子划清界限,又要和杨国忠尿不到一壶,经得起他的诱惑,不至反叛。”
王逸之道:“哪有这么复杂,玄宗临死前,将杨国忠杀了不就行了?”
谢轩道:“当然不行,国忠若死,李林甫若是还活着,一家独大的就是李林甫了,届时皇帝孤幼,并无外援,李林甫不高兴了,随时都可以将其废掉。”
王逸之道:“那就一起杀了呗。”
谢轩道:“那就更不行了,朝堂现在,并无可继相位者,届时群龙无首,估计会诸王并起,共争皇位,那只会更乱。”
“实际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在便将二人斩杀,趁朝中还有张相这样的名臣,整顿吏治,清除流毒,提携才士,稳定朝局。但是,这却是不可能的,一来,玄宗需要杨国忠支持幼子继位,二来,玄宗若是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大唐也不会至今日的局面。而且,这样做,对方绝不会坐视不理,只会让战争提前爆发。”
王逸之一撇嘴道:“这么说来,你是被选中了?”
“应该是这样,不然不会无缘无故将我们和东宫的人关在一起。”
“要这么说的话,玄宗监视的就不是东宫的人,而是我们了,你怎么想,真的要放弃太子?”
谢轩叹气道:“不是我要放弃,玄宗本来就有废黜太子之心,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现在出了这种事情,即便是张相也不敢再保他,也保不住他。”
王逸之也叹气道:“这样一来,不确定性就太多了。比如安史之乱时,杨国忠还会不会被清算?若是像原有的历史,杨国忠被清算,起义军队为了防止小皇帝和杨玉环日后报复,必然会废黜皇帝,最有希望登上皇位的还是李亨,到时候你我会受到牵连不说,而且还失去了李亨的信任,一切就都完了。”
谢轩叹气道:“不管了,对方现在正在外面翻云覆雨,咱们先出去了再说,反正也就是两条路,要不然就是皇帝养成,要不然就是陪着李亨,一条道走到黑,乱起夺权,出去以后,视情况而定。”
提到隐元会,王逸之神情也是一肃:“我估计,崔靖和宇文泽死咬李林甫应该不是个例,看样子对方是准备对付李林甫,为安禄山造反,扫平障碍了。”
“恐怕不仅仅是如此,你不要忘了独孤悔,这一次我们虽然是没有占到便宜,但是对方也算是损失惨重,差距就在信息层面,难保对方不对金风细雨楼动心思!”
“金风细雨楼没那么好控制吧?”
谢轩点头道:“不光是金风细雨楼的问题,玄宗连太子谋反都不相信,又怎么会相信李林甫造反?对方现在摆明车马来针对李林甫,问题是李林甫有这么好对付吗,想要扳倒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感觉对方在憋着什么大招。”
闻言,王逸之也陷入了沉思。
不久之后,南熏殿中,玄宗看着高力士笑道:“哦?找出内奸就要求换监了?”
“是。”
“有些意思,那边就不用管了,关满一个月,就将两人放了。”
“是!”顿了一顿,高力士又问道,“敢问陛下,东宫的人马如何处置?”
“你明日去提审,录下供词便关着吧!”
“是,李林甫来过几次了,陛下仍是不见吗?”
“不见。”
高力士躬身道:“臣虽然不喜欢李林甫,但是这一次的事,分明是那支神秘的势力栽赃陷害。”
玄宗淡淡道:“朕岂会不知,朕问你,对方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高力士沉思一会开口道:“对方先是设计太子,使之犯下谋逆大罪,陛下盛怒之下必会废黜太子,重塑东宫。而后再设计构陷李林甫,李林甫身边俱是趋炎附势,见风转舵之辈,见形势反转,必会弃李投杨,届时朝堂均衡之势被打破,张相一人独木难支,杨国忠便会一家独大。杨国忠此人庸碌之辈,既无远志,又无近谋,为人自私贪利,必致朝局混乱,对方好从中取利。”
玄宗哈哈笑道:“力士,你分析得很对,同样的话,玄礼绝计是说不出来的。”
陈玄礼闻言,顿时躬身道:“臣愚钝。”